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一篇 "為何雙標? " 補充一下學者認為人們如何理性判斷別人的信念。
心理學家 Heider(1958)提出人際歸因理論(attribution theory),認為人會以科學家的理性去分析資訊,將人都視為素樸的(naive, 天真的、業餘的)科學家,會嘗試拼湊所能蒐集到的資訊,來解釋別人的行為是因為個人性格因素、還是外在情境因素,以找到一個自認合理的解釋或理由。
Kelly 進一步提出共變模式,認為人為了分析他人行為,會考慮很多資訊,所關注的資訊可分為三大類。1.共識性:其他人對相同的刺激對象,是否做出與行動者相同行為。
2.特殊性:某一行動者對於不同刺激對象,是否做出相同行為。
3.一致性:某一行動者對於某一刺激對象,是否會在不同時間和環境都做出相同行為。
例如:老柯罵盧媽,是不是個人性格問題? 還是情境因素?
如果共識性、特殊性、一致性都高,那可能是外在情境因素。
例如:如果大家都會罵盧媽(共識性高)、而且老柯只罵盧媽、都不會罵別人(特殊性高),那麼老柯看到盧媽就罵(一致性高),可能是外在因素。
如果共識性特殊性都低、但一致性很高,那可能是內在因素,也就是可能傾向於個人性格問題。
例如大家都不會罵盧媽,只有老柯罵她(共識性低),老柯不是特定只罵她,是對很多人都亂罵(特殊性低),而且老柯每次見到盧媽都罵(一致性高),那就是老柯個人性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