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叫1980年代系列📞歐美迪斯可舞曲介紹+連續組曲NON-STOP(上)/讓您一次聽到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Disco(迪斯可)一詞是法文discothèque的簡寫,是指在巴黎的夜總會或舞廳場地,而Disco音樂則興起於60年代末的美國紐約(特別是布魯克林)和費城,當時是以四拍節奏進行,70~80年代初期為Disco音樂最盛行的時期,在美國流行期間也發展了幾種舞蹈風格,包括「the Bump」、「the Hustle」、「the Watergate」和「the Busstop」等。其特色為舞蹈活動量大,節拍細分度更高(四分音符被劃分為八或十六分音符),而樂器除了弦樂、銅管、電鋼琴、合成器外,也會加上Funk風的節奏吉他與切分音的BASS,呈現出熱鬧炫麗的氣氛。

以下按照時間順序介紹80年代迪斯可音樂的發展及派別,上篇介紹:傳統迪斯可、歐陸迪斯可、後迪斯可三個時期的經典歌曲及歌手。閱讀文章前請先欣賞為您精心製作的「80年代歐美迪斯可舞曲介紹+連續組曲NON-STOP」影片!觀賞影片請按此▶️。

傳統迪斯可

Funkytown/Lipps Inc.(1980年)

此曲為C大調Disco-Funk曲風,一開始黑人女主唱Cynthia Johnson以機器人聲數碼化的聲音唱出,編曲則以十個音階合成即興重複持續伴奏,推出後除了在Billboard單曲榜連續四周排名第一,也在28個國家排名第一,全球銷量超過3500萬張,之後並以英國舞者Doris D(如下)巡迴歐洲演出此曲,成為80年代初期最熱門的Disco舞曲。

1986年澳洲新浪潮樂團Pseudo Echo在第二張專輯「Love an Adventure」中以dance-rock形式翻唱此曲,除了合成器的使用外,中間的一段電吉他獨奏也讓人耳目一新,推出後在Billboard單曲榜排名第六,在澳洲排行榜上則連續七周排名第一。

Give It Up/KC&The Sunshine Band(1982年)

KC樂團於1973年在佛羅里達州成立,團名來自主唱Harry Wayne Casey的姓氏KC,而Sunshine Band則以佛羅里達州(陽光之州)命名,這首歌推出後連續三週為英國OCC單曲排行榜冠軍,並成為英國足球比賽的中場歌曲,1984年也在Billboard Hot 100登上第18名。

Fresh/Kool & the Gang(1984年)

樂團成立於1964年的紐澤西州,在70年代曾推出多首經典的迪斯可歌曲,音樂風格包括迪斯可、爵士樂、節奏藍調、靈魂樂、放克、搖滾等,呈現多樣化的特色,此曲收錄於第16張專輯裡。MV的情節參考了童話故事「灰姑娘」,頗為有趣,推出後在Billboard的R&B和舞曲排行榜上名列第一,單曲榜則排名第9,在英國排行榜排名第11。

同專輯中的另一首歌曲〈Misled〉則是融合搖滾和流行音樂的一首迪斯可舞曲,推出後也在Billboard單曲榜獲得第10名、舞曲榜第9名的佳績。

歐陸迪斯可(Eurodisco)

Eurodisco為70年代中期從美國迪斯可發展而來的歐洲電子舞曲音樂,是將歐洲流行音樂和搖滾樂元素融入Disco的連續舞蹈氣氛中,到了80年代又再衍生了歐陸舞曲(Eurodance)、意大利迪斯可(Italo-disco)和Synth-pop(合成器流行樂)等,90年代由於傳統歐陸迪斯可的受歡迎程度逐漸下降,取而代之的則是Electronic music(電子音樂)和hi-NRG(high energy)音樂。

延伸閱讀:呼叫1980年代系列📞歐陸舞曲介紹+連續組曲NON-STOP/讓您一次聽到爆🎉

Lay All Your Love On Me/ABBA(1980年)

ABBA是由瑞典兩對夫婦組成,團名是取四位成員姓名的第一個英文字母組合而成,此曲由團員Benny Andersson和Björn Ulvaeus創作、Agnetha Fältskog主唱,收錄於其第七張專輯「Super Trouper」。

