2025九族櫻花祭:探訪臺灣九大原住民部落文化

2025九族櫻花祭:探訪臺灣九大原住民部落文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2025年的九族櫻花祭將於2025/2/3 至2025/3/9 舉行,平日營業時間09:30~19:30。櫻花祭期間園區內5000多棵不同品種櫻花盛開,喜歡的朋友可以來喔。


九族文化村的名稱來自臺灣原住民族九個主要族群,包括泰雅族、賽夏族、鄒族、布農族、卑南族、魯凱族、排灣族、阿美族、達悟族。這些族群在園區內都有各自文化展示區,讓我們可以了解原住民傳統生活與文化。


泰雅族以紋面代表


泰雅族人認為只有紋面後的男女才有資格結婚。紋面代表男子已具備謀生能力,女子能夠照顧家庭,男子需經過獵首、狩獵等考驗,證明自己能捍衛家園和養家活口。女子則需擅長織布、管理家庭事務,未紋面者在社群中會受到壓力,甚至可能被逐出部落。這種壓力促使族人遵守紋面習俗。


而紋面被視為與祖靈的約定,死後能順利通過「彩虹橋」到達祖靈的居所。紋面不僅是成年象徵,也是族群認同重要標誌。


賽夏族是臺灣原住民族的一個少數族群人口約4000多人


賽夏族是一個典型的父系社會,在父系社會中,男性擔任重要社會角色,如農耕、狩獵等。男性長輩在家庭中具有較高地位。同姓氏的家族會組成祭團,負責主導一年中的歲時祭儀,如祖靈祭、播種祭。而矮靈祭則是他們全族最重要祭典。


矮靈祭源於賽夏族的傳說故事,講述一群身高不到三尺的矮人教導賽夏人耕種,使作物豐收,但矮人喜歡調戲賽夏婦女。賽夏族人設下陷阱將矮人驅逐,導致作物歉收。為了平息矮人怒氣,賽夏族人每年都會舉辦矮靈祭,祈求平安和豐收。矮靈祭分為迎靈、娛靈、送靈三個主要階段,通常在農曆10月中旬舉行。


賽夏族的姓氏是以共同祖先為基礎形成的父系血緣性社會組織,共有18個氏族,每個氏族都有自己的名稱,後來接受漢姓,如:豆、趙、朱、胡。


鄒族領袖頭目、長老,這些角色在部落中具有重要地位


頭目是部落的最高領導者,負責部落的一切內部與外交事務,長老是家族之長,與頭目一起維繫鄒族社會秩序的運作。鄒族主要分布在嘉義縣阿里山鄉一帶,他們擅長使用獵物皮製成衣飾,如:山羌皮毛做帽飾和山羊皮作衣服。他們狩獵活動遵循嚴格的倫理規範,這些規範強調尊重自然、不過度狩獵,並且要與其他獵人分享獵物。


鄒族的傳統觀念中,獵物被視為山神的賜予,族人在山林間行走時不得任意掠取或耗損資源,並且強調與自然的倫理關係。鄒族重視知識和教育,早期族人主動下山求學,現代則注重子女教育。


布農族以和聲合唱技巧聞名


布農族的家族通常由兩代以上的父系親屬組成父系社會,實行大家族制。這種大家庭不僅是基本的經濟單位,也是育兒和養老的社會單位,男性在布農族社會中主要負責狩獵、守護家園和照顧小孩,女性則負責農耕、織布和家務。布農族拔牙習俗是成年禮的一部分,拔去左右門齒或側門齒,象徵成年。


儀式通常在青少年十三至十六歲之間進行,而缺齒被視為美的象徵,反映布農族對身體裝飾和審美觀念,經過拔牙儀式後,男孩需要學習狩獵,女孩需要學習織布。


卑南族母系社會,家族氏名與家屋財產由長女繼承。


子女的姓氏通常跟隨母親,婚姻制度中,男子通常入贅女方家庭,居住在妻子的家中。女性在家庭內部事務中具有重要地位,但不一定在公共事務中佔據主導地位。母系社會的家庭結構通常是大家庭,成員包括同一母系血緣關係的兄弟姐妹子女。而母系社會重視家庭的名聲與和諧度,而非個人成就。


卑南族的會所制度是社會組織的重要部分,男子在12、13歲時進入少年會所,接受體能、狩獵等教育訓練,直到結婚時才能離開。猴祭是卑南族一個重要祭典,是少年成長過程中的重要階段,主要目的是為了驅除惡疾和鍛鍊少年的膽識與服從性。


