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墨爾本】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澳洲館:令人驚豔的澳洲藝術中,介紹了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簡稱NGV)-澳洲館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但他們真正著名的是位在不遠處的主要場館-國際館。令人驚訝的是這次我們到訪的時間剛好碰到草間彌生特展,據說這次特展是澳洲規模最大,展品最齊全的一次!本篇除了介紹國際館免費展區的一些作品,也會跟大家分享我們在草間彌生特展感受到的魔力時刻。
聖基爾達路:NGV國際館 St Kilda Road: NGV International

NGV國際館
NGV國際館收藏了歐、亞、大洋和美洲的藝術品,包含雕塑、繪畫、版畫、服裝、家具、照片和手工藝品等,共計7萬多件的館藏,是澳洲數量最多、種類最齊全的美術館。他的位置在墨爾本南岸的聖基爾達路St Kilda Road,旁邊是佔地廣闊的國王公園,當時我們逛完國際館花了大約半天時間,之後就到公園走走,然後就走到了戰爭紀念館,之後也會有文章跟大家分享😉

逛完美術館可以到旁邊的國王公園及戰爭紀念館走走
NGV國際館這棟建築物有兩大特色,第一是建築物四周環繞著護城河和噴泉,正門處還有一面著名的水牆。第二是彩色玻璃天花板,他是世界上最大的懸掛式彩色玻璃之一,會將五彩繽紛的光投射到地板上,但因應特展主題全部都草間彌生化了😎

由水牆的背面拍攝,背景是草間彌生特展布置之一

世界最大的彩繪玻璃天花板,懸掛的黃色球也是草間彌生特展布置之一
打文章的時候我才知道水牆跟彩繪玻璃天花板很有名,大家會把手放在水牆上感受水的流動,很多墨爾本人會帶自己的小朋友去做這件事,然後彩繪玻璃天畫板竟然是世界最大的!當時經過只是覺得蠻美的,就隨意拍個照沒有好好地欣賞他們,現在覺得好扼腕😩,如果有看到此篇文章並計畫要去的讀者,記得要抬頭啊!!
NGV國際館內我記得有四、五個免費的展區,每個展區都很大,要有走很久的心理準備,走到後面我都先找椅子再看作品😆,下面就跟大家分享幾個我很喜歡的畫作。

國際館的樓層介紹,看起來不大但走起來可怕!

Interior of the church of St Anne, Bruges, 1851 By David Roberts
這幅描繪位在比利時的城市布魯日的聖亞納教堂內部的畫作,看著這幅畫就像是人就站在教堂裡,可以感受到他的廣闊,同時裡面的細節也畫得很好,連最深處陽光灑進來一小塊的地方,都能看到牆上雕像的紋理,是一幅會想一直欣賞、看各個細節的畫。

The Town Hall, Amsterdam, 1690 By Gerritt Berckheyde
阿姆斯特丹的市政廳,很喜歡這幅畫的光線跟顏色,明亮又柔和。

Boulevard Montmartre, morning, cloudy weather, 1897 By Camille Pissarro
法國巴黎的蒙馬特大道,從這幅畫可以了解當時街道繁忙、車水馬龍。我很喜歡像這樣的印象派畫風,不經修飾的筆觸一層一層地堆疊上去,使得畫面豐富飽滿,也讓作品充滿了生命力,可以感受到熙來攘往的人潮在畫面裡流動。

Saint Geneviève provisioning Paris under siege, 1897-1898 By Pierre Puvis de Chavannes
這三幅巨大畫作,是在描述巴黎守護神聖吉納維夫為被圍困的巴黎提供物資的故事。畫的高度是465公分,當時看到覺得很壯觀,而且他是黑白的,在美術館比較少會看到單色的作品,畫家是用水性顏料、鉛筆和粉筆作畫,這樣的呈現方式讓我感覺到當時生活的絕望感。
照理來說依國際館展出的規模,應該會有很多印象深刻的作品,但一參觀完草間彌生特展,腦袋就只剩下魔幻的點點們。而且對於分享草間彌生的作品也讓我遲遲無法下筆,害怕我拙劣的文筆無法呈現出作品的魅力以及當下的震撼感,若你也喜歡接下來的作品,那親自到現場的感受會是現在的上百倍。
一到大廳映入眼簾的是草間彌生最知名的南瓜,這個圖騰是她最為人所知的作品,從2樓往下望,南瓜真的就像跳起舞來,將巨大的雕塑作品表現得很輕盈、活潑。
草間彌生從小就飽受幻覺之苦,會有鋪天蓋地的圓點與花朵襲來,將她吞噬,讓她感到非常恐懼,但只有南瓜會溫柔地跟她說話,所以對她來說南瓜很重要,是她童年的救贖,而這些是草間彌生在不同時期畫的南瓜作品。