原本這首歌不打算發行單曲,直到Raul A. Rodriguez以Disconet進行了混音後在夜總會中大受歡迎,於是隔年便以12吋唱片的形式發行(標準是7吋唱片)此首單曲,推出後登上Billboard熱舞榜的冠軍、英國OCC單曲榜第七名。

同專輯中的另一首歌曲〈Super Trouper〉則是融合流行音樂的一首變奏迪斯可舞曲(前段是流行抒情,中間至後段變成舞曲節奏),推出後也在瑞士及德國的排行榜獲得第2名、4名的佳績。

Self control/Laura Branigan(1984年)

這是由美國歌手Laura翻唱義大利男歌手Raf的歌曲,在她出色的嗓音下,也讓這首Italo-disco有了不同的風貌,加上MV是由「大法師」的導演William Friedkin執導,推出後在Billboard單曲榜獲得第五名。2004年Laura為了紀念此曲發行20週年重新錄製了這首單曲,孰料單曲發行以後她就因腦動脈瘤於同年8月辭世,享年52歲。

Raf和Laura的版本在編曲和歌唱方式上略有不同,在歐洲雖然幾乎同時發行,但二個版本在歐洲各國都極受歡迎,尤其是在瑞士和德國竟然出現二個版本同時佔據排行冠、亞軍的情形,也是當時的流行音樂界一大軼事。

I Wanna Hear Your Heartbeat(Sunday Girl)/Bad Boys Blue(1986年)

由德國製作人Tony Hendri於1984年在科隆成立,團員包括來自牙買加的歌手Trevor Taylor、英國的John McInerney和美國的Andrew Thomas,音樂與Modern Talking頗相似,他們在歐洲人氣極高,此曲收錄於第二張專輯,在德國排行榜獲得第14名。

隔年他們的第三張專輯裡的歌曲〈Come Back and Stay〉則是與女歌手Lyane Leigh對唱(舞曲較少有男女對唱),穩定的節奏、旋律優美又帶點傷感,推出後在德國的排行榜獲得連續兩周第18名。

U.S.S.R./Eddy Huntington(1986年)

Eddy出生於英格蘭東北部,18歲時移居倫敦後成為MV演員和模特兒,21歲時被義大利唱片公司Baby Records發掘後帶他去米蘭錄製此曲而出道,推出後在歐洲和蘇聯都引起轟動,獲得瑞士排行榜第六名、德國排行榜第23名,也成為Billboard歐洲年度排行榜百強單曲的第78名, 90年代初他離開樂壇後成為小學老師及校長。

後迪斯可(Post-disco)

後迪斯科是在1979~1986年期間接續在傳統迪斯可之後的一段餘波,最初出現於美國東岸,是融合Disco、R&B(Rhythm and blues/節奏藍調)、reggae(雷鬼)和其他音樂流派發展而來,由於樂風有點像迪斯可、又有點像R&B,但卻又不完全像,於是就被稱為後迪斯可,編曲特色是鼓機、合成器等電子樂器使用頻率變多,也迎合了紐約等大都會地區的舞廳需求。

Billie Jean/Michael Jackson(1983年)

編曲以簡潔的低音線融合後迪斯可、R&B、Funk的節奏與音樂,讓此曲成為Disco音樂後期的指標,而在MV裡身穿黑色夾克和白色皮鞋的Michael也展現了他的新式舞步,並引發一波模仿潮,推出後獲得Billboard單曲榜冠軍,在英國、澳洲、加拿大、法國、愛爾蘭等國排行榜也排名第一,並奪得兩座葛萊美獎和一座全美音樂獎。

而此張專輯「Thriller」由於有多首經典歌曲,如Thriller(MV戲劇化)、Beat It等,皆充滿了後迪斯可的多曲風融合,發行後一年便成為全球最暢銷的專輯,並蟬連Billboard專輯榜37週冠軍及獲得8項葛萊美獎,至今全球銷量已超過一億張,名列金氏世界紀錄「歷年最暢銷專輯」,為全球專輯銷量的記錄保持者。

