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我都以21天建立一個新的習慣來執行我想做的事。我也一直深信這個方法15年以上,超過21天我就能建立一個新的慣性。直到最近看了一本新書『一天5分鐘!把沒有辨法變成有辨法的持續習慣』,發現自己早就在執行書中這個有效的方式。
我是個很討厭運動(胖的時候不喜歡、瘦也時候也沒有喜歡過),但是我喜歡看書、讀經也持續了非常多年,成為我的安定力量。
有歲後,覺得得讓這個身體好用久一點就開始了超慢跑跟打八段錦。透過這本書我才發現,我達到能持績超過3個月的主要原因是『綁定』。
我將這個習慣綁到我已經持續了十幾年的默想跟背經這個日程中。我以往都是睡覺前將當天要背誦的經文、或是想要聽的音檔,一邊聽、一邊手上做其它的事(我很喜歡用耳朵學習,因為能夠空出一雙手來處理的別的事,當然不能太花腦的事)。去年Q4,我決定超慢跑後,有下載節拍器,我就能設定我的步頻及要跑的時間。掛上耳機就能開始做這件事原來令我頭痛的事。
一開始,我也是挑著一些美食Youtuber的vlog來看,結束後才來讀經或背頌當天的進度,每天在這方面大約花1個小時。因為每天要看vlog,久而久之找不到東西可以看。要我沒事發呆空跑,我也不太行;我又不追劇。突然發現,我背頌100次的經文大約要花15分鐘(是的,我這個大扣呆是從15分鐘開始跑步的),跑完我也背完了。
後來要努力做到一週150分鐘的運動量,我就加上其它的課程,或Podcase控制在15-10分鐘內的,再接著背經,一天30分鐘的額度很快就能完成,也幾乎感覺不到自己有算時間的壓力。因為,把本來就持續做的事再加上你想要加入習慣的事綁定後,這就是架構在你原本的習慣上。你不是在建立一個新習慣,而是延伸你本來的習慣,更容易達成,你就有信心持續下去,我覺得個很讚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