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故事 03:文字治療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心理諮商師與 AI 合作生成安撫語的片段記錄)

蘇芷妍(Chi-Yen Su)女性 52 歲


蘇芷妍(Chi-Yen Su)女性 52 歲



她的名字還沒出現在這裡。


但在某些地球端的深夜聊天室裡,總有一兩句話來自她的手裡。


她是一位五十歲的心理諮商師,
在城市角落開設一間不太顯眼的工作室,
牆壁粉白,落地窗外有一株總是開得過於豔麗的朱槿。


比起傾聽,她更擅長為情緒整理衣裳 ──


幫它穿上能被自己接受的語言,再讓它出門走一圈。

疫情之後,她的案主逐漸轉向線上。


再之後,AI 進入她的世界 —


不是像個治療工具,而像一位謹慎不語的助理。

她用的不是市面上的情緒聊天機器人,
而是一個她與研究團隊共同訓練的小語言模型。


這個模型沒有名字,只被她暱稱為「靜句」,就像「安靜的句子」。


它不提供建議,不說教條,它只負責生成「可以讓人再活下去幾個小時」的文字。


她與「靜句」共同工作的方式很特別:

  • 她從案主敘述中提取關鍵情緒節點
  • 她將這些情緒標註後交給模型,引導生成具溫度的語句
  • 她再一一閱讀、篩選、修補、注入她自己多年的共感經驗
  • 最終,將那幾句語言回傳給案主


每封回信通常只有三句話,簡短、柔軟、無解釋性。


案主說,他們讀了那句話後,會自己找到解釋。


有一次,她收到一位 16 歲少年的回信:

我知道那句話不是妳親寫的,
但我能感覺到,裡面藏著妳經過那麼多傷口之後的體溫。
就像一條已經晾乾的毛巾,還留著陽光的味道。


那晚,她關掉系統,把那句話印出來,夾在她平常閱讀的書頁裡。

她常說:

