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隆格斯佩(William Longespée)是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的私生子,生母是伊達‧德‧托斯尼(Ida de Tosny)。伊達‧德‧托斯尼出身托斯尼家族,對於他的生平所知有限,可以確定的是伊達‧德‧托斯尼曾是亨利二世的情婦之一,大約在1173年生下了威廉,此後於1181年嫁給了諾福克伯爵羅傑‧比格德(Roger Bigod)。威廉由於擅用大型劍,因此為之贏得了「長劍」這個綽號,而這個綽號後來也就成了他的姓氏──隆格斯佩(Longespée,或依英語譯為隆格斯渥[Longsword])。
1199年,約翰繼位為英格蘭國王時,威廉‧隆格斯佩也參與了其加冕典禮。在約翰統治期間,索爾茲伯里伯爵威廉‧隆格斯佩開始積極參與政務,並獲得約翰的重用,而得以歷任威爾特郡郡守、加斯科涅公國都尉、多佛城堡城守、五港總督、威爾斯邊區總監、劍橋、杭廷頓兩郡郡守等要職。
威廉‧隆格斯佩在外交活動也十分活躍。1202年,約翰派威廉‧隆格斯佩前往納瓦拉,與納瓦拉國王桑喬七世商議盟約。1205年,威廉‧隆格斯佩代表約翰前往蘇格蘭,與蘇格蘭國王威廉一世談判。1209年,他更率領使節團前往德意志參與鄂圖四世的加冕大典。而在1212年,他更代表約翰出面與低地國各諸侯商議反法聯盟,而這次出使的最後成果,就是促使這些諸侯參與布汶一戰。
威廉‧隆格斯佩與外交活動相比,其軍事活動更為耀眼。威廉‧隆格斯佩長年擔任英軍將領,並多次肩負方面之任。1210-1212年間,威廉‧隆格斯佩受命擔任英軍在威爾斯與愛爾蘭的指揮官兼愛爾蘭總督,並在1210年英格蘭國王約翰離開英格蘭時,與諾里奇主教約翰‧德‧格雷(John de Gray)共同留守英格蘭,擔任監國。1213年,索爾茲伯里伯爵威廉‧隆格斯佩受命帶領一隻艦隊前往法蘭德斯,並在達默一役消滅了法蘭西艦隊大部,從而打消了法蘭西國王菲利普二世入侵英格蘭的意圖。隔年,威廉‧隆格斯佩更帶領英軍與其低地國地區的盟軍,前去參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鄂圖四世的大軍,以策應金雀花王朝對卡佩王朝的反攻。隨後兩軍交戰於布汶,威廉‧隆格斯佩雖英勇地指揮英軍作戰,但卻意外遭到法軍的博韋主教菲利普‧德‧德勒(Philippe de Dreux)擊落下馬,淪為戰俘。
在繳清贖款後,威廉‧隆格斯佩很快地就返回英格蘭,並在男爵們開始醞釀對約翰的反叛時,堅定地站在國王這一側。在《大憲章》簽署後一年的內戰中,威廉‧隆格斯佩是王軍在南線的主要將領。他與威廉‧馬歇爾(William Marshall)一同圍攻林肯,並在拿下林肯之後,成為林肯郡守兼林肯城堡城守。然而,當法蘭西太子路易受到叛軍召請,登陸英格蘭後,向來忠心耿耿的威廉‧隆格斯佩卻突然倒戈,加入了叛軍陣營。這或許是因為約翰在路易登陸後受到一連串軍事失敗,使他對約翰喪失信心之故。
不過等到約翰病故後,威廉‧隆格斯佩與其他英格蘭貴族一同背離路易,回歸到幼主亨利三世的身邊。威廉‧隆格斯佩的回歸,使他再次成為英格蘭王庭中的重臣。他很快地就被任命多項要職,此後並領導王軍轉戰四方,以平服叛亂的貴族們。此後又被派往了南威爾斯,參與了對抗威爾斯親王盧埃林大王(Llywelyn the Great)的戰鬥。1225年,威廉‧隆格斯佩前往加斯科尼公國,為英格蘭國王保住其海外領地而戰。威廉‧隆格斯佩成功地擊退法蘭西國王路易八世,從而恢復了金雀花王朝對加斯科尼公國的統治。同年底,威廉‧隆格斯佩在完成任務後返國,所搭乘的船隻卻半途擱淺,因而使之一時受困於雷島。雖一度面臨法蘭西王國方面的追捕,但威廉‧隆格斯佩還是幸運地擺脫,並在1226年返回英格蘭王國。只是返國後不久,威廉‧隆格斯佩便忽然於3月7日辭世,據傳是遭到時任攝政的肯特伯爵于伯特‧德‧伯格(Hubert de Burgh)所毒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