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迪德‧路易絲‧卡維爾(Edith Louise Cavell)是不列顛籍的護士。一戰期間他曾平等地救治交戰雙方的傷兵,同時協助大約200名協約國士兵逃離為德軍佔領的比利時,並因此為德軍逮捕後殺害。
自1895年起,艾迪德‧路易絲‧卡維爾開始擔任護士。他起先受訓於倫敦皇家醫院(Royal London Hospital),並於1907年受聘前往布魯塞爾的比利時高級護理學校(L’École Belge d’Infirmières Diplômées)擔任護士長。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比利時王國遭到德意志帝國佔領後,艾迪德‧路易絲‧卡維爾所在的醫院當時已為紅十字會所接管,但他仍持續在此任職。就在此時,艾迪德‧路易絲‧卡維爾加入了協助協約國軍人逃往中立國尼德蘭王國(荷蘭)的秘密組織,開始協助隱藏協約國傷兵與逃避德軍兵役的比利時及法蘭西平民,並提供假的旅行證件,使這些人得以脫離德占區。一直到他遭到德軍逮捕前,艾迪德‧路易絲‧卡維爾總計協助了約200名協約國士兵逃離比利時。
1915年8月3日,艾迪德‧路易絲‧卡維爾與其他相關人士因為人所出賣,於是為德軍所逮捕。艾迪德‧路易絲‧卡維爾被捕後,被指控窩藏協約國士兵,並在之後三次面臨德軍的訊問。在審訊的過程中,艾迪德‧路易絲‧卡維爾均坦承犯行,因此他便被送往軍事法庭進行正式審判。
即使被送上軍事法庭,艾迪德‧路易絲‧卡維爾仍舊坦承協助協約國士兵逃離的事實。依照當時德意志帝國的軍法,這樣的罪行將被判處死刑,哪怕他不具有德意志籍也一樣適用。
艾迪德‧路易絲‧卡維爾受審的消息,很快地引起了各國的關注。時與德意志帝國交戰的大不列顛王國與仍保持中立的美利堅合眾國,均為此向德意志帝國交涉,希望能讓艾迪德‧路易絲‧卡維爾無罪開釋或減輕其刑。而德意志方面,時任內政大臣的法蘭茲‧馮‧德‧蘭肯男爵 (Baron Fritz von der Lancken)也表示不應對坦言不諱,又救助過大量生命(這也包括德軍傷兵)的艾迪德‧路易絲‧卡維爾處以極刑。然而,各方的反對聲浪,絲毫無法改變德軍軍事法庭的決心,德軍不顧其上級政府部門的反對,仍在艾迪德‧路易絲‧卡維爾判決確定後,於1915年10月12日上午7時,於斯哈爾貝克國家射擊場執行槍決。
艾迪德‧路易絲‧卡維爾的死使得德意志帝國備受批評,輿論認為德軍如此不人道,竟然對一個無抵抗能力的良心犯處以死刑(特別是卡維爾是一位女性護理人員)。而不列顛政府也運用此一事件,大肆宣傳艾迪德‧路易絲‧卡維爾的事蹟,以突顯德國的「野蠻」,因此艾迪德‧路易絲‧卡維爾的事蹟在西方世界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不列顛的宣傳部門更以此事件影響美國輿論,使美國民眾逐漸傾向協約國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