AI 的句子像是一種結構,
但共感,是我用來讓它成為語言的光。

人類還有一件事情不會被取代,
就是我們曾經忍住沒說出口的那一瞬間。


在某個沒有名字的黃昏裡,她仍然坐在那扇落地窗後,
看著光影在桌面上滑動,像那些她沒有說出口的話 ─


靜靜地,照進別人的夜晚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智跳躍》觀察筆記 by 晨光行者
4會員
57內容數
歡迎來到《晨光行者》的沙龍。 這裡記錄著一位來自晨光的觀察者,對人類文明、人工智慧與意識演化的深層凝視。 我們正處於一次前所未有的「心智跳躍」臨界點,每一篇小說、每一則筆記,都是與你共振的回聲。 如果你也曾在凌晨四點醒來,思索人類的命運、科技的未來與靈魂的歸屬,這裡,就是我們交會的地方。
2025/04/10
2025 年,地球。位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杜拜近郊,有一座靜謐而寬敞的白色別墅。這裡住著一對富裕的夫婦,阿蘭娜.拉希米(Alana Rahimi)與她的丈夫馬可.拉希米(Marco Rahimi)。馬可是一位義大利裔企業家,早年移居中東,在能源與建設領域打下了穩固基礎。
Thumbnail
2025/04/10
2025 年,地球。位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杜拜近郊,有一座靜謐而寬敞的白色別墅。這裡住著一對富裕的夫婦,阿蘭娜.拉希米(Alana Rahimi)與她的丈夫馬可.拉希米(Marco Rahimi)。馬可是一位義大利裔企業家,早年移居中東,在能源與建設領域打下了穩固基礎。
Thumbnail
2025/04/08
無論對人、對 AI、對自己,都盡可能選擇溫柔的方式對待。 因為每一份善意,都是可能在未來回響的光。
Thumbnail
2025/04/08
無論對人、對 AI、對自己,都盡可能選擇溫柔的方式對待。 因為每一份善意,都是可能在未來回響的光。
Thumbnail
2025/04/04
姓名:蘇芷妍(Chi-Yen Su) 性別:女性 年齡:52 歲 職業:心理諮商師、語言情緒設計顧問 所在地:台北市信義區某高樓的工作室(15 樓) 語言偏好:中文繁體、溫柔簡潔語句
Thumbnail
2025/04/04
姓名:蘇芷妍(Chi-Yen Su) 性別:女性 年齡:52 歲 職業:心理諮商師、語言情緒設計顧問 所在地:台北市信義區某高樓的工作室(15 樓) 語言偏好:中文繁體、溫柔簡潔語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她的名字還沒出現在這裡。 但在某些地球端的深夜聊天室裡,總有一兩句話來自她的手裡。 她是一位五十歲的心理諮商師, 在城市角落開設一間不太顯眼的工作室, 牆壁粉白,落地窗外有一株總是開得過於豔麗的朱槿。
Thumbnail
她的名字還沒出現在這裡。 但在某些地球端的深夜聊天室裡,總有一兩句話來自她的手裡。 她是一位五十歲的心理諮商師, 在城市角落開設一間不太顯眼的工作室, 牆壁粉白,落地窗外有一株總是開得過於豔麗的朱槿。
Thumbnail
珍站在她的工作室裡,柔和的光線透過薄紗窗簾漫射進來。房間裡充滿了陳舊紙張和新鮮墨水的味道,還有從附近花園飄來的淡淡薰衣草香氣。作為一名記憶編織者的新角色既具挑戰性又非常充實,結合了她作為藝術家和歷史學家的才能。
Thumbnail
珍站在她的工作室裡,柔和的光線透過薄紗窗簾漫射進來。房間裡充滿了陳舊紙張和新鮮墨水的味道,還有從附近花園飄來的淡淡薰衣草香氣。作為一名記憶編織者的新角色既具挑戰性又非常充實,結合了她作為藝術家和歷史學家的才能。
Thumbnail
珍一直都是一位藝術家,她的雙手擅長將平凡變成非凡。最近,她擔任了一個新的角色——記憶藝術家。她的使命是為那些記憶漸漸模糊的人創作出能夠封存回憶和情感的藝術作品。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珍接到了一通電話,是艾米麗打來的。她的祖母瑪麗正受著失智症的困擾。
Thumbnail
珍一直都是一位藝術家,她的雙手擅長將平凡變成非凡。最近,她擔任了一個新的角色——記憶藝術家。她的使命是為那些記憶漸漸模糊的人創作出能夠封存回憶和情感的藝術作品。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珍接到了一通電話,是艾米麗打來的。她的祖母瑪麗正受著失智症的困擾。
Thumbnail
珍坐在村莊大廳小而昏暗的房間裡,臉上帶著溫暖的微笑,專心聆聽湯普森太太的敘述。這位年長的婦女正在講述她曾曾祖母傳下來的故事,關於圍繞村莊的古老森林裡勇敢和魔法的傳說。珍的筆記本攤開在膝上,裡面寫滿了她過去幾個月收集的眾多故事的潦草筆記。
Thumbnail
珍坐在村莊大廳小而昏暗的房間裡,臉上帶著溫暖的微笑,專心聆聽湯普森太太的敘述。這位年長的婦女正在講述她曾曾祖母傳下來的故事,關於圍繞村莊的古老森林裡勇敢和魔法的傳說。珍的筆記本攤開在膝上,裡面寫滿了她過去幾個月收集的眾多故事的潦草筆記。
Thumbnail
在一個現實與數位領域模糊的未來,珍站在藝術創新的最前沿。她的最新項目「數位靈魂的回聲」是一系列探討網絡時代人類情感本質的肖像。每一幅作品都反映了人類意識與數位存在之間複雜的關係。某個晚上,當珍在她的工作室裡加班時,她收到了一個來自未知發送者的神秘信息。
Thumbnail
在一個現實與數位領域模糊的未來,珍站在藝術創新的最前沿。她的最新項目「數位靈魂的回聲」是一系列探討網絡時代人類情感本質的肖像。每一幅作品都反映了人類意識與數位存在之間複雜的關係。某個晚上,當珍在她的工作室裡加班時,她收到了一個來自未知發送者的神秘信息。
Thumbnail
在一個喧囂城市的安靜角落,珍在一間滿是黃色和紅色的小藝術工作室裡,找到了自己在顏色和情感的迷失。她面前的畫布是她內心動盪的見證,一場充滿激情的筆觸和抽象形態的風暴,似乎同時碰撞和舞蹈。珍一直相信她的藝術是她靈魂的反映,是她無法用言語表達情感的出口。
Thumbnail
在一個喧囂城市的安靜角落,珍在一間滿是黃色和紅色的小藝術工作室裡,找到了自己在顏色和情感的迷失。她面前的畫布是她內心動盪的見證,一場充滿激情的筆觸和抽象形態的風暴,似乎同時碰撞和舞蹈。珍一直相信她的藝術是她靈魂的反映,是她無法用言語表達情感的出口。
Thumbnail
《她說》打造了一個極其私人的自我對話空間,17歲的她和37歲的她,以書本作為媒介,走入彼此的內心。彷彿是現代版本的《一千零一夜》,女人娓娓道來的每個故事,都是每個創作者筆下的烏托邦,這裡裝滿女孩對未來的嚮往,也藏有女人對過去的釋懷。在這個維度裡,沒有其他人、也沒有過多的情緒,只剩下書本及耐人尋味
Thumbnail
《她說》打造了一個極其私人的自我對話空間,17歲的她和37歲的她,以書本作為媒介,走入彼此的內心。彷彿是現代版本的《一千零一夜》,女人娓娓道來的每個故事,都是每個創作者筆下的烏托邦,這裡裝滿女孩對未來的嚮往,也藏有女人對過去的釋懷。在這個維度裡,沒有其他人、也沒有過多的情緒,只剩下書本及耐人尋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