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常常聽到或是看到:「要抓住青春的尾巴!」
每當我聽到或看到這句話,心中都會想:為什麼要抓住青春的尾巴,青春的本體是什麼,是貓咪、是小狗、是穿山甲、變色龍,又或者是九尾狐(這樣可以抓九次) ?
青春,他真的有尾巴嗎?
但其實,要說擬人、擬物或是譬喻法的話,它就像大學裡躲貓貓社團的社長一樣,根本沒有人知道它的樣貌。
但為什麼打小寫作文還有社群媒體的經營,就常常會寫出或看到這句話?
在求學的階段,一定會學過「青春」,這兩個字,至少國小甲乙本上一定有寫過(算是小學惡夢),一直反覆的寫,卻沒有老師真正定義的青春這詞的背後意涵,我曾經問過國小、國中、高中、甚至到大學的老師朋友們,青春的定義、抑或是註腳是什麼?
得來的答案實在可以說是包羅萬象,有人說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這部電影的男女情愛的悸動、《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這部電影主角的內心成長,又或者是為了不要上朝會跟朋友一起假裝暈倒的姊妹情,也或許是大學半夜不睡覺一起夜衝到合歡山、陽明山看星星等等,其實都是,這都是青春的定義,青春的註腳。
有些人說,青春大概落在青少年時期,血氣方剛、柔腸百轉的國高中時期,又或者到了大學所謂白天睡覺、晚上夜衝夜唱身體還是嘎嘎棒的熱血青年,都是青春的載體。
但我想,青春就是一種狀態。
我常常走進山林,看到穿著五顏六色的族群,他們大多都是白花的髮色(但是整理得很整齊),肌膚都稍微都有留下歲月的痕跡。但這群人,常常在尚未破曉前,就開始登山,當我大約11點時到達山頂,他們老早就開始在上面泡茶聊天話家常了。
「哇,真是青春!」,我內心由衷地想,他們換個地方,把話匣子帶上山,繼續地捧腹大笑,繼續地吃著從自家帶來的小點心,儀式感滿滿的泡茶、手沖咖啡,吃著手作飯糰或三明治。而我和朋友,也就是他們口中所謂的年輕人,卻氣喘吁吁的坐在旁邊,吃著便利商店的御飯糰,喝著即溶咖啡……
他們感覺有用不完的體力,所發出的笑聲感覺都是從丹田迸出的聲響,好有活力阿,好青春阿。
對,說到這,這就是我心中所謂青春的感覺,說純淨嗎,也可以這麼說,前面所提到的電影、或是一些血氣方剛的例子,到這些年紀稍長的登山山友,都是青春的幻象,所以青春,我覺得沒有一定的年紀侷限,青春在我的眼裡,是種狀態。
青春就好像是一攤很清澈的山泉水,風吹過,就會泛起圈圈漣漪,青春是種悸動,是種純淨的悸動。
對我而言,不管到了幾歲,帶著純淨的心,做了讓自己可以開心、充滿衝勁的事情,就是青春。所以希望大家,可以在日常,保有青春的感覺。
回歸標題,要抓住青春的尾巴,不無道理,因為我們常常會被現實的苦痛包裹著,但是青春的感覺或許就藏匿於日常生活中,用心生活吧,或許在意想不到的地方,你就可抓住,它。
五月天的《乾杯》,這首歌唱出了熱血情懷,將青春幻化成音符在耳中漫遊,推薦大家在閱讀完這篇文章後,去聆聽這首歌,享受華語歌曲中的青春熱血吧!
最後我想說,謝謝讀到這裡的每一位朋友,這是我第一次在網路上寫文章,可能有很多地方還不熟悉,還請見諒!!!
我的instagram帳號: y2chan_d
歡迎大家追蹤,這裡有我用不同角度觀察世界的圖畫。
我是也川,佛系且平靜的慢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