Holiday/Madonna(1983年)

此曲收錄於其首張專輯,是由Disco樂團Pure Energy所創作,本來他們是要自己演唱,但因唱片公司拒絕錄製,剛好Madonna的的首張專輯少了一首歌曲,於是便將此曲加入。歌詞講述想要度假的感受,編曲加入合成弦樂音色,在節奏、吉他彈奏上皆呈現濃厚的Disco風味,推出後佳評如潮,在Billboard單曲榜獲得第16名、舞曲榜冠軍,在澳大利亞、比利時、德國和愛爾蘭等地也進入前十名。

而隔年第二張專輯裡的〈Material Girl〉則是融合New wave(新浪潮)的一首post-disco舞曲,編曲由合成器為主,並以機器人般的聲音重複唱出「living in a material world」這句歌詞,讓人記憶深刻,推出後不僅在Billboard單曲榜獲得第二名,在澳洲、加拿大、英國、日本等國的排行榜也都進入前五名。

Caribbean Queen/Billy Ocean(1984年)

此曲5月發行時歌名為「European Queen」,但並未在歐洲受到歡迎,於是便改為此歌名,重新錄製後於7月再次推出,由於原先的歌名讓人聯想到歐洲的雨雪和寒冷,而新歌名則讓人聯想到加勒比海的陽光和藍天,推出後果然一炮而紅,除了登上Billboard單曲榜冠軍外,也讓他獲得隔年葛萊美最佳R&B男歌手獎,成為首位獲此獎項的英國藝人。

在2011年的混音延長版(Extended mix)裡除了節奏打擊樂的演奏加長外,也可以聽到傳統迪斯可音樂中所特有的弦樂、管樂加長演奏,讓人回味無窮!

同專輯中的第二首主打歌曲〈Loverboy〉則是融合流行、搖滾與迪斯可的一首舞曲,推出後在Billboard單曲榜第2名、英國單曲榜第15名、南非Springbok排行榜的冠軍。

延伸閱讀:

