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亞兩河流域(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形成的沖積平原,被譽為「人類文明搖籃」。位於西亞東接伊朗扎格羅斯山脈,西鄰敘利亞沙漠,北抵土耳其托羅斯山脈,南至波斯灣。
北部(亞述):高地地形,降雨較多,年降水量約500毫米,自然資源豐富,以軍事帝國為中心。
南部(巴比倫尼亞):低地沖積平原,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依賴灌溉農業,孕育蘇美爾文明。歐貝德人是美索不達米亞南部最早發展定居農業的史前族群
視為蘇美爾文明的前身,定居農業初期,確立灌溉農業,陶器技術開始萌芽。
早期生活以小型村莊為主,後期興起以建築神廟、社會分工。
銅石時代開鑿渠道幼發拉底河水灌溉,支撐沖積平原農業,
晚期進入銅石並用時代,車輪已用於陶器製作,促成蘇美爾城邦興起。
蘇美爾文明
烏魯克的城市文明由歐貝德文化的基礎發展而來,成為蘇美爾最早城市之一,歐貝德人與蘇美爾人建立了城邦制度。
這時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系統,用於行政與貿易記錄。
崇拜自然神祇,神廟為城市中心,
後期蘇美爾的漢摩拉比法典確立「以眼還眼」原則,
影響後世巴比倫法律體系,發展六十進制、曆法計算與占星術。
六十進制是巴比倫文明的數學核心,設計與應用影響後世科學與計時系統。
曆法計算基本結構每月開始於新月,約29.5天,實際操作中交替安排大月(30天)與小月(29天),全年12個月共354天。
占星術通過天象觀測、數學計算、神權政治結合,塑造古代近東方文明的世界觀,
更透過希臘文化改造成為西方占星傳統。
漢摩拉比法典代表兩河流域不同時期的文明成就
蘇美爾文明衰亡與巴比倫崛起相隔百餘年,漢摩拉比法典屬於後期蘇美爾時代,
由阿摩利人建立,第六代君主征服了蘇美爾。
蘇美爾以城邦自治為主,是人類最早的城市文明與文字發明所在地,
巴比倫則建立中央集權帝國是統一後的法律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