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看,打開地圖,如果你有幾十億,你會怎麼投資?這是部門主管的一個開玩笑說法,鼓勵我們大膽去思考該如何投資。每一行做市場分析都有不同,在再生能源發展公司中,開發新案中「許可」「選址」與「管線介接」是重中之重。
許可,攸關著專案是否可行。
從剛開始的政策、市場與投資最終都是需要拿到主管單位的核可。因為沒有核可,選址、電力輸送、或是銷售都是問題。這往往會處理大概三五年跑不掉,而不同階段的許可也有差異,所以也會有專門的許可經理等。
選址,決定專案進入的難度。
以一個大型的太陽能場地選址,大概會花6個月~1年的選址,最後再將評估送入投資委員會等進行評估。這邊包含的選址,不僅是說考量到房租、房客等關係,而要考慮自然環境是否有充足、持久的能源(風、水等)取得;還有有無原民部落在附近、有無奇特的小動物等、以及符合政府的個階段環境評估調查。往來文書相當多,這時候開發商基本就是一個人到兩個人處理,多數事情都是委外顧問進行研究。所以相當考驗溝通、協調能力。
管線介接影響:可以說這是最重要都不為過了。
因為,生產能源後總是要有地方賣。而把再生能源接入管線、饋線中,就是一項需要事前分析的大事。問題出在:費用、耗時行政。
1. 費用難以預估:以美國為例,如果被批准了可以進行建設場地。這中間的輸送管線是升級費用需要由開發商負責的。更難的是,究竟要不要升級這些周邊設施,並非剛開始就能清楚知道,三階段的審查算下來費用都可能超過百萬美金。因此這對於回報效益而言,自然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2. 行政流程耗時:以美國目前再生能源熱,有的能源市場申請接入管線的就多達數百個,而排隊至少需要排個兩三年起。簡單說,就是你想要申請評估是否可以把自己的電力、接到大家都用的管線中,至少你得先等個三年?為什麼呢?
a. 管線電力介接需要重新評估接口的電力傳輸量、安全性、對管線整體的穩定性等。不是你想接就接
b. 介接後的費用比例變化、總電量的變化等等
c. 如果排你前面的突然又不要了,是不是又要重新算一下
d. 現在看管線有時需要親自有人過去,但目前人手有限..自然耽誤一下。
e. 科技大廠頻頻從傳統電力公司搶人..f. 管線介接需求大量增加換言之,你就是想要開發,都要排隊。而且未來法規越來越嚴格的背景下,排隊只會越來越嚴重。
因此這可以說是選擇市場時,排隊的長短是不能不考量的。開發,是否和想像的很不一樣呢?身為非傳統電力背景的開發人,紀錄自己的觀察與學習,歡迎交流與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