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川老大)在4月3日宣布對各個國家課徵從最低10%起跳的關稅,造成整個金融市場股市大跌,接著中國隨之祭出報復性關稅回擊,與抬棺連結度最高的費城半島體指數連續兩天跌幅已經近14%,清明連假後台股市場的捕蝶你已經準備好了嗎?
看了許多專家、分析師的分析,大概可以總結三種走向(個人想法)
一、最糟情境:川普堅持發起全球貿易戰爭,沒有談判空間,各國也隨之回敬
- 發生機率:中等
- 總體經濟:通貨緊縮
因為關稅造成生產利潤減少,許多靠著維持薄利及低生產成本的的製造業,一旦因為關稅競爭下,導致無法獲利,將可能關廠、失業率上揚,人們越來越不敢消費,通貨緊縮將造成經濟大蕭條。
- 台灣經濟
二、最可能發生的情境:川普以關稅作為手段,逼各國談條件,4/9前看各國誠意,適度放寬部分產業或是豁免將大幅投資美國的產業
- 發生機率:較高(筆者自己猜測)
- 總體經濟:削弱經濟成長、小幅衰退
雖然不會造成第一個情境的通貨緊縮,但對經濟仍有傷害,適時的經濟衰退,應該是川普目前想要這樣搞的目的,但不是將經濟搞到通貨緊縮,一旦經衰退,才能逼聯準會降息,目前美國仍有4%~4.5%的利率降幅空間可以抵緩經濟衰退,雖然經濟衰退下,失業率上升,但同時鼓勵各國企業往美國投資,另一方面同步減稅、以達到想要解決巨額國債無法償還的困境,並在明年期中選舉前,將下跌的股市再透過其他行政措施手段(如減稅)拉起來,到時候又可以吹噓同時解決債務問題、減緩通膨、又促進經濟的三大具體事蹟。
但犧牲的就是其他國家,但以世界消費力最強的國家,目前除了中國真的有其他國家可以抵擋的暸美國這無理要求嗎?
- 台灣經濟
之前引以為傲的護國神山台積電,有機會可能透過這次行為會被美國威脅逼迫,犧牲許多,但以先進製程的技術及台灣刻苦耐勞的"寶貴資產--人",以美國應該是無法完全複製,台積電是否能在這次逼迫下生存,就看魏董事長的智慧了。
其他製造業的部份,無法前往美國投資的廠商,在這一波殺戮下,只要撐得過去就代表成本管控或是技術有在產業的獨特性,否則可能就會隨之消失了。
三、最佳情境:最終在4/9日語各國洽談後,川普放水,減緩關稅至10%。
- 發生機率:最低
在美國債務過高,沒有解決前,基本上應該不太可能會發生。
該如何因應
首先,由於之前仍有持續配置長年期美國公債,近期也發揮了資產穩定的功效,股票長期報酬優於債券這是一定的,但美國公債似乎就是股票暴跌的一種保險(雖然在2022年是股債雙跌),目前在經濟有可能衰退的情況下,預計因應的做法為:
美國長年期公債
在之前對於許多美國公債說明的文章就有提到(有興趣的可以參考下面連結),利用公債建立"現金流"+"未來市場衰退避險使用"。
在股票市場崩盤時,債券報酬提高至15~20%之間,將部分獲利了解,資金轉向市值型市場。
【投資】美債連載小說是不是已經到了尾聲? 終於可以賣了嗎? 接下來策略如何因應呢?
【投資】美國通過提高債務上限,對於債券etf的下一個黑天鵝是什麼?該如何因應?
【投資】高評等公司債、美債etf一路下跌,還可以繼續"存債"嗎?
股市
- 在川普宣布關稅課徵前,市場已經下跌低一波了,接者短短的兩天又接近下跌近15%,道瓊從高點已經跌了16%、費城半導體也跌了將近36%,在這個時候隨之的恐嚇、崩盤的新聞消息一定是每天報導,還記得當初網路上在美債崩跌的時候,是如何取笑買債的人叫"債蛙",如果那時候有堅持現在笑的就是你了。
- 在市場消息越混亂、越恐慌的的時候,心越要靜下來,如果上述所說,當你是個長線的投資人,在大跌的時候,更應該勇敢買進,但前提是不能投入讓你睡不著覺的資金部位,還記得市場大好的時候,一堆鼓吹透過房子抵押拿來投資,或是以高股息方式養貸款,這些都在市場崩跌時,考驗著資金管控的能力。
- 如果就像川普說所,關稅只要各國不報復,這就是最高的情況,金融市場最怕不確定性,一旦確定後的利空就不再是利空,在大跌的時候還是要保有慢慢進場的勇氣,在前陣子高點都勇敢衝進去All in的人,怎麼在大跌更便宜的時候卻不敢進去呢?
- 雖然不能保證不會再繼續崩跌,但每次崩跌降低持股成本的機會我還是選擇參與,更何況有機會是透過獲利債券部位轉為股票部位。在台股市場中,除了科技股之外,傳產、電信、保全的內需產業,這些本來就有同時部建,所以整體資產穩定性不會那麼大,才能長期安心持有,如果這些產業在這一波下跌中跌出高殖利率時,我也會同步再加碼部建。
結論
潮水退了才知道誰沒穿褲子,每次的崩跌是考驗也是機會,考驗之前沒控管資金、分散風險的投資人,一次大跌下來可能就會永遠退出市場,人捨我取,在崩跌的時候,也要訓練自己勇敢加碼,但建議仍是加碼市值型的ETF,而非個股,希望在這次的考驗中你我都能順利存活下來,甚至逆轉勝,這次的考驗倘仍存活下來後,再未來時後再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