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皆有其時,橘子亦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佛陀曾經告訴追隨者,一個人選擇在生命中賦予關注,賦予愛、欣賞、聆聽以及肯定的事物,便會增長。


注意力就像陽光和水,如果我們能以注意力灌溉充裕的種子,新的可能性便會紮根在肥沃的土壤裡。


《橘子禪》便充滿禪意地寫道:安詳就在眼前,就在此刻,在我們自己身上,也在我們所做、所見的一切。


是的,幸福只有在當下這一刻才可能存在。


🍊我們的感受造就了我們


我們可以隨心所欲變成任何事物,如果我們憤怒,我們就是那股怒不可遏的怒氣;如果我們靜觀白雪皚皚的山頭,我們就是那座山。


當下,只有在我們心不在焉時,是不存在的。


確實,外在環境不是我們能任意左右的,也沒有人可以替我們主宰自己的心,然而正念,能讓我們的心自覺地換檔。


環顧現在的生活,如果覺察到自己受困於某些習慣,那麼,我們不妨放慢腳步,將正念帶入生活,將微笑裝飾嘴邊。


不思未來,不想過去,唯有在當下這一刻,我們才能看見生命之美。


🍊隨處橘子禪


每日的生活都存在自然的縫隙,但我們往往會焦慮於等待。


越是繁忙的生活,我們就越需要這些縫隙來自我調節,自我照顧,我們真的很需要從散落的生活碎片中,逐步回歸自己的心。


心安住,呼吸便安住;呼吸專注,心便跟著專注。


無論身在何處,我們都可以正念分明地呼吸,隨時怡然自處。


一顆橘子,來自陽光下的橘子樹,當我們清清楚楚在橘瓣上咬一口,當我們在一顆橘子裡看見宇宙萬物,我們就能在小事情上發現美好,享有喜悅。


raw-image


🪷結論與感想


在《正念解憂的佛貓》中有提到:所有事物都不是恆久不變,有好日子,也有壞日子;有事事順心時,也會有計劃都失敗時。


在生命的長河中,沒有什麼狀況能完全掌控。


我們能做的只有兩件事,一件是旁觀事物的無常與變化,另一件則是無條件接受生命本來的樣子。


是呀,擁有一顆坦然,寬容的心,並非是事不關己,無動於衷,而是我們終於明白放手,讓一切隨順自然。


對於無常跟驟變,就淡然接受吧!當恐懼降臨時,就安撫自己,給自己一個微笑和擁抱吧!


