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已經低接到沒有資金可以再低接了,該怎麼辦?或者一開始資金投入太多,這波下跌殺得太急、太快,手上已經沒有籌碼可以低接,面對一路下跌的盤勢束手無策,該怎麼辦?我相信這應該是很多人會有的問題。
每個人的情況不同。雖然我們都知道長期投資的報酬率最高,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還是會有人撐不住。畢竟每個人的心態和認知都不同。所以,就算大家都知道長期投資的報酬率最高,實際上能撐住的人還是少數。如果你發現自己已經投入大部分資金,然後在最近這波大盤一路回檔的狀態下,你開始覺得有點痛、有點害怕,甚至開始覺得自己是否沒有自己想像中那麼能承受風險?如果真的開始有這種感覺,那就像剛剛說的,你的投資部位對你來說可能有點過高。因為部位過高,所以才會感到害怕。這時候你可能需要做的是把部位降下來,重新思考並評估一下自己的投資部位,究竟占多少比例是你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
有些人風險承受力很高,全部資金投入都沒問題,甚至還要加槓桿,150%、200%,如果你有很強的風險承受能力,你的認知也非常足夠,對投資的各種階段和槓桿都很熟悉,那這樣做也完全沒有問題。因為你完全明白你的風險忍受度在哪裡。只要認知足夠,要做什麼都可以。怕的就是當你認知不足的時候,還要在股市裡面做超出能力範圍的操作。要知道,股市都是真金白銀的遊戲。你不是不能在股市裡面試錯,只是你也必須了解,在股市裡試錯,你就必須付出成本。你的容錯率越低,你在股市裡付出的成本就越高。全部資金都壓下去,當然股市上漲時報酬率最高,但同樣的,下跌時也最痛。風險與報酬往往一線之隔,貪婪與恐懼也往往一念之間。
學習投資最好的導師是誰?各位知道嗎?最好的導師不是別人,就是「賠錢」。當你真正賠錢之後,你才會去思考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或者自己有哪方面的認知不足,造成了這一次的虧損。賠錢永遠是最好的導師。所以,如果你已經在賠錢的路上,也不要太難過,因為這是投資必經的過程。
但還是很多人無法接受一買就開始賠錢,股票投資基本上就是長期參與市場,你不可能期待每次買下去之後,後面就是一路上漲,你也有很高的機率買下去之後就開始下跌,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現象。尤其2025年初川普關稅戰幾個月一路呈現盤整下跌,誰能確定你買的時候它就一定會往上?股市本來就是一個上下波動的過程。既然你決定要參與市值型的投資,就必須有一個認知:相信你投入的標的,長期會向上,所以才會投入在市值型標的。如果你沒有這個信念,那就不要投入市值型標的。沒有這個信念硬要投入,你會很痛苦,因為只要你不小心買了之後它往下跌,你就會很痛苦。
雖然從過去台股的歷史表現來看,長期的報酬非常可觀,但這不代表它不會跌。就像2022年的時候,台股也跌得很慘,跌了30%多。如果你是在2022年初買進市值型的朋友,是不是也要硬扛30%的回檔?從2022年大盤的下跌來看,當時0050最高到150多元。如果你是在150元以上買進,之後就要面臨超過30%的回檔,一路從150元以上跌到最低96.5元。從0050的例子,你就可以回想一下,如果你在當時投入,你是否能夠扛住這樣的跌幅?2022年也不過幾年前而已。你必須扛住這樣的回檔,才能吃到後面這段上漲回來的報酬。
沒有人永遠都能買在最低點。你投入市值型投資,就是相信市場長期向上的過程,這不代表中間不會出現下跌。每一次都是回檔之後再創新高,回檔之後再創新高。如果你覺得我講的好像很容易,實際上長期持有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因為各位看一下,這個長期向上的過程經歷了多少年?這可是經歷了20幾年才有這樣的成果。所以,如果你決定要參與市值型投資,你要先問自己:你有沒有長期持有的決心?你想要獲得穩定的報酬,這個長期持有絕對不是只有一兩年,至少要10年、20年以上起跳,你才會比較有感,資產才會有所提升。
投入在市值型標的,不像投入個股,隨便跌個幾趴就好像世界末日一樣。一個正常的股市,就算跌個50%也是正常的。以我自己為例,20年前我還完全是個股市小白,連股票怎麼買賣都不懂。直到買完房大概快30歲時,聽朋友說買股票賺了多少錢,就也想試試看。很多人的股市故事好像都是這樣開始的。
於是我開始學習怎麼開戶,如何下單,研究什麼是股票基金、高收益債基金、個股、ETF、期貨,比較哪家平台手續較優,當然一開始投入股市,可能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所以我都買一點,之後再去比較他們的差別。當時有給自己一個前提:隨時要做好股市回檔修正的準備,股市可能跌20%以上,所以一開始不要投入太多,先慢慢投入,感受股市的波動。過了幾年之後,我相信會很有心得。
就這樣摸索十來年,股票基金、高收益債基金、個股、ETF、期貨都碰過後,發現我的總報酬只有比打平再多一些,我到底在瞎忙什麼?但意外讓我發現個大秘密,就是我期貨跟個股賠超多的,確沒讓我資產減少,不就代表台美股ETF跟基金幫我賺回賠掉的嗎? 原來最不在意的那塊讓我最賺錢,賠掉的學費買到讓我鞏固市值型標的是長期會向上的認知,真是太值得了。尤其最近這幾年,ETF變成顯學,在月投資複利效果明顯的情況下,我已經不是當初什麼都不懂的股市小白了。
跟大家分享這個故事,只是想告訴各位,當你面對股市風險感到害怕的時候,那就小部位慢慢投,沒關係。在自己可控的風險下慢慢投入,你還是能賺到屬於你的報酬。反而如果你一開始太激進,一次投入太多,隨便一個股市回檔,萬一賠了很多錢,那個風險是你心臟扛不住的,你很有可能前面賺到最後反而賠錢,就像我碰期貨、個股的悲劇。
其實很多人對股票的觀念和知識都有,但可能是太短視、太激進了,所以就陷入賠錢的選擇裡。一旦陷入賠錢的選擇,會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斷。賠錢的沉默成本太高,你可能也不願意認賠,就這樣一直套在那裡,最後反而變成長期被套牢,難以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