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電影大獎|小津×太陽族 亞洲電影偶像的光輝

亞洲電影大獎|小津×太陽族 亞洲電影偶像的光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楊曜愷《從今以後》形式和內核都受小津安二郎影響。不過,小津電影中似乎沒有李琳琳這類人的位置,她勢必需要尋找一個切入點,以令自己不太突兀地融入,甚至找到發揮空間。觀眾自然而然地,從差不多同時代日本電影中,想到「太陽族」映畫,正是李琳琳早期最擅長的青春片戲路。

raw-image

她在《從今以後》中的角色,人格上像是太陽族代表作《瘋狂的果實》(狂った果実,1956)中,石原裕次郎和津川雅彥兩兄弟的混合體。

石原飾演哥哥,個性外揚,不經意間流露 "the world is mine"氣場,擁有揮灑的自信。津川飾演天真秀氣的弟弟,沉穩內向,帶有理想主義的單純。兩兄弟也有屬於各自的衣飾:石原偏愛間紋水手服,津川則搭配印有水墨圖案的襯衫。不同於他們「失敗的父輩」,這些銀幕形象被視作戰後日本重建現代文明的新潮偶像。

《瘋狂的果實》(1956)

《瘋狂的果實》(1956)

《從今以後》劇本對角色Pat基本骨架的設定也許更接近石原。然而,李琳琳為角色賦予血肉時,也在不露聲色地塑造人物的純真。Pat內心仿佛住著一個去性化的小孩:童心是對抗現實世界醜陋面、保持初心的秘訣 。當純真心地和才幹相結合,Pat就構築了一道能自由出入世俗的「任意門」,也守護了門內純真的Angie。(梁仲恆也著力表現了角色的天真,Victor欠缺謀生才幹的天真)

《瘋狂的果實》中,兩兄弟同時愛上女主角。津川像一個小男孩,由愛而生的保護慾也十分幼細,如珠如寳、小心翼翼地愛錫對方。情慾方面,他像青春期之前、性未成熟的小朋友,除親吻以外,並不想再主動對她做什麼了。跟去性化的純真愛情相反,哥哥石原則充滿性慾,肆無忌憚,表露熾熱的情感。李琳琳好友焦姣曾説,這些是本土演員掌握不到的。

李琳琳在《從今以後》中儘管出場不多,但令人深刻感受到Pat角色因愛而生的保護慾,湧動於小津式一板一眼的框內框中。年青荷爾蒙的熾熱愛戀、紳士淑女的浪漫激情,經歲月洗滌,轉變為生活日常舉止的處處在意、倍加呵護。較過去任何主演角色都更沉穩、也更東亞式內斂的情感仍然暗藏張力,纖细而不乏力量。


對愛人的保護慾也是激勵人努力奮鬥一生的動力: 從經濟到情感,從生活品味到日常瑣碎...砌成一個美滿的需求層次金字塔。

Pat在時,Angie被保護得太好。當Pat不能再盡保護的責任(因為她死了,沒有留下遺囑),Angie開啟了她自我保護的旅程。觀眾仍然可以感受到Pat守護Angie的氣場,化作Angie身邊的光。

French Review translated to English:

She is wonderful in the film, it is as if her energy remains in the film, long after she disappears.

Yes, and it is very interesting, because for a Hong Kong audience, as she was very famous in her youth, her "aura" remains in the film. What is surprising is that the same reaction was reported to me when the film was seen by a Western audience. It is exactly like what you just said, and this time it is not because of her fame. In this case, it is purely the quality of her acting and the incredible presence she demonstrates that manages to create this impression, and I find it really fascinating that different reasons create the same feeling.

導演接受了數家法國媒體訪問,李琳琳戲份很少,人們不認識她,媒體和影評對她關注度卻如此高,導演認為,這證實了明星的光輝是她自己固有的,而非輿論創造的。

事實上,李琳琳在其主演的第一部電影《青春的旋律》中,已經充滿光輝了。她仿佛擁有青春燃燒釋放的能量, 自然地演出大膽、反叛、純真、坦率、熱愛自由的青年。



avatar-img
Andrew電影筆記 🎥✨️🍊🐠🏮🧨🌻
2會員
41內容數
✍️ for the evolution of our humanity.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香港近年很多一片導演,首作票房口碑比楊曜愷的《叔叔》更成功,但第二部戲就... 不是不成功,就是很失敗。 一部戲的成功充滿偶然,導演需要用重複成功證明其中之必然。「搏」的動力來自逆水行舟。透過電影《從今以後》,我們可以見到一個導演,怎樣在第二部戲去「搏」更廣闊的市場受眾。電影拍胡家每個人都很花心思
過往香港電影導演會對主角預測準確率高達八九成, 今年首增設配角獎,如果有人據歷史開出盤口就好了。我會買李琳琳同伍允龍 ,不是因為他們贏面大,而是勝率會被低估,賠率夠吸引。 假設導演會是10%金像獎選民看法的抽樣調查,怎樣情形之下,才能代表全民意見呢?有廣泛共識。人群的共識往往容易集中於最受矚目
區嘉雯爭影后又爭劇后有望雙喜臨門? 不少外國影評跟我最初一樣,對區嘉雯充滿好奇:此人有何過人之處,到退休年紀,竟能如此成功? 💡進入影圈的舞台劇演員 想要進入一個新的圈子,別人未必故意排斥你,但會用放大鏡看你。電影評論學會獎六強不入,評審對她的負評主要是演出不自然、話劇味、用力過猛等。
香港近年很多一片導演,首作票房口碑比楊曜愷的《叔叔》更成功,但第二部戲就... 不是不成功,就是很失敗。 一部戲的成功充滿偶然,導演需要用重複成功證明其中之必然。「搏」的動力來自逆水行舟。透過電影《從今以後》,我們可以見到一個導演,怎樣在第二部戲去「搏」更廣闊的市場受眾。電影拍胡家每個人都很花心思
過往香港電影導演會對主角預測準確率高達八九成, 今年首增設配角獎,如果有人據歷史開出盤口就好了。我會買李琳琳同伍允龍 ,不是因為他們贏面大,而是勝率會被低估,賠率夠吸引。 假設導演會是10%金像獎選民看法的抽樣調查,怎樣情形之下,才能代表全民意見呢?有廣泛共識。人群的共識往往容易集中於最受矚目
區嘉雯爭影后又爭劇后有望雙喜臨門? 不少外國影評跟我最初一樣,對區嘉雯充滿好奇:此人有何過人之處,到退休年紀,竟能如此成功? 💡進入影圈的舞台劇演員 想要進入一個新的圈子,別人未必故意排斥你,但會用放大鏡看你。電影評論學會獎六強不入,評審對她的負評主要是演出不自然、話劇味、用力過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