輸贏與得失都是生命中自然的起落,事情會發生,可是它也會成為過去,即便不是現在,但請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橘子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安立格-avatar-img
2025/03/18
意識,形成了個人感知的「世界」。而且,每一個「世界」都長得不一樣。
avatar-img
Citta的心語錄
46會員
201內容數
閱讀、瑜珈、日記書寫、和大自然接觸,這些都是協助自己靜心,認識自己的方式。當我們沉浸其中時,我們更能在日常生活裡,享受灑落的陽光,和呼吸清爽的微風、清新的空氣。 繼續昂首闊步的走下去,生命一定會開始改變的,即便中途有短暫的停頓,或是倒退,但只要你堅持,足夠相信自己,現在播下的種子,有朝一日肯定會開花的。
Citta的心語錄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無聲笑匠卓別林曾說:「人生近看是悲劇,遠看是喜劇」。 你活得厭倦嗎? 厭倦對每件小事發脾氣,厭倦要為所有出錯的事負責,厭倦反覆出現的胃痛頭痛,厭倦無止盡等待、盼望。 你甚至厭倦於總是感到厭倦。 你認為你的人生是由無數失敗堆疊起來的悲劇,還是一齣笑中帶淚的喜劇呢? 要走出
Thumbnail
2025/04/30
無聲笑匠卓別林曾說:「人生近看是悲劇,遠看是喜劇」。 你活得厭倦嗎? 厭倦對每件小事發脾氣,厭倦要為所有出錯的事負責,厭倦反覆出現的胃痛頭痛,厭倦無止盡等待、盼望。 你甚至厭倦於總是感到厭倦。 你認為你的人生是由無數失敗堆疊起來的悲劇,還是一齣笑中帶淚的喜劇呢? 要走出
Thumbnail
2025/04/22
我們總有抱怨不完的事,我們都有過矛盾複雜的感受,我們老是對自己失去耐心,嫌棄自己積習難改。 妄下評斷、有分別心、視自己為「世界的受害者」,曾經是我的真實寫照。 直到有一天,我在深切的恐懼裡,對自己說:「一定還有更好的出路」,於是我不再定義誰是我的敵人,不再苦大仇深地跟全世界對抗。
Thumbnail
2025/04/22
我們總有抱怨不完的事,我們都有過矛盾複雜的感受,我們老是對自己失去耐心,嫌棄自己積習難改。 妄下評斷、有分別心、視自己為「世界的受害者」,曾經是我的真實寫照。 直到有一天,我在深切的恐懼裡,對自己說:「一定還有更好的出路」,於是我不再定義誰是我的敵人,不再苦大仇深地跟全世界對抗。
Thumbnail
2025/04/21
泰國高僧阿姜查曾說:「如果我們沒有智慧,所有圍繞於我們四周的事物,都將成為苦的根源。」。 因此,我們應該反過來看自己,為什麼我們會出生?這輩子我們又能帶走什麼呢? 一切事物皆是無常。 無常的意思是「變遷」,我們在無常的身上起了執著,才有了苦。如果我們想要知道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目的,
Thumbnail
2025/04/21
泰國高僧阿姜查曾說:「如果我們沒有智慧,所有圍繞於我們四周的事物,都將成為苦的根源。」。 因此,我們應該反過來看自己,為什麼我們會出生?這輩子我們又能帶走什麼呢? 一切事物皆是無常。 無常的意思是「變遷」,我們在無常的身上起了執著,才有了苦。如果我們想要知道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目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攝身守意,柔和自安;施與無畏,相融無礙。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喜》
Thumbnail
攝身守意,柔和自安;施與無畏,相融無礙。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喜》
Thumbnail
要享事功,先要提得起; 要享閒情,先要放得下。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慈》
Thumbnail
要享事功,先要提得起; 要享閒情,先要放得下。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慈》
Thumbnail
寧靜才能致遠,從寧靜中可以找回自己; 無私才能容眾,從無私中可以擴大自我。 In tranquility seek your true nature. In selflessness find nobility and advancement.
Thumbnail
寧靜才能致遠,從寧靜中可以找回自己; 無私才能容眾,從無私中可以擴大自我。 In tranquility seek your true nature. In selflessness find nobility and advancement.
Thumbnail
念佛要法 。 只有一念真誠 。 勿間斷勿分別而已 。未來勿將迎 。 已過勿留滯 。 專顧現前一句 。字字分明 。病中自修六度 。以慈悲歡喜為布施 。 以嚴淨三業為持戒 。以隨緣順受為忍辱 。 以調伏習氣為精進 。以不忘正念為禪定 。 以方便覺察為智慧 。
Thumbnail
念佛要法 。 只有一念真誠 。 勿間斷勿分別而已 。未來勿將迎 。 已過勿留滯 。 專顧現前一句 。字字分明 。病中自修六度 。以慈悲歡喜為布施 。 以嚴淨三業為持戒 。以隨緣順受為忍辱 。 以調伏習氣為精進 。以不忘正念為禪定 。 以方便覺察為智慧 。
Thumbnail
慈悲智慧是心靈的財富,發心立願是精神的動力,勤勞精進是軀體的資產,真如佛性是永恆的寶藏。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道》
Thumbnail
慈悲智慧是心靈的財富,發心立願是精神的動力,勤勞精進是軀體的資產,真如佛性是永恆的寶藏。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道》
Thumbnail
智者以知,了解一切;仁者以愛,包容一切; 勇者以義;犧牲一切;忠者以誠,奉獻一切。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喜》
Thumbnail
智者以知,了解一切;仁者以愛,包容一切; 勇者以義;犧牲一切;忠者以誠,奉獻一切。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喜》
Thumbnail
、人,有了表情,就像甘霖遍灑旱地,一切都會活過來; 心,能夠會意,如同春雷響徹天際,一切都會醒過來。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悲》
Thumbnail
、人,有了表情,就像甘霖遍灑旱地,一切都會活過來; 心,能夠會意,如同春雷響徹天際,一切都會醒過來。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