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mbnail
第一次去歐洲,沒想到會是去教育訓練 一直很想去歐洲,特別是感受那邊的多元歷史與文化,還有歷史沈澱的建築 沒想到公司竟然會將教育訓練辦在總部,並把所有新晉員工都邀請進總部,為期一週的教練。 發這文的時候,以為我在美好的憧憬。但事實上,是因為飛機大Delay,預定要在下午到的航班,竟然凌晨才到。
Thumbnail
過去三週換了兩家Airbnb,今天搬到了離公司一街之隔的地方,終於入住了公寓了。 我一向喜歡走路到公司這種距離,以前在台北也是這樣。不過,對於一個到德州的人,沒車可能完全活不了,但讓我就先走走路吧. 開局第二週就掉了錢包真是驚呆我了,畢竟在加州到處閒晃都沒事,讓我整個週末都在跑銀行、DMV申請.
Thumbnail
今天離開我到德州後第一個Airbnb的窩。之所以用窩來形容,是因為男房東把家裡打理得非常舒適,進門後是深色的木質地板、有個God Bless the USA、還有超大的客廳與廚房。至於房間有個搭配窗戶的書桌與小檯燈,平日看得到有人在窗前那片草地割草。多麽愜意的地方。
Thumbnail
大齡留學仔畢業後,從加州到德州開啟新的工作之旅。德州一個從未去過的新地方,過去只看過德州牛肋排,不曉得真實的德州究竟為何?第一站:休士頓。
Thumbnail
昨天和挪威那邊開個晚會,大概12點睡,一早四點起床早去機場接太太。婚前的一週,她從洛杉磯回來台北。 忙碌的一週,交雜著婚禮處理、工作、影片製作、找工作、社交、還有各種身體檢查。 媽媽問道「回來怎麼不好好休息呢?」 我也想,但就是有那麼多的事情剛好都交疊再一起。 我還笑自己說似乎回來更忙碌了。
Thumbnail
專注、開放、動態修正 這幾天國內外各種消息不斷炸來,關稅、罷免、軍演、撤僑、股市大跌、AI取代人巴拉巴拉。看起來都是負面消息,看到這些消息讓我不斷滑Thread或是社交app,因為看到就會覺得緊張,急切想知道下一件事情。不過,啥是個頭?啥是個根本? 不知道,因為我覺得每個議題我都似乎知道一點,但
Thumbnail
大概一月底二月初,我終於談好我七月上工的offer了!在美國找工作有多難?來過的都知道,那是地獄級別的,所以我很慶幸在一月多左右就能拿到畢業後的offer了。
Thumbnail
沒想到今天收到了工作錄取通知,那就是CCUS+氫能分析師的職位拿到了! 太高興了!因為這份工作也是很偶然機遇下才發現,表定是要找正職的,但是我死豬不怕燙繼續給他申請,之後就是先前講得一路面試,兩個月面試了五關後,終於在這週收到了錄取通知。 因為還在學,所以我們談了一個方案就是先Part time
Thumbnail
最近川普政府上任,馬不停蹄地簽了一堆文件。其中有件事情是大齡留學生最擔心的,或至少是和我預期不太一樣的變化。那就是可能透過行政命令取消屬地主義的出生即公民的政策....
Thumbnail
12月、1月我完成了五次的面試。在我度蜜月、跨年與臨時返台參加葬禮的日子各種慌亂下,我終於完成了五次的面試。 如果順利面上,那麼我就可以在一月拿到七月的正職了。無疑的,對於一個菜雞留學生是相當關鍵的一戰,這面試決定未來是否可以爽半年,或是要重複無止盡的面試地獄。
Thumbnail
第一次去歐洲,沒想到會是去教育訓練 一直很想去歐洲,特別是感受那邊的多元歷史與文化,還有歷史沈澱的建築 沒想到公司竟然會將教育訓練辦在總部,並把所有新晉員工都邀請進總部,為期一週的教練。 發這文的時候,以為我在美好的憧憬。但事實上,是因為飛機大Delay,預定要在下午到的航班,竟然凌晨才到。
Thumbnail
過去三週換了兩家Airbnb,今天搬到了離公司一街之隔的地方,終於入住了公寓了。 我一向喜歡走路到公司這種距離,以前在台北也是這樣。不過,對於一個到德州的人,沒車可能完全活不了,但讓我就先走走路吧. 開局第二週就掉了錢包真是驚呆我了,畢竟在加州到處閒晃都沒事,讓我整個週末都在跑銀行、DMV申請.