魯凱族階級制度以嚴格的社會等級體系


分為四個主要階級:傳統領袖(頭目)、貴族、士族和平民。


  • 頭目是部落的領導者,通常擁有大量土地和資源,包括山林、獵區、河流。頭目負責部落的政治、經濟、軍事事務,並領導部落會議。
  • 貴族是頭目的近親,享有較高社會地位和經濟特權,貴族不需繳納土地稅,享有身體刺紋和家屋雕刻的權利。
  • 士族階級介於貴族和平民之間,通常具有特殊功績、有才能的村民組成,士族享有部分特權,如:可以免稅和戴花環的權利。
  • 平民是社會中最基層的階級,多為佃農,需要向頭目繳納稅收,平民在進行特定儀式、繳交稅後,可以獲得部分特殊權利,如:使用特定圖案裝飾。


階級地位可以通過婚姻關係進行變動,例如:嫁娶或入贅不同階級的人,可以改變子女的階級地位,即同一階級的婚姻最為族人接受。魯凱族的婚姻制度中,男子需要獵獲一定數量的山豬才能被視為成年人,並獲得佩戴百合花的權利,百合花是魯凱族的族花,象徵貞潔、勇氣、尊榮。只有勇士和守節的女性才能佩戴百合花飾。


排灣族社會組織以嚴格階級制度為基礎


分為頭目(酋長)、貴族、巫師、祭司、士族和平民。貴族以上階級享有特殊的裝飾權利,如熊鷹羽毛、琉璃珠和人頭紋、百步蛇紋。

  • 頭目擁有部落內的土地、河流和獵場,負責部落的政治、軍事和宗教事務。
  • 貴族階級分為多個等級,通常與頭目有近親關係。貴族享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經濟特權,包括土地所有權和徵稅權。
  • 巫師與祭司這一階級在排灣族社會中扮演重要的宗教角色,負責占卜和祭祀活動。士族階級介於貴族和平民之間,享有部分特殊權利,如:免稅和使用特定人名。
  • 勇士階級通常與個人軍事功績相關。
  • 平民是社會中最基層的階級,主要負責勞動和耕作,需向貴族繳納稅收。


排灣族實行長嗣繼承制,第一個小孩(不論男女)繼承家族財產和權利,排灣族舞會是青年男女尋找伴侶的重要場所,已婚婦女會戴耳環以示已婚。


阿美族社會組織以年齡階級制度為基礎


阿美族的年齡階級名稱分為「襲名制」和「創名制」。襲名制使用固定名稱,而創名制則以當年度重大事件命名,如「拉日本」、「拉民國」等。


第一級13~15歲:負責傳令、倒酒、給火等服務。

第二級16~19歲:戴老鷹羽毛,擔任尖兵和勞力工作。

第三級19~22歲:防備外敵和搖大鈴趕鳥獸。

第四級23~26歲:分配、執行、領導1~4級工作。

第五級27~29歲:可以成家,負責部落殺豬、分肉、分魚。

第六級29~33歲:協助下級作階級分配工作。

第七級34~37歲:捕魚祭相關工作。

第八級37~40歲:負責策畫捕魚祭。

第九級41~43歲:指揮捕魚祭祭禱工作。


第十級43~45歲:不再負責勞力工作,參與部落決策。

第十一級46~48歲:扮演監察官角色。

第十二級49~51歲:舉辦成年禮。

第十三級52~54歲豐年祭時擔任總務。


第十四級55~57歲:以見習為職。

第十五級58~60歲:管理年齡階級與部落事務。

第十六級60~62歲:老人身分,平常看管小孩。

第十七級至十九級63~71歲:部落長老。


達悟族主要居住在蘭嶼


達悟族的飛魚季是傳統文化中重要部分,飛魚季通常從每年的二月下旬開始,持續到十月。在二至三月舉行,目的是召請飛魚並祈求豐收。招魚祭後,達悟族人開始捕撈飛魚。六、七月,達悟族人會將捕獲的飛魚製作成飛魚乾,以便儲存和食用。九月標誌著飛魚季的結束。過了終食祭後,達悟族人不再食用飛魚。


飛魚季期間有多個禁忌:女性不得觸碰拼板舟以免影響漁獲、不得在海邊釣魚或游泳避免嚇跑飛魚、不得食用某些食物:如螺、生薑、豆和柑、不得隨意丟棄飛魚,吃不完的飛魚乾需掛在屋旁柴架上。


