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墨聊天室-心情雜談(23)婆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這也是我感謝日記中很重要的一環,結婚這十幾年對我婆婆的感謝。結了婚的女人誇獎老公那是曬恩愛,但我今天想曬婆婆。對,我就是想炫耀一下我的婆婆。她是神隊友,讓我在婚姻這條路上心無旁鶩地愛我老公。不必跟長輩在那邊神仙鬥法,拚個你死我活。以下不會討論到夾心老公,因為我老公不曾為了婆媳問題成為夾心,所以就純粹以媳婦跟婆婆之間的互動為依據來討論啦~以下的分享有個大前提,就是距離。距離肯定能增加美感,減少彼此摩擦的機會。如果可以,請務必嘗試跟老公搬出原生家庭。


  有一次我跟老公準備回他媽媽家,突然被家中作客的長輩叫住。

「妳怎麼穿這樣回婆婆家啊?」長輩誇張的語氣彷彿他這輩子沒看過別人這種裝扮去婆家,但我只是穿著短袖、短褲而已,沒有什麼驚世駭俗的衣著。

「怎麼了嗎?我婆婆也是穿短褲迎接我啊!而且她從來沒要求我要穿怎樣。」後來我問婆婆她會不會覺得穿短褲太隨便,她卻只是搖搖手笑著對我說:「回來穿得舒服就好了,我自己也很常穿短褲啊!這又沒什麼。」我心裡一面開心,一面覺得鬆了口氣。結婚初期每次跟婆婆聊天時就好像在試探她底線一樣,不知道她會接受我到什麼程度。(當然,一直以「驚世媳婦」自居的我也在衡量著我能接受對方到甚麼程度。)


  我一直都是一個很有主見的人,並不會輕易因為對方身分而妥協。更甚者,我在成年之後只根據對方的行為給予尊重,並不在乎對方是否比我年長,所以那種「因為對方是長輩不管什麼事情我們先道歉再說。」的例子在我生活中不曾發生。我可以接受不同的價值觀,但不能接受對方強加他的價值觀在我身上,這點不會因為對方是長輩就表面妥協。(是,我就是做不來陽奉陰違)大概是看了很多網友乃至身邊親友分享婆媳之間的相處以及老公夾在中間卻毫無作為的經歷,我在婚前就一直進入「備戰模式」。雖然沒有預設會遇到怎樣的公婆,但是我一直覺得只要能成為朋友就好。(坦白說我覺得因為跟近江結婚就必須成為他爸媽的家人這件事情一直有點抗拒,突然出現的人要怎麼在一夕間變成家人?)如果真的相處不來,我也只能成為逆媳。(連我媽都覺得我叛逆了,我又怎麼可能在別人家裝乖?)結果我公婆對我根本沒什麼要求,我婆婆甚至只告訴我凡事我們倆開心就好,不必在乎別人都怎麼過日子。結婚至今十幾年,我婆婆依舊對我們倆只有這一個期望,希望我們兩個人把日子過好、身體健康就好。


  在其他親戚一直催我們生孩子的時候,我公公就先講話了。「我都不著急了你們催什麼催,不要嚇到我家媳婦。」而我婆婆從來不要求我跟著做她會做的事,無論是家族祭拜或是家裡大小事,只要我說我不做,她就尊重我。我家的長輩聽見我回婆家不會主動要求洗碗下廚等等的事,一直說這樣很不好,媳婦就是要勤奮一點。我覺得很疑惑,為什麼去到婆婆家媳婦就一定要做家事?自己養了幾十年的兒子回到家都不想幫忙了,為什麼要要求平白得到的媳婦去作那些事?我的原則是「回老公娘家不要比老公更忙」,這是他熟悉的家,他知道怎麼把他的家事做好,我只是客人。如果我老公忙不過來,喊我去幫忙,我就會移動我的屁股了。


  話雖然是這麼說,但我在婆婆家也不是養尊處優、要人服侍的女王陛下。正因為我婆婆非常尊重我,所以只要她開口要我幫忙,我都會去幫忙。她總是先從自己兒子使喚起,頂多讓我幫忙端菜、收碗盤,結婚近十年我不曾在婆家洗過全家的碗筷。我只要手一伸向水龍頭,我婆婆就會說「你放著就好,晚點我洗,你去看電視。」我也不會假裝客氣,我會接受他的好意,向他道謝之後就去看電視。(近江自己也在看電視,我獻甚麼殷勤?)每次回婆家婆婆都會煮乾麵給我吃,明明只是普通的食材跟煮法,但我總吃得津津有味。乾麵配上炸排骨,打趴所有我在外面吃過的麵攤。我總是一邊吃,一邊讚嘆婆婆的好手藝。(然後他就會很不好意思的說「唉唷!媽媽都隨便亂弄欸!他們都吃膩了。你喜歡就好。」)在我大快朵頤時,婆婆會端上一盤毛豆給我吃。那是我從前誇了一次好吃,之後每次要回去她就會為我買一份。感受到婆婆如春風般的關愛,我想當驚世媳婦都無法啊!婆婆跟我相處就像朋友一樣,彼此尊重、關心,所以我回去時總會想跟她聊聊天,傾聽她的煩惱。跟他道別時,我也會送上擁抱,希望他能感受到我對他的關愛。婆婆說她遇上了很疼愛她的婆婆,所以希望自己也能這樣對待媳婦。而我對待別人總是鏡像反射一樣,別人對我好我就以禮相待,所以我也是以同樣的心情對待我婆婆。在外面逛街時會想幫她添幾件衣物,有什麼好吃的也會跟她分享。等我回過神後,已經從暴躁的刺蝟變成溫順的小貓了,這是收服人心的最高招啊!!!!