Thumbnail
今天離開我到德州後第一個Airbnb的窩。之所以用窩來形容,是因為男房東把家裡打理得非常舒適,進門後是深色的木質地板、有個God Bless the USA、還有超大的客廳與廚房。至於房間有個搭配窗戶的書桌與小檯燈,平日看得到有人在窗前那片草地割草。多麽愜意的地方。
Thumbnail
大齡留學仔畢業後,從加州到德州開啟新的工作之旅。德州一個從未去過的新地方,過去只看過德州牛肋排,不曉得真實的德州究竟為何?第一站:休士頓。
Thumbnail
昨天和挪威那邊開個晚會,大概12點睡,一早四點起床早去機場接太太。婚前的一週,她從洛杉磯回來台北。 忙碌的一週,交雜著婚禮處理、工作、影片製作、找工作、社交、還有各種身體檢查。 媽媽問道「回來怎麼不好好休息呢?」 我也想,但就是有那麼多的事情剛好都交疊再一起。 我還笑自己說似乎回來更忙碌了。
Thumbnail
專注、開放、動態修正 這幾天國內外各種消息不斷炸來,關稅、罷免、軍演、撤僑、股市大跌、AI取代人巴拉巴拉。看起來都是負面消息,看到這些消息讓我不斷滑Thread或是社交app,因為看到就會覺得緊張,急切想知道下一件事情。不過,啥是個頭?啥是個根本? 不知道,因為我覺得每個議題我都似乎知道一點,但
Thumbnail
大概一月底二月初,我終於談好我七月上工的offer了!在美國找工作有多難?來過的都知道,那是地獄級別的,所以我很慶幸在一月多左右就能拿到畢業後的offer了。
Thumbnail
沒想到今天收到了工作錄取通知,那就是CCUS+氫能分析師的職位拿到了! 太高興了!因為這份工作也是很偶然機遇下才發現,表定是要找正職的,但是我死豬不怕燙繼續給他申請,之後就是先前講得一路面試,兩個月面試了五關後,終於在這週收到了錄取通知。 因為還在學,所以我們談了一個方案就是先Part time
Thumbnail
最近川普政府上任,馬不停蹄地簽了一堆文件。其中有件事情是大齡留學生最擔心的,或至少是和我預期不太一樣的變化。那就是可能透過行政命令取消屬地主義的出生即公民的政策....
Thumbnail
12月、1月我完成了五次的面試。在我度蜜月、跨年與臨時返台參加葬禮的日子各種慌亂下,我終於完成了五次的面試。 如果順利面上,那麼我就可以在一月拿到七月的正職了。無疑的,對於一個菜雞留學生是相當關鍵的一戰,這面試決定未來是否可以爽半年,或是要重複無止盡的面試地獄。
Thumbnail
美國環保局(下稱:EPA)於 7 月 29 日提案撤銷《清潔空氣法》下的「危害認定」,終結自 2009 年以來將溫室氣體視為危害公共健康的法律基礎。 此舉不僅波及電力、交通、油氣等多項減碳規範,也引發學界與環保團體震驚,批評依據僅來自五位非主流作者的報告,恐讓美國溫室氣體排放全面解禁。
Thumbnail
聽過不少產業講者分享,其中印象最深的一場,就是 Chart Industries 的 CEO 來校園談低溫技術與氫能儲運。當時只是覺得內容很新穎,也沒多想。沒想到才過不到一年,Baker Hughes 就宣布以 136 億美元收購 Chart,這背後代表的是能源設備商將帶來新的產業升級計畫?
Thumbnail
最近在看 AlliedOffsets 出的 2025 年中碳移除(CDR)市場報告,覺得內容滿值得分享的。這半年全球的 CDR 市場變化其實蠻劇烈的,有些地方讓人樂觀,有些地方則讓人覺得現實還是挺殘酷的。這篇文章就當作我個人的小筆記,也希望對有在關注淨零、ESG、或碳市場的人有點參考價值。
Thumbnail
最新的《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簡稱OBBBA,已於 7 月 4 日美國獨立日當天,由川普總統正式簽署生效。這部法案並非單一產業法案,而是涵蓋政治、經濟、社會、醫療等多個領域的綜合性立法,對美國未來數年的產業發展將產生深遠影響。
Thumbnail
這週在FT新聞中,看到了兩個相當有趣的新聞。BlackRock一家公司,同時出現好消息、壞消息的情況。不免讓我產生好奇心調查下去。(最左邊、最右邊) 曾幾何時,BlackRock 就像是金融圈裡的永續領頭羊。執行長 Larry Fink 每年年度信簡直像是氣候投資界的聖旨,如今竟然變了....
Thumbnail
2025 年的《大而美法案》(Big, Beautiful Bill)是美國近年來最具代表性的能源供應鏈政策之一。立法的目的很清楚:要強化國內產業、減少對外國(尤其是中國)的依賴,但從產業的角度來看,這項法案的實施方式與實際節奏,正走入不可預知的狀況。
Thumbnail
大而美法案(The Big and Beautiful Bill),是最近美國在能源領域吵得紅紅火火的議題。你沒聽錯,就是這個聽起來很俗的名稱。今年5月22號,美國國會眾議院以215票對214票,一票之差通過了這項被稱為再生能源「殺手級」的法案,對於美國的清潔能源政策影響比拜登政府影響還大...