呼叫1980年代系列📞歐陸舞曲介紹+連續組曲NON-STOP/讓您一次聽到爆🎉

呼叫1980年代系列📞西洋流行歌曲~歐美舞曲經典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黃璧怡-avatar-img
2025/04/07
Wow, KC and the Sunshine Band! 久違了的名字,叫我想起他們的Boogie Shoes了!🕺
黃璧怡 《Boogie Shoes》這首比"Give It Up"還老,是收錄在他們1975年的同名專輯中,之後1977年出現在《週六夜狂熱》原聲帶中後一炮而紅,隨後作為單曲發行,並在1978年在Billboard Hot 100上排名第35,在靈魂樂排行榜上排名第2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gAKQko8AXA
avatar-img
馬克樂透客/Mark Happy Talk的沙龍
134會員
156內容數
這裡是分享【好聽音樂和好看影劇】的園地,讓我們一起來聆聽🎧悅耳的國、台語、西洋、日文Jpop及韓文Kpop流行歌曲🎼,欣賞動聽的古典音樂🎹,閱讀精彩的影劇介紹📽️及其配樂欣賞🎶,在這裡有的就是▶️「好聽的歌曲、音樂和好看的影劇」❗
2025/04/07
本文繼續介紹2006~2025年的十三首國語迪斯可歌曲,歌手及樂團包括:伍佰、張惠妹、蔡依林、溫嵐、大嘴巴、糯米糰、旺福、拾參樂團、宇宙人、比莉等,這些涵蓋自創、翻唱、老歌新唱的迪斯可歌曲,經由本土樂團創作、世代接棒、母子合唱等方式繼續傳承,也讓70年代的迪斯可熱潮一波接一波地在國語歌壇延燒下去!
Thumbnail
2025/04/07
本文繼續介紹2006~2025年的十三首國語迪斯可歌曲,歌手及樂團包括:伍佰、張惠妹、蔡依林、溫嵐、大嘴巴、糯米糰、旺福、拾參樂團、宇宙人、比莉等,這些涵蓋自創、翻唱、老歌新唱的迪斯可歌曲,經由本土樂團創作、世代接棒、母子合唱等方式繼續傳承,也讓70年代的迪斯可熱潮一波接一波地在國語歌壇延燒下去!
Thumbnail
2025/04/01
本文(上集)介紹1980~2004年的二十首國語迪斯可代表作,包括:高凌風、楊美蓮、城市少女、藍心湄、馬玉芬、裘海正+方文琳+伊能靜、楊林、草蜢、庾澄慶、蕭亞軒等所演唱的迪斯可歌曲。80年代初期的國語迪斯可歌曲大多是從西洋或日本歌曲翻唱而來,80年代中期後在多位音樂人的創作下,自創歌曲逐步開花結果。
Thumbnail
2025/04/01
本文(上集)介紹1980~2004年的二十首國語迪斯可代表作,包括:高凌風、楊美蓮、城市少女、藍心湄、馬玉芬、裘海正+方文琳+伊能靜、楊林、草蜢、庾澄慶、蕭亞軒等所演唱的迪斯可歌曲。80年代初期的國語迪斯可歌曲大多是從西洋或日本歌曲翻唱而來,80年代中期後在多位音樂人的創作下,自創歌曲逐步開花結果。
Thumbnail
2025/03/09
本文介紹80年代的Disco音樂發展過程,包括Dance-pop、Dance-pop+R&B、New Jack Swing(1980~1986年)三個時期的歌曲,共有:Bananarama、Pet Shop Boys、Kylie Minogue、Janet Jackson等十位歌手及其17首歌曲。
Thumbnail
2025/03/09
本文介紹80年代的Disco音樂發展過程,包括Dance-pop、Dance-pop+R&B、New Jack Swing(1980~1986年)三個時期的歌曲,共有:Bananarama、Pet Shop Boys、Kylie Minogue、Janet Jackson等十位歌手及其17首歌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靈魂、放克、搖滾,這些標籤透露著 70 年代 Disco 的華麗,80 年代的復古質感。他們是六位來自東京町田市的大學生團體 Billyrrom。
Thumbnail
靈魂、放克、搖滾,這些標籤透露著 70 年代 Disco 的華麗,80 年代的復古質感。他們是六位來自東京町田市的大學生團體 Billyrrom。
Thumbnail
嬉遊曲(Divertimento) Divertimento源於義大利文divertire,有供人娛樂的意思。 是一種流行於十八世紀奧地利的組曲,功能相似於巴洛克時期的舞曲組曲,提供王公貴族在娛樂、社交、慶祝場合於室內聆賞。 在18世紀,海頓、莫札特都有寫下許多好聽的嬉遊曲喔~ 因此今天要推薦
Thumbnail
嬉遊曲(Divertimento) Divertimento源於義大利文divertire,有供人娛樂的意思。 是一種流行於十八世紀奧地利的組曲,功能相似於巴洛克時期的舞曲組曲,提供王公貴族在娛樂、社交、慶祝場合於室內聆賞。 在18世紀,海頓、莫札特都有寫下許多好聽的嬉遊曲喔~ 因此今天要推薦
