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前(2022)到阿里山過生日,去年(2024)到恆春,今年到東海岸的靜浦。在這之前很少到遠處為自己過生日。或許是全職工作關係,或許只是沒想過可以用慶生為由規劃一趟出走。
一開始只是那幾天行事曆是空白的,所以給不知哪裡來的迅雷打中的機會,腦神經迴路觸電般的出現阿里山三個字。
年輕時去過阿里山,但去了阿里山的哪裡已不復記憶。只是阿公以前在那裡鋸木,成了他兒子對他以前工作的唯一所知。打閱日治時期的戶口名簿,上面記載著阿公的父親寄戶籍在阿里山的沼平。父親對此一無所知。
那年選擇在嘉義火車站搭火車到當時可達的終點—十字,再轉客運到阿里山森林遊樂區。
除了體驗森林火車的新奇,也想讓雙腳踏上阿公阿祖在那片巨大森林工作的土地上。
晚上落腳首次踏訪鄒族的達邦部落,不知道阿公阿祖在這片山林工作的那些年,曾與鄒族人有過任何交會嗎?
晚間到訪,且是旅遊淡季的周間,部落可供飲食的店早已打烊,民宿老闆娘供應我一包泡麵加一顆雞蛋。
是當年的生日大餐。
去年則是忍痛捨棄山友在那幾天約的過夜爬山團,後來才知該團別有正面居心--為了幫我慶生。搞得山友還得另擇他日揪一團給我驚喜,真的很謝感謝這一群可愛的山友,上一次有群體幫我慶生都不知是幾年前的事了。
去年捨棄爬山選了恆春,因為沒有住過,二來很久很久很久沒來台灣尾。
除了想去恆春古城門看一看拍照外,並未規劃其他景點。但還是太貪心了,一早租了機車直奔牡丹鄉,只為了爬高士佛山。第一間大學的畢旅來過石門古戰場,團進團出,像被遊覽車拋來拋去,匆匆一瞥,毫無記憶點。
來到恆春,免不了要去墾丁看看海,只是墾丁吸引我的又是奇怪的點。為了一見八寶公主,又稱「荷蘭公主」,位於大灣海灘的八寶宮。前幾年改編自陳耀昌小說《傀儡花》的影劇《斯卡羅》,就與八寶公主有關(欲知細節可自行搜尋)。
獨自旅行慣了,不在都市過生日反而不在意儀式感。沒有蛋糕(有考慮在花蓮買個小蛋糕,但時間來不及),沒有蠟燭,沒有大餐,沒有酒精飲料,沒有生日快樂歌。
但一點也不孤寂。
連續兩年選了台灣的邊邊角角跟自己過,但又恰巧接觸到原住民部落,本來今年想挑南迴線(銜接去年的恆春剛好繞一圈台灣),但生日前後一天都有事情。
本來想挑苗栗泰安的民宿,但即使是租機車還是略有不便。這一次腦神經迴路不曉得又被什麼雷打到。突然想起2017年友人約我去港口部落跨年,後來沒去成。因為我的腸子檢查出長了東西,壞東西,跨年、生日都在醫院病床上過。
搜尋住宿點,港口部落竟然沒有民宿了,擴大至港口部落附近的東海岸範圍,只找到一兩間可負擔範圍的民宿。選定一間當時很有未來感,現在只剩歷史感的千禧山莊,位於靜浦以南約2公里處,有公車直抵民宿站牌。從花蓮火車站搭車遊東海岸並不陌生,之前在花蓮生活有一次搭到台東成功,另一次搭到長虹橋,都是當天來回。
其實這次沒有安排要去靜浦部落,只是先在石梯坪買好晚餐,再搭一小段公車到靜浦等往南的公車才能到民宿。就在公車駛進靜浦部落時,看到Cepo’戰役(大港口事件紀念碑)的標示牌,當下決定隔天無所事事的早上到此一訪。
我又想起跟靜浦一段幾乎快抵達的緣分。
應該是2008-2010年間看過一部林皓申導演紀錄顏子矞老師在靜浦國小教書,以Cepo’戰役(昔稱大港口事件)為主題帶領學生參與原住民傳統樂舞比賽的故事。當時紀錄片有一段阿美族的歌謠十分溫柔動聽,還寫信問導演歌名,他回信說只知道是部落流傳歌謠。
那一次從花蓮搭車去秀姑巒溪出海口的長虹橋閒晃,曾想徒步到靜浦,但考量客運班車時刻,似乎太趕而作罷。
這次住的民宿就在台十一線上,離海很近,房間面海,可隱約聽到海浪聲。可能是漲潮關係,房間內聽到浪拍打海岸聲有點像機械聲。我滿會認床的,不管多舒服的床都一樣,但這一晚罕見地睡得極好。民宿也離縣界很近,隔天一早趁早餐還在準備,散步十五分鐘到花蓮台東縣界,象徵式的來到台東。

民宿走路到靜浦部落約二十分鐘,途經北回歸線碑。一早先是跨越由無名河分隔的人治管理界線,接著是地球自轉軸偏斜造成太陽直射北端的虛擬界線。我們之中或許有些人每天就在邊界穿梭來回,直到有人告訴他,那裡有一條線。線的一邊是這個,線的一邊是那個。但也有很多線,是不用他人告知,就知道不該跨越。

越熱帶、溫帶界線往北,一台農用車先於我拐進靜浦部落。Cawi’,阿美族語音近札位的靜浦部落。每日迎向太陽升起,又稱太陽部落。如此給人美好意象的部落,約一百五十前被清帝國將領吳光亮設局屠殺部落族人,迫使餘下族人躲藏、分散逃亡。

走過安安靜靜的部落,經過Cawi’工坊前面向秀姑巒溪出海口的太陽廣場。
走上斜坡,越來越靠近靜浦國小校門口,來到靜土紀錄片的拍攝地,猶豫著是否平日不宜拜訪。這裡不只是小學,不只是紀錄片拍攝地,也是清軍屠殺一百六十名阿美族戰士之地。

入校左側牆面釘著大大的塑膠掛布,上頭標示Cepo’戰役事件地點模擬圖。學校沒有大門,入口沒看到警衛室或警衛,我看見右側有老師帶一群孩子在空地上活動
不確定是幼兒園還是小學生,望向右前方即是Cepo’戰役紀念碑與故事牆,看起來不會正式進到校園,也不會打擾師生上課。


緩步走向故事牆,沒人阻止我,看來應該是開放區域,放心的逐一讀著草地上八顆巨石的文字。上頭以金色字雋刻著此戰役被迫逃亡的阿美族八大氏族:Pacidal 太陽、Monali'茅草、 Cikatopay 大葉山欖、Cilangasan 奇拉雅山、Sadipongan 鳥巢、 Cunang 木舟、Ciwidian 水蛭、、Foladan 月亮。



生日已成昨日,今日與靜浦(Cawi’)相遇,今日與土地的歷史交會。
每年這一天,真真切切的踏在熟悉也陌生的土地上。
提醒自己,這一年都要跟土地、自然、人群好好的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