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曾經去過多個歐美城市,紐約、華盛頓、費城、巴黎、倫敦、米蘭、巴塞隆納、摩納哥...等等地區,恰巧都是冬天時去,氣溫常落在-10℃~10℃之間,在台灣較少有機會感受到這樣的寒冷。
從去年開始,身邊陸續有許多朋友想要利用年假給自己一趟長途的歐美旅行,但對於要準備的用品通常都有些疑問,不外乎就是,聽說室內有暖氣外面又很冷我要怎麼穿衣服?行李箱又要放大衣怎麼裝得下?插頭跟台灣一樣嗎?會不會很冷?
分享了幾次之後,我就順手整理成一份清單,剛好可以給正在規劃旅行的你一些參考建議。
本篇文章所提及內容均為實際使用後,歸納整理出的內容,無業配。
#1 靴子
可以說是因為這樣物品才決定要寫這篇文章,第一名最重要的位置就是陪我走過美國、法國、英國、西班牙、義大利、摩納哥的靴子!
當初購買的是Palladium 型號後來查到是Originale Depuis 1947 waterproof,當時還是防水藍標,聽說現在已全面改成橘標,好像也改叫waterproof plus(類似這雙),anyway這雙鞋不誇張地說陪我走超過20萬步絕對有過之無不及,而且也它完全不咬腳!
我自認很容易穿壞鞋,運動鞋曾經3~6個月壞一雙;同樣的雨鞋,我買過兩雙HUNTER,應該都沒到5萬步就相繼壞掉,但這雙我竟然這樣狂操猛操出國走一堆路、草地、泥濘地、雪地、水坑樣樣踩都不壞,也沒有漏水的跡象,到現在仍然頭好壯壯,唯一要說缺點是我這款是皮革,我沒好好愛惜它也沒有給它上油保養,顏色跟朋友新買的黑比起來已經褪到像墨綠色,但他依舊神勇!
剛剛上面說鞋子容易壞的地方,我通常是起腳的皺摺處開始出現裂痕,這雙我前幾天台北下大雨我穿它出門騎車,想故意測試它有沒有小裂痕導致滲水,沒想到我一趟出門回家都沒事,襪子一樣乾,真的佩服佩服,強烈推薦給大家。
#2 防寒手套
我剛好都是冬天去,一定要有防寒手套(類似這種),否則手真的會凍傷。我自己是帶騎機車的防寒手套去,大家可以選可以觸控的手套,拍照的時候更方便(很多時候會冷到根本不想拿下手套),我也有看朋友買這種可以單解開手指部份的手套(專業點的名字叫翻指手套),實用性也不錯。
我這款買很久了找不到同款商品,但防寒手套必備。

我的機車手套,拿來防寒使用
#3 手機掛繩
歐洲部分城市相信大家都有耳聞治安不理想,隨便爬文都能看到被搶手機的狀況,因此手機掛繩是保護手機不被偷走很重要的道具之一。
我自己曾經買過這款後來回台灣搞丟(強烈懷疑掉在機場...),改買這種長度僅能微調的,但實際使用會建議可以買可調節的,比較不會有過長過短的問題。
除了防手機被偷,還有幾個優點
- 拍照方便,隨手拿即可拍
- 查看google map直接把手機舉起即可,不用解手套
- 進出地鐵站、搭公車時,用手機支付可直接靠機台感應
- 不會把手機遺漏,或是放在外面任何桌上,降低被扒走的風險
這些情境是我最有印象的,粗心的我,可能因為這樣省了幾支手機的錢,重點是在人生地不熟的環境,如果手機真的不見,應該是真的會崩潰...

拿10塊當比例尺,看看粗度
#4毛帽
在台灣除了造型搭配、高山旅行,一般的台灣天氣很少真的需要用到,歐洲或是美國冬天旅遊時,這情境完全相反,沒有毛帽頭會冷到頭痛或是被風吹到頭痛或是被冷風吹到頭痛,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保暖用品。
我自己是carhartt的愛好者,自然是買carhartt的毛帽,哈哈!
個人小建議,粗心的人不要純買黑色的毛帽,雖然百搭,但在晚上或是暗處很容易搞丟,而且冬天的時候衣服很厚重,有時候室內外溫差大,很常在溫暖時把毛帽放進大衣口袋,然後一個不小心就會掉出來,它就會消失在你生命中。恩,我老婆已搞丟兩頂。

還沒搞丟的黑色carhartt毛帽
#5測行李重量儀器(行李秤)
冬天旅遊時,常會需要帶比較厚重的行李,有時候是到了當地冷到馬上衝去買,但一件大衣重輒幾公斤,很可能去的時候沒超重,回程就超重了。
我遇過的地勤人員,如果在23公斤上限超出1公斤內,通常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再多你可能就要現場丟東西或加購行李重量的錢。行李秤一個就200塊,可以花小錢省大錢。

