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聯邦眾議院6月1日,達成債務上限協議—「財政責任法案」(Fiscal Responsibility Act),通過聯邦政府的31.4兆美元舉債上限法案。但接下來面對美國財政部快要枯竭的帳戶餘額(TGA),下一步可能要大舉發債籌措資金,對於投資長天期國債的投資人,該如何因應?
大量短債供給釋出後,必定造成短期利率上揚,市場資金勢必又會受到影響,造成挪移,預期購買大量債券的資金來源可能為下面兩種情況:
如果主要購債的資金來自貨幣基金,對於市場影響應該會較小,但如果資金來源是從銀行存戶流出,可能又會造成前陣子美國地區銀行,因流動性問題導致倒閉的事件,因此許多分析師會認為,大量發行短債的威力等同於升息一碼。對於債券價格,因為供給變多勢必造成公債殖利率上揚,價格下跌(債券V.S.殖利率的關係)。
根據OMB在2023年3月9號發布的2024年度預算,對於通膨率的預期
The budget projects inflation will normalize by 2024, with fourth-quarter-over-fourth-quarter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inflation dropping from 7.1 percent last year to 3.0 percent in 2023 and 2.3 percent per year thereafter. This is slightly more optimistic than CBO and the Federal Reserve, both of which expect inflation to normalize around 2025.
預計通貨膨脹將在 2024 年正常化,第四季度消費者價格指數 (CPI) 通貨膨脹率從去年的 7.1% 下降到 2023 年的 3.0%,此後每年下降 2.3%。這比 CBO 和美聯儲稍微樂觀一些,他們都預計通膨將在 2025 年左右正常化
In terms of interest rates, OMB projects ten-year Treasury yields to fall from 3.9 percent in 2023 to 3.6 percent in 2024 and average 3.4 to 3.5 percent thereafter.
在利率方面,OMB 預計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將從 2023 年的 3.9% 降至 2024 年的 3.6%,此後平均為 3.4% 至 3.5%。
雖然經濟數據一直持續變化,無論是通膨率或是利率可能都難以精確的估計準確,但根據OMB的預算報告,我們可以知道在高利率環境下,國債利息支出逐年上升,美國政府一直朝向降低財務赤字、降低通貨膨脹率的目標進行,未來一定會回歸利率正常化,但要多久的時間就是主要風險就是投資的時間成本。
目前購買長天期國債的投資人都是預期未來利率下降,對於未來兼具利息收益以及資本利得報酬,但一旦遇到停滯性通膨,對於國債的才是最大的風險,投資人不可不慎。
所謂的停滯性通膨就是在經濟成長停滯的情況下,失業率提高,通膨率仍持續上揚
根據統計,在停滯性通膨的情況下,不同資產報酬率排序為
黃金>原物料>REITS>美國國債>美國股票
但因為每次停滯性通膨的產生都是事後才會發現,可能再發生的當下還無法得知,形成原因也各不相同,雖然以目前經濟數據,通膨有所減緩、但主要的房租等非能源、食品價個仍漲勢頑固,所以通膨要快速回落至目標2%,投資人須要有心理準備是個長期抗戰。
即使是聯準會可以觀察最多數據的機構,也很難預測準確未來的通膨走勢,對於利率政策也就只能邊走邊看,因此,身為債券ETF的投資人,應該要做好資金分配,以台灣利率來看,投資債券ETF仍是有吸引力的一種資產配置。
以較樂觀的預期,明年可能就會逐步慢慢降息,如果悲觀一點的,發生停滯性通膨,或許高利率可能持續2~3年,只要了解投資標的的風險所在,就可以以安穩的心態投資,不會再被任何新聞報導所影響,以筆者而言,預計投入債券ETF的資金,目前約投入比率約3成,未來持續慢慢投入,直到降息號角吹響,再將剩下預計剩餘的的資金全部投入,完成本次利率循環的投資配置,接下來,只需耐心債券價格光榮回升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