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上的兩隻貓從藥袋中探出身子,
一隻是奶油色的小貓,
一隻是有著清澈眼神的虎斑貓,
牠們不是跳出來驚喜你的那種可愛,
而是靜靜的、毫不吵鬧的陪伴你。
「處方貓」幾個字,
彷彿寫在某個舊日時光裡,
是為了治癒內心某個還沒來得及說出口的痛。
這是個會讓人不自覺放鬆的封面,
也是一扇打開故事前,
輕聲問你:「你還好嗎?」的門。
🐱「大部分的煩惱都能靠貓治癒。」
多麼不可思議,卻又多麼讓人想相信。
這句話是這本書的靈魂,
書中以短篇連作的形式串起五則故事,
每一篇都是一段與貓共處的日子,
也是讓靈魂補光的片刻。
🐱故事發生在京都市中心,
一條隱祕的巷弄中,
某幢老舊大樓的五樓,
有一家名為「中京心的醫院」的神祕醫院。
這家醫院不在任何地圖上,無法搜尋,
只有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才會在某個轉角,恰好發現那扇門。
推開門後,
迎接他們的不是標準的精神科醫師,
也不是溫柔細語的心理諮商師,
而是一位貌似漫不經心的年輕醫生——
尼可醫師,
以及一臉冷漠的護理師千歲小姐。
當患者傾訴苦惱後,
尼可醫師總會悠悠的說:
「那麼,我會給你開處方箋,
請拿去交給櫃檯。」
然後,一隻活生生、毛絨絨的貓,
就這樣闖入患者們的生活。
🐱在這部作品中,
貓不是象徵、不是擬人化的魔法角色,
更不是會開口說話的妖怪。
牠們是貓,純粹的貓——
不會說話,只會喵喵叫,不會照顧人,
但會在你崩潰時輕輕蹭你一下、
在你流淚時靜靜坐在你身邊。
書裡有一句話:「貓為百藥之首」。
牠們的存在本身,就是藥。
不需說教、不需干預,
只是默默陪伴,輕輕呼吸,柔軟存在著。
那種「無為而為」的療癒力,
比任何語言來得深沉、直接,
也許正因為牠們從不試圖改變我們,
我們才有機會,開始對自己溫柔。
🐱貓是一種奇妙的存在。
牠們不迎合、不討好,也不強求互動。
牠們做自己想做的事,
累了就睡、餓了才喵喵叫,
全身散發著「允許一切如其所是」的氣場。
這正是我們在崩潰邊緣、
在壓力縫隙中最渴望卻最難觸碰的狀態。
當我們身心疲憊、無法再努力「當個好人」、
無法再撐住「理性的大人」角色時,
貓就像一帖沉默的藥方,
沒有副作用,沒有劑量限制。
牠什麼都不說,卻讓我們在照顧牠的過程中,
重新感受到自己還能溫柔、還能付出、
還能因為牠輕輕一靠,心就慢慢靜了下來。
貓無意療癒,卻成為療癒本身。
🐱牠們不是解決問題的解方,
而是一種陪伴問題的方式。
在牠們不斷走來又走開的步伐之間,
我們學會了:很多事,不一定要改變,
只要能安然共處,就已是一種復原。
人不照你意思做,你會生氣;
但貓從不照你的意思來,
你只會無可奈何的笑著。
貓的存在讓我們重新理解「關係」的本質。
不是支配,也不是依附,
而是一種自由與接納共存的陪伴。
🐱那些被開了處方貓的患者,
有的是在職場被剝削的年輕上班族,
有的是因壓力而疲憊的父親⋯⋯
還有放不下過去、無法前行的大人們。
每一個人都在日常生活的風暴中迷了路,
而貓,是溫柔又堅定的牽起他們的「線索」。
面上看是貓拯救了人,
但故事的深層,
其實是「關係」本身的療癒力。
🐱貓從不主動拯救誰,牠們只是存在,
然後讓你在為牠倒水、鏟貓砂、
找不見牠時焦急大叫、
被牠撒嬌時嘴角上揚的過程中,
慢慢重新連結回自己。
貓是一種「活給自己看」的動物。
也許,我們羨慕的不只是牠們的自在,
更是牠們那份「不取悅誰也能被愛」的自由。
而這樣的自由,是生活中掙扎的我們,
最需要的一帖藥。
🐱讀完這本書後,我不禁想:
如果哪天我也走進那條昏暗的京都巷弄,
找到那棟老舊的大樓,走上五樓,
看到那扇門寫著「中京心的醫院」,
我會毫不猶豫敲門,然後說:
「請給我一隻貓吧。」
就像請給我一點點不需要解釋的溫柔,
一份能夠靜靜陪著的存在,
一種不必堅強的理由。
有時候不是不想說,只是太累,
太多話,怕說了也沒人懂。
所以才會在這樣的書裡,一頁頁的停留,
彷彿有人,終於懂得那句沒說出口的:
「我也需要療癒。」
🐱所以,只有京都找得到這家尼克醫師嗎?
《貓咪處方箋》
作者|石田祥
譯者|邱香凝
出版|春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