必備量行李重量小物
#6萬國轉接頭
出發前務必查一下要去的國家跟台灣的插座是不是一樣的,以這篇主題歐洲、美國來說,歐洲是不同的插座,美國是相同的,通常在台灣買好比較便宜,去到不熟悉的環境,要買還不知道哪裡買(就是我)。
我自己是出國時才想到沒買,花了500多塊買了一個功能陽春的(恨阿),建議可以找支援USB、Type-c充電的轉接頭、支援瓦數大的(像這種),使用起來更彈性,還能充筆電。
#7行李箱
建議大家買好一點的行李箱,我好一點的定義是
- 輪子好滾
- 有鎖頭
- 有側邊把手
- 建議硬殼
- 輕
- (內膽的分層可以多一些)
特別提是因為歐洲國家前面提到的治安問題,有鎖頭、不易被割破很重要。
輪子好滾是因為歐洲蠻多地區保留了自古留下來的石子路,凹凸不平個人覺得對行走沒那麼友善,拖著行李箱輪子又難推身上又大包小包時,可能會崩潰。
如果是多個城市遊玩,或是會不斷換住宿的朋友,有側邊把手在提取時,上下車時,或是搬樓梯上樓時會很有感。
我自己買的是多年前跟同事團購的,不是什麼特別的牌子,沒想到一用就就是6年,目前為止都頭好壯壯,家人還又買了一個(這款)。
會有這些心得,也是因為摸過許多行李箱,自己使用上還是最喜歡這款,當時買的價格已經忘了,以現在帶他去了7個國家,台灣國內旅行數不出幾次,應該早已經回本XD
#8真空袋
收行李時,真空袋是你最好的夥伴,它能讓羽絨衣的大小,縮減為紙片般的厚度(我誇大了),它的功能是把衣服放進這個袋子後,可以接力用袋子上的孔洞把袋子內的空氣抽乾,有Dyson的話用頭吸更快,沒有的話(像是人在國外時)用身體的重量擠壓它也能順利的排氣,使得收行李時能在有限的空間內裝最多的衣服,這是我在近幾次旅行時,發現的好用便宜小物,現在已經是出國必備物品,分享給大家。

這是我買的最大size,大衣都能放進去真空,省超多空間
#9保溫瓶
在歐洲、美國買水都不便宜,除非你敢直接生飲,不然都還是需要買水。我的做法是去超市買一大桶的水每天分裝,就可以裝到保溫瓶中,每天隨身攜帶。
同時要考量一下自身的行李跟旅程,我在歐洲、美國旅遊時都有開車,算是徒步加開車並行,不會一整天走路,我買的是720ml,如果走路的行程較多,需要輕便行動者,可以考慮600ml或480ml,然後我一定會買一鍵彈蓋式的,方便飲用。
#10 內穿保冷外套
冬遊歐美地區時,常常都在0度以下,亞洲生長的我們,通常是耐不了當地的冷,所以在出發前我就跟老婆各買了屬於內穿的鋪毛外套,在當地時就可以實施洋蔥式穿法,因為歐美地區室內幾乎都有暖氣,所以只要一進室內,外面厚重大衣就可以脫掉,只穿這個鋪毛外套,保暖度非常剛好。
品牌我是買The North Face,他剛好有情侶衣(也可能是我自己覺得),男、女都有出這種鋪毛外套(北臉叫『抓絨外套』)。主要是跟大家分享,洋蔥式穿法在歐美地區旅遊時蠻重要,才不會進室內熱到沒衣服脫、室外又不夠暖的窘境。

洋蔥式穿法,內穿的鋪毛外套是保暖的重要防線
小結
一直以來我都是以能準備先準備,買好不買爛(愛花錢)為原則,盡可能降低旅遊時會面臨的風險,更多的心力應該擺在玩什麼、吃什麼、體驗什麼,這才是旅遊時該有的放鬆心情,寧可出門時多花點時間、花點金錢準備,換得更棒的旅遊體驗~
希望今天的小tips跟必買裝備,有幫助到大家在出門前能有更萬全的準備,謝謝收看。
<價格懶人查詢連結>
- 靴子-Palladium
- 防寒手套、翻指手套
- 手機掛繩-可調節款、長度僅能微條款
- carhartt毛帽
- 測行李箱重量儀器aka行李秤
- 萬國轉接頭
- 行李箱
- 真空袋
- 保溫瓶-720ml、600ml、480ml
- 北臉鋪毛外套(抓絨外套)-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