南瓜無限鏡屋
無限鏡屋是草間彌生另一個知名作品,透過鏡子的反射,將畫面無邊無盡地延伸出去。這個鏡屋只能透過一個小孔看進去,這是第一個令我驚豔的作品,沒想到運用鏡子的反射,呈現出來的感覺卻像是進入了別的次元世界,就像是星際效應裡庫珀進到五維超正方體一樣,一眼望進去我也覺得像是掉進了五次元正方體。跟大家分享我們錄的一小段影片,有些人看了可能會覺得暈眩,再麻煩斟酌觀看。
這個作品因為只能透過小孔觀看,需要每個人輪流排隊,當時大約要排30分鐘,而且觀看還有時間限制,第一次看時被震撼到,很興奮地上下左右看了一圈後,草草拍了張照片就離開了。走到下一區,Dean一直很扼腕剛剛沒錄影片,躊躇很久,想到下次不知道何時還能遇到這個展,就回去再排了30分鐘XD,不知道大家看完影片有什麼感覺?歡迎留言跟我分享☺️

高達 6 米像章魚般的黑色觸手覆滿黃色圓點
接下來是第二個讓我感到震撼的作品,觸手像章魚般佈滿整個房間,進到這個房間就像是進到她的世界裡,無限的圓點從四面八方擴展開來,像是要把自己吞噬掉。跟大家分享我們在這個房間的感受,這個影片有些人看了可能會覺得暈眩,再麻煩斟酌觀看。
草間彌生的雕塑作品們,看起來像是不屬於這個世界的藝術,好喜歡這種奇形怪狀、迷人的創作品。
接下來兩個影片都是無限鏡屋系列,一樣是圓點,但以非常不同的方式呈現。影片有閃光及暈眩畫面,有些人看了可能會覺得不舒服,再麻煩斟酌觀看。
其實在參觀草間彌生特展前,我是不認識這個人的,只知道她的南瓜作品很有名。但Dean一看到就很激動地說一定要看這個展覽,我就覺得:好吧!順便看看好了。但在參觀完後,覺得她的世界真的好不一樣,很多特殊的形狀與畫面,營造出意想不到的沉浸感,她的偏執給人一種很「不一樣」的感覺,於是結束後就特別上網看了很多她的資料跟生平。
草間彌生約10歲時,開始被大量幻覺困擾,並時常有自沙企圖。她留有當時為母親畫的鉛筆畫,畫中就已充滿了小圓點,這些波卡圓點正是她後期作品的主軸,而也是因為透過藝術創作才緩解了她的恐懼。她說:「若不是因為創作,我可能早就自沙了。」
看著她迷人的作品,很難想像這些在我們眼裡出現的夢幻場景,對她來說卻是恐懼與痛苦的幻相,這一幅幅的藝術作品,也是她讓自己不要發瘋的療癒過程,這個高齡96歲的超級阿嬤,用她藝術作品度過了充滿熱血、爭議、痛苦與夢幻的一生。
此次草間彌生在墨爾本的展覽展出了將近 200 件的作品,是澳洲舉辦過規模最大,也是全球至今最全面的回顧展之一,讓我們能夠從不同的時間軸認識這名藝術家,非常過癮,她的作品真的需要親臨現場才能感受得到啊!最後跟大家分享我很喜歡她說的一段話:
「我們的地球只是宇宙萬千星辰的其中一點。圓點是通往無限的途徑。
當我們透過圓點抺去自己的身體和自然,我們便能夠與周遭環境合而為一。」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都不孤單,都是圓點的一部分🫧。
若喜歡這篇文章,歡迎按讚、收藏,如果對內容有疑問,或是想分享你的旅程,歡迎留言與我們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