  我並不覺得我婆婆把我當自己女兒在疼,我覺得她就是把我當一位朋友在對待。我回去的時候,感受到的是她愜意、體貼的待客之道。我認為公婆把媳婦當女兒看待未必是好事,因為他們未必真的疼女兒。從來沒有一起生活過的人要突然拴在一起像家人般相處是很困難的,因為就算是長年生活在一起的家人也經常有摩擦、衝突。與其冒著把褲底撐破的風險跨這麼一大步,不如正常的跨出一步,先把對方當作朋友來對待。當朋友的壓力比較小,也比較不會一不注意就做出逾矩的事,你會提醒自己尊重對方的底線。我並不是覺得和公婆成為真正的一家人是不可能的,但我覺得人跟人相處都該拋去尊卑觀念。不要因為自己是長輩就覺得對方應該巴結、討好,也不需要因為是晚輩就自覺矮人一截。沒有哪種關係是絕對能維繫得長久的,但如果能夠互相尊重,無論是家人或朋友,都能交往得久而相安無事。婆婆近幾年經歷了手足離世、小兒子跟老婆鬧離婚、身體機能退化甚至是伴侶間相處的長期問題,但始終在哭泣過後就堅強起來,破涕為笑。他那麼瘦小的一個人,幾十年來一直為這個家庭縫縫補補的從沒善待過自己,希望他接下來能夠身體健康,更加善待自己,我也會像他疼愛我那般疼愛他。



