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後又回到實體收納的節奏,今天發現三樓嬰兒床裡還有一些小孩二手衣。早上晨跑後就開始我的五分鐘收納。 除了分類季節(送親友的衣物),將還能穿的就放進髒衣籃,等有空再洗。
雖然設定的是五分鐘,但因為是假日,我還是讓自己多做了一會兒,讓今天的整理能有一個段落。 我也開始思考:平日的五分鐘習慣大多排在上班前,當下總想多做一點,但礙於時間有限,只能立即結束;至於下班後,雖然時間較彈性,但體力也差不多用盡了。 反思這兩、三週的平日早晨,安排了晨間寫日記、工作流程規劃、晨跑,再加上五分鐘的習慣練習,實在有些緊湊。近期我也特別重視睡眠品質,雖然早起對我不是難事,但若睡眠品質不好,身體狀態都會受影響。所以我不想為了早起而犧牲睡眠,因此更需要有效利用僅有的時間。目前的構想是:早上維持五分鐘的收納,下班後小孩還沒回來的空檔,再安排 2~3 分鐘的小整理,讓時間拉長一點,又不至於太有壓力。這樣漸進式地調整,應該也能讓我的挑戰更有彈性與穩定。 只是這樣分段記錄,會讓紀錄變得比較分散,這部分我還需要再想一想,看是否能更好地整合。
今天也浮現一個問題:什麼是「深度工作」?像我這樣的整理行動,算是深度工作嗎?我其實無法明確定義,但我知道,當我進入整理的狀態、心裡進入一種流動感的節奏。
有本書《過得還不錯的一年》寫到:一天很長,但一年卻很短。 我想,最重要的還是——好好把握每一天的當下。讓自己將這些一天天化為值得喝采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