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藥價風暴來襲?美國藥廠巨頭警告:川普關稅政策恐難回頭!
藥價又要漲了嗎?別緊張,先讓我們泡杯茶,理性分析一下川普政府這波關稅政策,看看對我們的錢包和健康到底會造成多大的影響。美國藥廠巨頭禮來(Eli Lilly)的執行長 David Ricks 近日接受 BBC 專訪時表示,川普政府對進口商品徵收全面關稅的決策,是美國經濟史上的一個轉捩點,而且「一旦開始,恐怕很難回頭」。這究竟是怎麼回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川普再掀關稅戰,目標直指「美國製造」
川普政府於 2025 年 4 月初宣布,將對多國進口商品實施新的關稅政策,旨在鼓勵企業將生產線遷回美國,重振國內製造業。根據宣布,美國將實施 10% 的普遍基準關稅,並針對特定貿易夥伴(如中國、日本和歐盟)徵收更高的關稅。例如,針對中國的關稅為 34%,日本為 24%,歐盟為 20%,越南則高達 46%。
不過,這項政策並非一開始就鎖定藥品。最初,包括藥品和半導體在內的產品被暫時排除在關稅清單之外。然而,川普政府曾多次暗示,未來可能會對藥品行業採取進一步的關稅措施。
藥廠巨頭示警:關稅恐衝擊研發與就業
儘管藥品一度被排除在關稅之外,但 David Ricks 警告稱,關稅最終還是會對藥品產業造成損害,進而影響新藥的研發。他解釋說,由於歐洲和美國的藥品價格受到嚴格管制,藥廠無法輕易將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因此只能在公司內部做出取捨,例如裁員或減少研發支出。Ricks 預測,研發部門將首當其衝,這無疑是一個令人失望的結果。
Ricks 強調,禮來公司並不贊成徵收關稅,但也理解川普政府希望將生產和研發都留在美國的意圖。目前,全球約 70% 的藥品研發活動都在美國進行,但生產卻嚴重依賴海外。
關稅豁免是糖衣?藥品產業前景仍不明朗
儘管川普政府一度宣布藥品可豁免於關稅,但這並不代表藥品產業可以鬆一口氣。CNBC 報導指出,川普政府正在考慮啟動一項針對藥品產業的「232 調查」,這可能會根據《貿易擴張法》對進口藥品徵收關稅。
美國藥品研究與製造商協會(PhRMA)表示,他們支持川普政府重振美國製造業的目標,並指出該協會的成員正在擴大在美國的投資。然而,業界人士也擔心,關稅政策可能會導致藥品價格上漲,最終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藥價上漲難避免?消費者恐成最大輸家
分析師和學者警告稱,對進口藥品徵收關稅可能會導致藥品價格上漲,尤其是學名藥和原料藥。荷蘭 ING Research 預測,如果對從印度和歐洲進口的藥品和原料藥徵收 25% 的關稅,學名藥價格可能會上漲 17.5%。
對於常見的學名藥,例如心臟病藥物,消費者每年可能需要多支付約 42 美元。而對於複雜的癌症學名藥,六個月的藥物供應可能需要額外支付 8,000 至 10,000 美元。當然,實際的價格漲幅可能會因保險計畫和供應商的庫存情況而有所不同。
各國藥廠的回應與布局
面對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各國藥廠也紛紛做出回應。
- 諾和諾德(Novo Nordisk):拒絕對關稅發表評論,但表示公司將保持彈性,並強調其在美國擁有龐大的生產基地,且正在擴大。
- 羅氏(Roche):表示其在美國擁有完整的藥品和診斷價值鏈,並僱用 25,000 名員工,同時正在考慮增加在美國的投資。
- 諾華(Novartis):強調其擁有強大的全球生產和供應網路,並致力於與川普政府合作,推動新藥的開發和患者的用藥可及性。
英國藥品市場面臨挑戰
禮來執行長 David Ricks 也對英國的藥品市場發出了警告。他表示,由於法規遲緩且新藥採用率低,英國作為生命科學中心的地位正在下滑,患者也因此錯失了最新的醫療進展。Ricks 透露,他曾向包括首相、衛生大臣和商業大臣在內的英國高級官員坦率地表達了他的擔憂。
Ricks 指出,英國在智慧財產權保護和監管效率方面表現良好,但在獎勵創新的商業市場方面卻存在明顯的倒退。他認為,英國需要加強對創新的獎勵,才能重拾其在生命科學領域的領先地位。
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無疑給全球經濟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對於藥品產業而言,儘管一度獲得關稅豁免,但未來仍面臨諸多挑戰。藥品價格是否會上漲?藥廠又將如何應對?這些問題都還有待時間來解答。但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政策如何變化,最終的影響都將落在消費者身上。我們能做的,就是持續關注事態發展,並為可能的藥價上漲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