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到一句話,讓我久久不能釋懷:「醫用口罩跟健診手套比衛生紙還沒有價值。」
我是一位在台灣經營醫療耗材的小企業主,專賣口罩、手套、酒精等產品。疫情爆發那年,我們幾乎是連夜投入這條產線,犧牲家人時間、壓上資金、耗盡資源,因為我們相信,這些看似平凡的商品,能守護的是整個社會的穩定與安全。
但疫情過去後,市場像翻臉不認人的朋友。價格崩盤、庫存堆積、消費者失去信任、甚至政府補助也轉移焦點,我們從「防疫英雄」一夕之間變成「庫存商人」。幾片口罩、一雙手套,竟還不如一卷衛生紙讓人願意掏錢,因為衛生紙每天都會用,口罩呢?「現在不流行了」。說真的,聽到那句話時,我不是氣憤,而是心痛。我知道這不是針對我,而是反映整個社會對「平時無感、災時緊張」的短視心理。就像滅火器、保險、備糧一樣,醫療耗材的存在本就該是「平時可不用,戰時能救命」,但在現實裡,它卻淪為最不值錢的商品之一。
我每天早上七點打開電腦,開始追蹤價格、聯絡客戶、調配物流、人事排班、報關文件、庫存盤點,然後傍晚還要回蝦皮客服訊息、設定廣告預算,晚上還得思考怎麼向連鎖餐飲業者提案新品。這樣的生活,並不是為了賺快錢,而是為了守住這個社會最基本的防線。
你知道嗎?在醫院裡、牙科診所、中央廚房、食品加工廠,這些地方每天都在使用我們的手套與口罩。他們不能停工,也不能隨便用劣質貨。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耗材,背後牽動的是醫療安全、食品衛生與員工的職場健康。而我們,正是那群負責提供穩定貨源、品質合格、供應不斷的幕後人員。
我們不是財團,沒有資金可以隨便賠光一季,也不像跨國品牌能用行銷包裝撐過低潮。我們是中小企業,每一張訂單都拼了命談回來,每一次延遲出貨都會失去一次信任。很多人問我,為什麼還不轉行?
因為我相信:社會的安全,不該建築在僥倖上,而是建立在穩定、可靠的基礎供應鏈裡。
我們需要的是社會重新認識「醫療耗材」的價值。不是等到下一波疫情來了,才在網路上瘋搶口罩,才說「怎麼價格又漲了」。而是讓大家知道,有一群人,早就在默默準備、默默守護。當你健康、安心生活時,正是因為有這些人一直在崗位上努力。
這不是情緒勒索,也不是自怨自艾。我寫這篇文章,是想告訴所有正在經營醫療耗材的同業:我們的存在,是有價值的。只是這份價值,常常需要用時間去證明。要走得久,就要咬牙扛過這些低潮。
我們不能停,因為我們知道:沒有我們,下一次風暴來臨時,社會會陷入更深的混亂。
我們不只是賣耗材的商人,我們是備戰的補給員,是國家韌性的一部分。
所以,即使這社會一時忘了我們的存在,即使我們的產品暫時被當成比衛生紙還不值錢的東西,
我們還是會選擇站在這裡,撐住,守住。
為了你、為了我、也為了我們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