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很喜歡看書,從會中文開始,還看不懂字就會央求家人說故事書裡的內容給我聽,而且雖然看不懂文字,卻很喜歡翻書的動作,因為當時的自己覺得翻書的感覺很大人,十足是個時髦精。
求學階段,書山壓頂
從開始有了段考這個可怕的魔鬼出現後,各種教科書,自修評量額外的國學常識、英文讀物,讓我成為了真正的「時髦精」。
不得不讀書、不得不翻書,甚至還要讀到滾瓜爛熟,才能在這個群雄逐鹿的時代苟且存活。
看書,變成讀書,變成了一個不這麼喜愛的活動。
雖然偶爾還是會利用閒暇時間看看課外書,但是還是減少了那個當初打開書籍的悸動,因為打開的那刻,罪惡感就會襲來,深怕看課外書的時間,其他人已經不知道寫到底幾回的自修評量了,只好再次闔上。
就這樣到了大學,多了一些時間可以看課外書,但是多半選的書籍都是與課堂報告有關係的,也可以說是變向的指定閱讀,帶有目的性的眼光去看一本當初喜歡的書籍,心態真的是截然不同,不那麼純粹,自己的心態,好討厭。
為了看而看的目的性讀書,好不喜歡,但又不得不這樣。
當我開始意識到閱讀書籍的真諦
一直到快要大學畢業,我才真正地從這種心態抽離,那至於是為什麼會發現呢?
因為人終究要與人相處、對談,在談吐之餘,會開始注意對方的言詞使用,及自己的言詞,從對話的內容,可以感知到對方的知識及文學底子,還有句子的邏輯架構是否得宜,我自己也會開始反思,明明年紀相差無幾,卻感覺我引經據典來讓這段對話有趣一點時,為什麼對方不能理解,留我一人尷尬。有些時候,也發現自己也變成讓人尷尬的那方。
而又,當你用書中的一些內容在比喻一件事情時,當對方理解,真的會有找到伯樂的感覺,很暢快,也會想要跟對方有種心心相惜的感悟,以文會友,原來就是這種感受。
只能說,人就是在不段檢討中成長。
我開始意識到,自己已經很久沒有拾起書籍,不是說要做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那種程度,是那種想要看書沉靜心態的感受,書中所寫的文字,相對直觀的短影音影片,短語綠來說,感受是截然不同的,我們每個人看同一本書中的文字,因為本身的背景不同,感受就可能不同,心態也會不同,想像可能也不同,更甚,我們在不同年紀讀同一本書,感悟也會不同,這就是書籍所帶來的魅力。
而且在看書的時候,書中的文字會淺移默化我們的字句組織能力,依稀記得家中的長輩有說過:「多看書,讓自己思考還有說話的時候才會有邏輯。」
但是自視甚高的我都會覺得根本不可能,因為那是別人寫的文字,為什麼我們只是讀過後,就會影響我們的口條還有說話的邏輯能力,現在懂了,因為真切的感受到了。
我無法怯魅,怯除書籍的魅力。
閱讀書,也許只是在忙碌中獲得短暫的快樂,還是快樂
現在的我雖然還是有許多情要做,許多人間壓力,但是只要跳進書中,時間就像被按暫停鍵,腦中的煩惱也會被書頁給擠走,讓我短暫的獲取到快樂,也可以從書籍中獲取不一樣的處事角度及感受。
有時候會很惋惜在自己最清閒的時光,沒有悟出書籍的龐大魅力,浪費了許多時間在一些庸碌的事情上面,但轉念想,幸好現在的我體會了書的美好,各種書的美,各種文體、各種國家的書,都很值得我去翻閱,所以我現在有許多待看清單,每每看到自己在書房用便條紙寫下的待看清單,都會覺得自己好幸福。看到這裡大家應該會覺得我真的很古樸,在這個時代還用便條紙並用手寫下書籍名稱,但對我而言,寫下來的文字,才有真正的悸動感,當我開始看那本書,從清單中劃掉書籍名稱,真的會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
很感謝自己重拾閱讀書籍的美好,讓我有了不同的心態,也讓我因為書籍理解許多自己在暗夜思考不出的人生哲理,都因為某本書的某些字,讓我頓悟,滿心感恩。
當我拿起書架上的某本書,就會想要用音響打開一首歌……
順子 (Shunza)的《寫一首歌 (April 5, 1969)》
我真的很喜歡順子,第一次聽順子的歌是在家人的車上,用cd片撥放她的歌曲時,那時的我應該還不識字,但是他的聲音讓我覺得很輕,很舒服,就好想我在看書的感受一樣,閱讀的我也感覺自己很輕,不管事心態還是動作,他的聲音總是可以從耳尖傳到我四肢的末梢,讓我覺得好像騰空在半空,跟看書的心情是一樣的,所以想要推薦給大家!
最後
感謝每一位看完的你!
我是也川,這是我的instagram:y2chan_d,這裡是我用我的視角,我的想像畫出感悟出一些細碎的事物,希望可以療癒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