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受傷重要,還是自己受傷重要?」——從孩子的視角看待碰撞的教訓

「別人受傷重要,還是自己受傷重要?」——從孩子的視角看待碰撞的教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就跟你說了,你不要走這麼中間,你看,撞到人了吧?」某日與朋友一起出門,聽到朋友對年僅五歲的女兒這麼說道。女孩很生氣的說:「我不想給你牽,我要給媽媽牽!」牽著孩子的爸爸說:「我這是在教你,你這樣容易撞到別人,萬一撞到了怎麼辦?別人會受傷。」


這讓我不禁想到,有一回我帶著孩子走在擁擠的路上,小個子的孩子撞到了別人,她立即對我說:「你的小孩撞到我了。」我第一反應是:「對不起。」但她卻說:「不,我的意思是,你要不要看一下孩子有沒有怎麼樣?我怕他眼睛還是哪裡受傷。」


當下我覺得很慚愧,我只在乎自己的孩子有沒有影響到別人,可是沒有去想到孩子也許才是受傷的那一個。朋友和我,都是有「道德」的人,先想到不要讓別人受傷、受損,所以第一反應都是道歉或警告自己的小孩不要犯到別人。但如果從孩子的角度看呢?他會不會覺得:「為什麼我的爸媽,優先考慮到別人是否受傷,卻不考慮我有可能受傷呢?」


在我們與他人的利益衝突時,我們應該以別人的感受為優先,還是優先照顧自己的感受?在華人的文化裡,通常會強調「犧牲」自己的感受而成全別人,這是一個美德。但是否有可能兩邊兼顧?既能說出自己感受,又照顧別人的情緒,既關心自己的孩子健康,又教導他好好走路。


下一次,我會對我的孩子說「建議你靠邊走,因為你撞到別人,你跟別人都有可能受傷,不管是哪一個,都是我們不想見到的。」

 

avatar-img
牧野的活水苗圃
41會員
66內容數
陶淵明詩:「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這是大自然孕育生命的美麗景象。我們在孩子的心裡撒種、澆灌,而神使其生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牧野的活水苗圃 的其他內容
白醋溶解蛋殼實驗,製作透明雞蛋橡膠球的詳細步驟與觀察記錄。
這篇文章是關於賽局理論的讀書心得,作者分享了閱讀後的體悟,並針對書中提及的策略和案例,例如柏拉圖效率、囚徒困境、以牙還牙等,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與說明,最後也推薦了相關書籍。
忙碌的父母如何兼顧親子共讀?本文分享利用科技產品(Podcast、手機錄音、雲端空間)協助親子共讀的經驗,並說明選擇適合自身情況的親子共讀方式,勝過盲目跟從專家建議或購買昂貴點讀筆的重要性。
白醋溶解蛋殼實驗,製作透明雞蛋橡膠球的詳細步驟與觀察記錄。
這篇文章是關於賽局理論的讀書心得,作者分享了閱讀後的體悟,並針對書中提及的策略和案例,例如柏拉圖效率、囚徒困境、以牙還牙等,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與說明,最後也推薦了相關書籍。
忙碌的父母如何兼顧親子共讀?本文分享利用科技產品(Podcast、手機錄音、雲端空間)協助親子共讀的經驗,並說明選擇適合自身情況的親子共讀方式,勝過盲目跟從專家建議或購買昂貴點讀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