本週歌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Onemore玩墨的家常話
14會員
277內容數
習慣用文字記錄生活,抒發情緒。被文字療癒,希望也能透過文字溫暖他人。幽默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即使越寫越嚴肅,也不忘提醒自己保持點幽默感。分享影劇心得多少會涉及劇情,不想被爆雷的讀者們請看過作品再來同樂。偶爾會放閃,請自備墨鏡。
2025/04/28
「來,現在開始,注意!」最近把《家族計畫》看完了,短短6集,蠻過癮的。整體來說算是爽劇,但第一集的鋪陳感覺有點略長。(會覺得略長就表示劇情不太紮實,才會看著看著覺得時間過得有點太慢。)很多人不是會說甚麼「熬過前面幾集就好看了!」這種話嗎?這部劇還真的有點給我這種感覺,好險只有第一集是這樣。
Thumbnail
2025/04/28
「來,現在開始,注意!」最近把《家族計畫》看完了,短短6集,蠻過癮的。整體來說算是爽劇,但第一集的鋪陳感覺有點略長。(會覺得略長就表示劇情不太紮實,才會看著看著覺得時間過得有點太慢。)很多人不是會說甚麼「熬過前面幾集就好看了!」這種話嗎?這部劇還真的有點給我這種感覺,好險只有第一集是這樣。
Thumbnail
2025/04/14
人的適應力真是不能小看。在能力範圍內,活出最舒適的樣子,是我們的目標。
Thumbnail
2025/04/14
人的適應力真是不能小看。在能力範圍內,活出最舒適的樣子,是我們的目標。
Thumbnail
2025/04/07
我終於也看完我們家IU的最新作品了,好不容易熬到全部完結才追,但我想奉勸各位,這部劇並不適合一口氣追完。一天看個兩集還可以,忍的了的話一星期看兩集更好。如果像我們一樣一天追個四、五集甚麼的,你每天睡前都會有種淚腺被榨乾的疲累感。經過昨天一夜的休息,我的眼睛還在痠痛著,還沒恢復過來。
Thumbnail
2025/04/07
我終於也看完我們家IU的最新作品了,好不容易熬到全部完結才追,但我想奉勸各位,這部劇並不適合一口氣追完。一天看個兩集還可以,忍的了的話一星期看兩集更好。如果像我們一樣一天追個四、五集甚麼的,你每天睡前都會有種淚腺被榨乾的疲累感。經過昨天一夜的休息,我的眼睛還在痠痛著,還沒恢復過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女人說,「我太幸福了,娘家人、婆家人,人人都成就我,就好像天天提錢出來花,如果沒有趕緊賺錢存回去,我怕有一天存款不足或是用光,日子要怎麼繼續下去。」 女人前世廣結善緣,投生在佛化家庭,又嫁入秉性正直善良之家,每一個人的存在彷彿都是為了成就她。 小時候,女人就跟著媽媽出門做志工,善的種籽已
Thumbnail
女人說,「我太幸福了,娘家人、婆家人,人人都成就我,就好像天天提錢出來花,如果沒有趕緊賺錢存回去,我怕有一天存款不足或是用光,日子要怎麼繼續下去。」 女人前世廣結善緣,投生在佛化家庭,又嫁入秉性正直善良之家,每一個人的存在彷彿都是為了成就她。 小時候,女人就跟著媽媽出門做志工,善的種籽已
Thumbnail
不分年齡差距、不管國籍種族,更不用說性別星座,只要是情人相處就會有情緒問題,不可能天天上演你儂我儂、甜言蜜語的情節,所以即使俗話說:「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也難免會有嘻笑怒罵、口出惡言的時候;打打罵罵教孩子,吵吵鬧鬧過日子,知輕重有分寸就好。這些日常往往是將來點點滴滴的串串回憶。 說起人類
Thumbnail
不分年齡差距、不管國籍種族,更不用說性別星座,只要是情人相處就會有情緒問題,不可能天天上演你儂我儂、甜言蜜語的情節,所以即使俗話說:「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也難免會有嘻笑怒罵、口出惡言的時候;打打罵罵教孩子,吵吵鬧鬧過日子,知輕重有分寸就好。這些日常往往是將來點點滴滴的串串回憶。 說起人類
Thumbnail
又-從頭看了一次 “ 不夠善良的我們 " 。 只是碰巧。 也很碰巧的剛好有婆媳的話題,現在聽到很多婆婆很是疼愛媳婦,卻..也還是有婆婆總是挑戰媳婦的。 還是那句老話~女人,為何總是為難女人。 為何結婚前是一個樣,結婚後又是一個樣。 不僅僅是男人這樣,女人...也這樣。 進門前,女
Thumbnail
又-從頭看了一次 “ 不夠善良的我們 " 。 只是碰巧。 也很碰巧的剛好有婆媳的話題,現在聽到很多婆婆很是疼愛媳婦,卻..也還是有婆婆總是挑戰媳婦的。 還是那句老話~女人,為何總是為難女人。 為何結婚前是一個樣,結婚後又是一個樣。 不僅僅是男人這樣,女人...也這樣。 進門前,女
Thumbnail
婆媳相處一直是家庭中的熱門話題,但抱怨無助於解決問題。正確的溝通才是正解
Thumbnail
婆媳相處一直是家庭中的熱門話題,但抱怨無助於解決問題。正確的溝通才是正解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這個書名,但是看到內容有關親子與婆媳,這兩種完全不在我人生清單中的關係時,還猶豫是否要推薦這本書,不過,當我看著書稿中,以手寫字體設計的讀者信件以及與作者回覆的文章,我竟然得到了作者在序言裡提到的「照見自己」───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這個書名,但是看到內容有關親子與婆媳,這兩種完全不在我人生清單中的關係時,還猶豫是否要推薦這本書,不過,當我看著書稿中,以手寫字體設計的讀者信件以及與作者回覆的文章,我竟然得到了作者在序言裡提到的「照見自己」───
Thumbnail
我和大嫂一直是很聊得來的朋友。回婆家我們只要一個眼神好像就能明白對方的苦衷。這種默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也記不清了,在我還沒有孩子之前,我跟這兩位叫我嬸嬸的小女孩就很投緣,可能是我每次回家就是陪她倆玩。
Thumbnail
我和大嫂一直是很聊得來的朋友。回婆家我們只要一個眼神好像就能明白對方的苦衷。這種默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也記不清了,在我還沒有孩子之前,我跟這兩位叫我嬸嬸的小女孩就很投緣,可能是我每次回家就是陪她倆玩。
Thumbnail
婆媳關係,真的是長久以來屬於女性間最難的一項考題,特別是對已婚女性來說,要跟男方媽媽用什麼相處方式真的是沒有標準答案,更沒有一套固定模式供參考,所以真的很考驗自身的智慧、修養及伴侶的態度。雖然之前有分享過一篇婆媳文化,但婚後生活總會經歷大大小小的事情而有所體悟......
Thumbnail
婆媳關係,真的是長久以來屬於女性間最難的一項考題,特別是對已婚女性來說,要跟男方媽媽用什麼相處方式真的是沒有標準答案,更沒有一套固定模式供參考,所以真的很考驗自身的智慧、修養及伴侶的態度。雖然之前有分享過一篇婆媳文化,但婚後生活總會經歷大大小小的事情而有所體悟......
Thumbnail
婚姻是一生一次的大事,而伴隨而來的婆家或娘家問題,一直都是讓很多夫妻頭痛的話題。婆家好或是娘家好,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我認為每個家庭都應該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礎上建立起自己的空間。 首先,可能讓大多數媳婦聞風喪膽的婆家問題......
Thumbnail
婚姻是一生一次的大事,而伴隨而來的婆家或娘家問題,一直都是讓很多夫妻頭痛的話題。婆家好或是娘家好,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我認為每個家庭都應該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礎上建立起自己的空間。 首先,可能讓大多數媳婦聞風喪膽的婆家問題......
Thumbnail
當婆婆、媳婦、先生分別不同時間來到心理諮商室⋯
Thumbnail
當婆婆、媳婦、先生分別不同時間來到心理諮商室⋯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