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開放、動態修正
這幾天國內外各種消息不斷炸來,關稅、罷免、軍演、撤僑、股市大跌、AI取代人巴拉巴拉。看起來都是負面消息,看到這些消息讓我不斷滑Thread或是社交app,因為看到就會覺得緊張,急切想知道下一件事情。不過,啥是個頭?啥是個根本?不知道,因為我覺得每個議題我都似乎知道一點,但我沒有信心可以說我真的多懂,或是客觀判斷,似乎都有點道理。再加上不只是國內亂哄哄的,讀書的地方也是抗議、裁員、抗議預算砍掉、產業政策不明問題不斷。幸運的事,我二年級了,所以這一輪亂哄哄的事情下來,在幾個月我也可以畢業找工作開始賺錢了。不幸的也是,我二年級了,在不確定極高的環境下,要以身試水溫了。那是溫水煮青蛙來是熱水燙青蛙?不知道,但感覺不管哪一派,都相當的專注在自己的論述與支持上,只是中間有對話嗎?中間有修正的餘地嗎?
我一項喜歡用時間階段來看待事情。現階段應該就是屬於重塑時期,也就是重塑新的政治環境、市場、產業選擇。舊有的會更加深化,對抗也會更激烈;新的變動就像是把水灑在剛熱的油鍋中批批炸響。或許還要一段時間,才會到談判、對話;之後才會到緩和與適應期。現階段開放與動態修正,或更高的層面對話似乎還要一點時間。現在的趨勢,感覺是一方高舉高打,等待修正的開局。等待修正的開局?我希望是。
So what ? 我想說的就是,這種時間點特別容易分神與分心。至少我發現我這週多了至少五六個小時在滑各種新聞。對於一個還在汲汲營營找浮木的人而言,浪怎麼打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先浮。
相較下,個人做到專注、開放與動態修正是更容易的。「專注做好手上的事情」、「開放的聽取建議與喜法」並且「動態的修正」。
覺得對的,就去做,不過一定要張開耳朵聽、與討論。最後,修正手中的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