Thumbnail
在這一年「不確定性」應該是在政策評論中最常見的詞彙了。 碳捕捉市場CCS也是如此。最近聽了幾場論壇等發現在亞洲對於碳捕捉相當的樂觀,並且認為這應該是在串串任內中不受影響的領域了;然而在北美市場現實卻截然不同。為啥關心北美?因為北美市場占比整個行業將近50%的市場與發展。 所以不受川普影響,這個論
Thumbnail
隨著 川普政府上任百日後,美國碳捕集與封存(CCS)進程雖遭遇最初的審批放緩,但仍持續向前推進。本月迎來 重要監管里程碑,西維吉尼亞州於 2 月 26 日獲得 Class VI 監管權(primacy),並於 3 月 28 日正式生效,成為繼 2018 年以來第四個獲得該權限的州。
Thumbnail
川普政府在2025年初發布了「釋放美國能源」(Unleashing American Energy)行政命令,旨在全面推動美國能源產業的發展,解除前政府時期對能源生產的各種限制,並加強國內能源供應鏈的獨立性。本文摘要未來川普的能源政策、方向與核心的關鍵人物。
Thumbnail
美國環保局(下稱:EPA)於 7 月 29 日提案撤銷《清潔空氣法》下的「危害認定」,終結自 2009 年以來將溫室氣體視為危害公共健康的法律基礎。 此舉不僅波及電力、交通、油氣等多項減碳規範,也引發學界與環保團體震驚,批評依據僅來自五位非主流作者的報告,恐讓美國溫室氣體排放全面解禁。
Thumbnail
聽過不少產業講者分享,其中印象最深的一場,就是 Chart Industries 的 CEO 來校園談低溫技術與氫能儲運。當時只是覺得內容很新穎,也沒多想。沒想到才過不到一年,Baker Hughes 就宣布以 136 億美元收購 Chart,這背後代表的是能源設備商將帶來新的產業升級計畫?
Thumbnail
最近在看 AlliedOffsets 出的 2025 年中碳移除(CDR)市場報告,覺得內容滿值得分享的。這半年全球的 CDR 市場變化其實蠻劇烈的,有些地方讓人樂觀,有些地方則讓人覺得現實還是挺殘酷的。這篇文章就當作我個人的小筆記,也希望對有在關注淨零、ESG、或碳市場的人有點參考價值。
Thumbnail
最新的《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簡稱OBBBA,已於 7 月 4 日美國獨立日當天,由川普總統正式簽署生效。這部法案並非單一產業法案,而是涵蓋政治、經濟、社會、醫療等多個領域的綜合性立法,對美國未來數年的產業發展將產生深遠影響。
Thumbnail
這週在FT新聞中,看到了兩個相當有趣的新聞。BlackRock一家公司,同時出現好消息、壞消息的情況。不免讓我產生好奇心調查下去。(最左邊、最右邊) 曾幾何時,BlackRock 就像是金融圈裡的永續領頭羊。執行長 Larry Fink 每年年度信簡直像是氣候投資界的聖旨,如今竟然變了....
Thumbnail
2025 年的《大而美法案》(Big, Beautiful Bill)是美國近年來最具代表性的能源供應鏈政策之一。立法的目的很清楚:要強化國內產業、減少對外國(尤其是中國)的依賴,但從產業的角度來看,這項法案的實施方式與實際節奏,正走入不可預知的狀況。
Thumbnail
大而美法案(The Big and Beautiful Bill),是最近美國在能源領域吵得紅紅火火的議題。你沒聽錯,就是這個聽起來很俗的名稱。今年5月22號,美國國會眾議院以215票對214票,一票之差通過了這項被稱為再生能源「殺手級」的法案,對於美國的清潔能源政策影響比拜登政府影響還大...
Thumbnail
在這一年「不確定性」應該是在政策評論中最常見的詞彙了。 碳捕捉市場CCS也是如此。最近聽了幾場論壇等發現在亞洲對於碳捕捉相當的樂觀,並且認為這應該是在串串任內中不受影響的領域了;然而在北美市場現實卻截然不同。為啥關心北美?因為北美市場占比整個行業將近50%的市場與發展。 所以不受川普影響,這個論
Thumbnail
隨著 川普政府上任百日後,美國碳捕集與封存(CCS)進程雖遭遇最初的審批放緩,但仍持續向前推進。本月迎來 重要監管里程碑,西維吉尼亞州於 2 月 26 日獲得 Class VI 監管權(primacy),並於 3 月 28 日正式生效,成為繼 2018 年以來第四個獲得該權限的州。
Thumbnail
川普政府在2025年初發布了「釋放美國能源」(Unleashing American Energy)行政命令,旨在全面推動美國能源產業的發展,解除前政府時期對能源生產的各種限制,並加強國內能源供應鏈的獨立性。本文摘要未來川普的能源政策、方向與核心的關鍵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