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宏瑋醫材倒閉的新聞炸鍋了。這家曾經日產百萬片口罩、在疫情最前線被政府視為「口罩國家隊」重要戰力的中部大廠,如今欠債數億元,財務崩潰,設備停擺,員工求償無門。這不僅是企業經營失敗的故事,更是一場政府「國家隊」神話破滅的悲劇。
我們不得不問,當初政府高喊「國家隊」,動員民間資源、企業資金、人力物力,拚死拚活撐起防疫物資生產線,如今呢?疫情退場了,政府還記得這些曾經為台灣擋疫的企業嗎?國家隊是愛國者,還是政府拋棄後的棄子?回顧2020年初,政府動員口罩國家隊,一句「口罩徵用」、「保價收購」,企業不計成本進廠機器、人力三班輪替,搶救台灣防疫需求。當時媒體一片歌功頌德,企業老闆被封為防疫英雄。然後呢?
疫情趨緩,徵用結束,政府拍拍屁股走人,國家隊被推向市場競爭的修羅場。中國、越南低價口罩傾銷,台灣本土製造成本高,政府不再收購、不再輔導,原來的英雄變成市場棄子,只能虧錢撐著。
宏瑋不是第一家,也不會是最後一家。這些企業的「愛國熱血」成了「被政府消耗的工具」,國家隊,難道只是在危機時被消費,平時就可以拋棄的免洗筷?
國家隊,是愛國者的騙局?
更令人憤怒的是,這不是單一產業。從快篩國家隊、疫苗國家隊,到口罩國家隊,政府習慣性在危機時喊「國家隊」,激發民間情感、企業責任感,讓企業跳進火坑協助度過難關。但危機過後呢?國家隊就地解散、政策不續、支援斷裂、任其自生自滅。
這樣的國家隊策略,本質上就是用「愛國」情懷綁架企業,用完就丟。是不是一場「愛國者的騙局」?讓民間承擔風險,政府只收政治紅利。
政府的責任在哪裡?
政府不能只在疫情時喊國家隊,平時就裝作沒事。台灣不能沒有本土醫材產業,也不能讓生產線廢掉。口罩、手套、酒精,這些應該是戰略物資,不是商業競價產品。
政府必須承認,國家隊是國安防線的一部分。應制定長期穩定的戰備採購制度,每年固定採購儲備口罩,穩定本土產業的基礎營運。不能再讓口號掩蓋現實,讓曾經支持政府的企業,被迫走向破產的絕路。
我們要的,不是騙局,是長期穩定的政策
宏瑋的倒下,揭穿了口罩國家隊的殘酷現實。那些在疫情時被政府拉進來救火的企業,如今成了政府政策轉彎的犧牲品。台灣不能再走一次同樣的錯路。
我們要問政府——國家隊,究竟是愛國者的騙局?還是你們真心想建構長期防疫與國安的產業?若是後者,請從現在開始,正視這場倒閉潮,給產業穩定、給社會交代。否則,下一次你們再喊國家隊,恐怕不再有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