為了召請飛魚,祈求漁獲豐收。祭典中部落男子會在海邊進行儀式,使用雞血或豬血塗在石頭上,祈求飛魚來臨。
avatar-img
我是不賣產品只賣故事的安
78會員
158內容數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本文介紹了鯊魚的種類、體型、習性、攻擊性以及感官系統。包括巨齒鯊、大白鯊、公牛鯊和虎鯊等著名鯊魚的詳細資訊,並闡述鯊魚的獵食方式和感官能力。
西亞兩河流域孕育了人類文明的搖籃,本文探討了蘇美爾文明與巴比倫文明的發展歷程、文化成就以及其對後世文明的影響,重點介紹了歐貝德人、楔形文字、六十進制、曆法計算、占星術和漢摩拉比法典等關鍵要素。
古猿從樹棲到直立行走的演化歷程,探討環境變遷、骨骼結構演變與運動模式分化如何促成直立行走。文中介紹數種古猿,包括原康修爾猿、森林古猿、祿豐古猿、地猿和南方古猿,比較其形態特徵與運動能力,並分析撒海爾人、地猿、南方古猿與人屬的演化關係與基因交流。最後,闡述稀樹草原化、能量效率提升等演化驅動力。
本文介紹了鯊魚的種類、體型、習性、攻擊性以及感官系統。包括巨齒鯊、大白鯊、公牛鯊和虎鯊等著名鯊魚的詳細資訊,並闡述鯊魚的獵食方式和感官能力。
西亞兩河流域孕育了人類文明的搖籃,本文探討了蘇美爾文明與巴比倫文明的發展歷程、文化成就以及其對後世文明的影響,重點介紹了歐貝德人、楔形文字、六十進制、曆法計算、占星術和漢摩拉比法典等關鍵要素。
古猿從樹棲到直立行走的演化歷程,探討環境變遷、骨骼結構演變與運動模式分化如何促成直立行走。文中介紹數種古猿,包括原康修爾猿、森林古猿、祿豐古猿、地猿和南方古猿,比較其形態特徵與運動能力,並分析撒海爾人、地猿、南方古猿與人屬的演化關係與基因交流。最後,闡述稀樹草原化、能量效率提升等演化驅動力。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今年,vocus 的 iOS 工程師 YC 帶著技術交流(以及讓更多人認識 vocus)的使命,參與了今年的 try! Swift Tokyo 研討會,這系列的文章,我們將會分享研討會當中的精彩學習,還有那些網路上看不到的研討會體驗細節(讚嘆主辦方的用心)!
訂票 又到了每年2、3月的賞櫻旺季,繼上次去了福壽山千櫻園後,這次目標轉為武陵農場(是說我從來沒去過武陵農場會不會太誇張?),為了不再讓人生白活立馬手刀訂了國光客運的賞櫻專車,來回加上門票才730大洋(臺北轉運站app訂購,另加手續費10元),算是便宜,畢竟路途那麼遙遠。 上車出發 茶莊午餐 回程
花下泡茶,想起英國詩人布萊克的名言:「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掌中握無限,剎那即永恆。」觀察一粒小小的沙,可以看到浩瀚的世界,從一朵花中,可以欣賞到宇宙之美,只要用心,就可以從日常事物中領悟生命的意義。美感第一步,就是訓練對大自然的觀察能力,多看多領略大自然之美,就是在收集自己的美感資料庫。
今年,vocus 的 iOS 工程師 YC 帶著技術交流(以及讓更多人認識 vocus)的使命,參與了今年的 try! Swift Tokyo 研討會,這系列的文章,我們將會分享研討會當中的精彩學習,還有那些網路上看不到的研討會體驗細節(讚嘆主辦方的用心)!
訂票 又到了每年2、3月的賞櫻旺季,繼上次去了福壽山千櫻園後,這次目標轉為武陵農場(是說我從來沒去過武陵農場會不會太誇張?),為了不再讓人生白活立馬手刀訂了國光客運的賞櫻專車,來回加上門票才730大洋(臺北轉運站app訂購,另加手續費10元),算是便宜,畢竟路途那麼遙遠。 上車出發 茶莊午餐 回程
花下泡茶,想起英國詩人布萊克的名言:「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掌中握無限,剎那即永恆。」觀察一粒小小的沙,可以看到浩瀚的世界,從一朵花中,可以欣賞到宇宙之美,只要用心,就可以從日常事物中領悟生命的意義。美感第一步,就是訓練對大自然的觀察能力,多看多領略大自然之美,就是在收集自己的美感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