Thumbnail
Van McCoy是70年代的Disco音樂製作人,他創作了許多Disco風格的歌曲,其中1975年發表的《The Hustle》更是震驚世界的舞曲。該歌曲至今仍然影響著世界,甚至在2023年的電影中也有新版本。Van McCoy的音樂成就絕對不能被遺忘。
Thumbnail
Van McCoy是70年代的Disco音樂製作人,他創作了許多Disco風格的歌曲,其中1975年發表的《The Hustle》更是震驚世界的舞曲。該歌曲至今仍然影響著世界,甚至在2023年的電影中也有新版本。Van McCoy的音樂成就絕對不能被遺忘。
Thumbnail
爵士樂(Jazz)是一種美國起源的音樂風格,融合了非洲音樂、歐洲音樂和其他音樂風格的元素,以即興演奏、強烈的節奏感、藍調音階、和聲豐富、自由的音樂形式為主要特色。
Thumbnail
爵士樂(Jazz)是一種美國起源的音樂風格,融合了非洲音樂、歐洲音樂和其他音樂風格的元素,以即興演奏、強烈的節奏感、藍調音階、和聲豐富、自由的音樂形式為主要特色。
Thumbnail
有些音樂能夠鼓舞人心,進而發起一場大規模的革命運動,從 1975 年到 1978 年,放克運動永遠改變了流行音樂的格局,在這四年高峰期間內,百樂門與放克瘋的眾多成員就像是硬幣的正反兩面,來回交換靈感,創造了一種全新的音樂表達方式來彰顯黑人意識,他們承諾會用優質的歌曲 "好好對待你的耳朵"。
Thumbnail
有些音樂能夠鼓舞人心,進而發起一場大規模的革命運動,從 1975 年到 1978 年,放克運動永遠改變了流行音樂的格局,在這四年高峰期間內,百樂門與放克瘋的眾多成員就像是硬幣的正反兩面,來回交換靈感,創造了一種全新的音樂表達方式來彰顯黑人意識,他們承諾會用優質的歌曲 "好好對待你的耳朵"。
Thumbnail
1996 秋天出現了「Queen’s」, Queen’s 的出現造成一股不可逆的電音狂潮,首先是路上89的汽車喇叭開始出現電音節奏,他們通常是想吸引目光,然後某個朋友的弟弟不知道從哪時候開始也在家裡放電音被阿嬤說太吵又沒人唱歌,最後是有個「電音三太子」上了國際媒體,從那時開始聽電子音樂的人越來越多。
Thumbnail
1996 秋天出現了「Queen’s」, Queen’s 的出現造成一股不可逆的電音狂潮,首先是路上89的汽車喇叭開始出現電音節奏,他們通常是想吸引目光,然後某個朋友的弟弟不知道從哪時候開始也在家裡放電音被阿嬤說太吵又沒人唱歌,最後是有個「電音三太子」上了國際媒體,從那時開始聽電子音樂的人越來越多。
Thumbnail
流行音樂亦是一種「藝術」,那是經歷了很多人的摸索與嘗試所得出來的經驗,隨著城市愈趨快速的生活節奏,揚棄了古典的冗贅。「現代」這個形容詞,在餐飲而言就有即食文化,在音樂歌曲而言就有「標準長度」,在那三兩分鐘內就要激起音頻上最大的共嗚,這是創作人夢寐以求的新境界,十多個音符彈射出來,便讓人目瞪口呆,
Thumbnail
流行音樂亦是一種「藝術」,那是經歷了很多人的摸索與嘗試所得出來的經驗,隨著城市愈趨快速的生活節奏,揚棄了古典的冗贅。「現代」這個形容詞,在餐飲而言就有即食文化,在音樂歌曲而言就有「標準長度」,在那三兩分鐘內就要激起音頻上最大的共嗚,這是創作人夢寐以求的新境界,十多個音符彈射出來,便讓人目瞪口呆,
Thumbnail
Diego Modena 《Implora 懇求》 法國商業奇才 Olivier Toussaint 與樂壇高手 Paul de Senneville在 1974年成立了「Delphine – 達芬唱片公司」,他們佈署了一項計劃,發掘一些具有潛質的樂師,用商業的包裝手法將他們捧紅,樂壇到處都是
Thumbnail
Diego Modena 《Implora 懇求》 法國商業奇才 Olivier Toussaint 與樂壇高手 Paul de Senneville在 1974年成立了「Delphine – 達芬唱片公司」,他們佈署了一項計劃,發掘一些具有潛質的樂師,用商業的包裝手法將他們捧紅,樂壇到處都是
Thumbnail
介紹Kenny Loggins、Bruce Springsteen、Richard Marx、Bryan Adams、Huey Lewis、Rod Stewart、John Mellencamp、David Bowie、Corey Hart,這11位80年代知名的搖滾男歌手及其歌曲賞析。
Thumbnail
介紹Kenny Loggins、Bruce Springsteen、Richard Marx、Bryan Adams、Huey Lewis、Rod Stewart、John Mellencamp、David Bowie、Corey Hart,這11位80年代知名的搖滾男歌手及其歌曲賞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