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外在的集體沉默,內在的歡慶與淨化
與我們熟悉的熱鬧、歡慶型節日不同,巴厘島的寧靜日(Nyepi)卻以完全的靜默與禁慾為特色。更奇妙的是,這樣的傳統不僅被保留至今,還能在以穆斯林為主體的印尼國度中,被一座近九成居民信仰巴厘印度教的小島完整實踐。
每年 寧靜日(Nyepi) 當天,整座島停止活動一天——從機場關閉、交通停駛、店家休息,到燈火熄滅,島上的人們共同思索人、神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Tri Hita Karana)。
實際體驗後,更能感受到當地人如何努力維持這三者間的平衡,以及那份信仰所承載的重量。
這次想分享的,是我在讀一篇名為:從維持自然永續與社會和諧的角度來看巴釐島寧靜日的哲學意義〈The Philosophical Meaning of Nyepi Celebration in Bali from the Context of Maintaining Natural Sustainability and Social Harmony〉的研究時,特別有感的一段思考:
如果我們從「永續」與「和諧」的角度重新審視這個節日,它是否其實超越了宗教本身,成為了一種人類共同的價值?
📖論文分享:寧靜日的哲學具體實踐自然永續與社會和諧
這篇論文分析了 Nyepi 背後的哲學意涵,並指出它實際上正透過「禁行」、「禁火」、「禁作」、「禁樂」四大戒律,在具體實踐自然永續與社會和諧。
🌿 自然永續的部分
在 Nyepi 當天:
- 陸海空交通全面停駛
- 所有燈火與電器皆需關閉
這不僅使碳排放大幅下降,也顯著減少能源使用與空氣污染——人為活動暫停一日,卻意外地給自然一個喘息的機會。
🤝 社會和諧的部分
Nyepi 當天,全島居民不分宗教與國籍,都會主動遵守規範,形成一種難得的跨宗教、跨文化的共同紀律。
更特別的是,維護秩序的並不是荷槍實彈的警察,而是身穿傳統服飾、不配槍的社區守衛——Pecalang。他們是文化的守護者,不靠強制,而是以社群的信任與共識維繫這一天的寧靜。
🧘♀️結論:不只是安靜,更是與自然和社會的對話
Nyepi 的四大戒律——禁火、禁作、禁行、禁樂,不只是宗教上的規定。
當我走在那座島上,實際參與、也親自訪問當地居民時,深刻感受到: 即使我們來自不同信仰背景,大家卻都努力遵守,共同維護這片屬於信仰與自然的寧靜。
對我來說,Nyepi 不只是宗教儀式,更像是一種普世價值的提醒——提醒我們去尊重與神的連結、與人的關係、與自然的對話。
也許,在這個充滿喧囂與即時回應的時代,能夠「選擇靜默」,本身就是一種勇氣,也是一種智慧。
比起燈火喧天的節日,我更記得這場靜默的節慶如何帶來內在的清理與沉澱。
文章來源
Arsawati, J., Subadra, I. N., & Sudarma, P. (2018). The philosophical meaning of Nyepi celebration in Bali from the context of maintaining natural sustainability and social harmon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IJCIET), 9(8), 1250–1254. Article ID: IJCIET_09_08_125. Retrieved from http://iaeme.com/Home/issue/IJCIET?Volume=9&Issue=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