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財經皓角-25.04.14
**美股剛回穩,川普又釋放新關稅訊息引發不確定性。 *投資人剛擺脫美中貿易緊張,週末又開始緊張。*美股週五集體收紅,本想慶祝動盪結束。
*多項電子產品關稅剛豁免,盤未開川普又宣布半導體關稅細節。
*川普推文否認豁免,商務部長也表示將涵蓋更多電子產品。
*市場混亂,不知該信命令、文件,還是推文。
**標普大跌顯示外部衝擊,市場波動劇烈難以預判。
*上週波動大:一週內標普曾漲9.5%、跌3.5%。
*債券、黃金、美元波動同步加劇,方向難抓。
*股市劇烈波動,難以短期操作,猶如雲霄飛車。
*近期市場波幅已超過2020年疫情,接近2008金融海嘯等級。
*股市劇烈震盪,對長期投資者是一種洗禮。
*觀察SPY,波動率飆升至70%以上,甚至高於比特幣。
**資產風險重新排序,債券與股票波動高於比特幣。 *比特幣反而成為波動度較低的資產。
*股票從風險資產轉為高風險資產,債券也不再避險。
**美股情緒綁定川普,建議投資人回歸長線思維。
*目前市場情緒高度跟隨川普動向。
*短期難預測,宜回看景氣與估值。
*景氣下行就擴大買進,估值下降也應加碼。
*川普政策具遞減效應,過去喊話經驗已證明。
**市場進入投降階段,參與意願極低。
*小摩「市場投降指標」來到-4.25,達極度投降區。
*法人、散戶都出現「不想再玩股票」的情緒。
**歷史上高投降情緒時期常伴隨系統性衰退。
*例如2022升息、2020疫情、2008海嘯、1974石油危機、1932大蕭條。
*目前不能保證股市沒空間下跌,但情緒偏保守。
**川普政策反覆無常,讓市場難以安心。
*週末CBP公布20項豁免清單,本是台股利多。
*川普推文否認豁免,打亂市場解讀。
*行政命令與推文互相矛盾,形成雙重訊號。
**鴻海回應表示部分商品已獲10%關稅豁免。
*HTS編碼20項已獲對等關稅豁免。
*目前從中國出貨至美國仍多為課10%。
*芬太尼關稅是否適用,須由美國海關判定。
**豁免範圍集中消費性電子,傳產未受惠。
*智慧手機與手錶約課10%。
*藍牙音箱、耳機、主機板課20%以上。
*傳產產品未列入豁免清單。
**產地轉移勢在必行,蘋果供應鏈將重組。
*蘋果未來供美iPhone可能轉至印度,中國供應中國市場。
*但目前中國仍佔80~85%產能,轉移需時間。
**川普雙軌策略同時安撫與打壓。
*一方面安撫消費者不必囤貨,通膨不會失控。
*一方面強壓製造業,推動供應鏈撤出中國。
*政策變來變去,但戰略方向始終一致。
**川普關稅政策有四大目標:
*迫使產業離開中國,降低美國風險。
*避免美股暴跌,維持市場穩定。
*收取部分關稅,為減稅政策鋪路。
*推動半導體回流美國,實現供應鏈自主。
**川普最終戰略為全面製造回流美國。
*無論中國、越南、印度製產品,在他眼中都不夠美國。
*短期豁免清單只是為避免市場恐慌。
*長期政策將逐步推動四年計畫,拉回供應鏈。
**市場困惑源自川普話語與實務不一致。
*CBP數據顯示課10%,川普推文稱課20%。
*美國海關、投資人無所適從,恐爆罷工潮。
**電子製造為關稅主戰場,美國將全面整頓。
*美國目標是美國人買的貨在美國製。
*接下來觀察各國談判與稅率調整進展。
*海關壓力大,最不爽的恐是美國海關自身。
**蘋果供應鏈遭關稅衝擊,印度成替代基地。
*中國出貨iPhone至美國課20%芬太尼關稅,鴻海受影響。
*郭明錤指iPhone銷美機種已改由印度出貨,但產能僅占10%。
*農曆年後開始備貨,過去兩月中國大量出貨,美國現有兩個月庫存。
*iPhone 16搶購後6月恐稀缺,iPhone 17 Q3登場。
*鴻海在中國設廠壓力大,台商受到波及。
**美國關稅豁免政策矛盾,實務執行混亂。
*原9903.01.32條款曾提供台商豁免,新清單卻與之抵觸。
*有些商品錯列、捐贈與文化商品分開分類。
*等於海關有兩套準則,還要看川普是否再調政策。
**各類商品關稅細節揭露,美中貿易成本上升。
*美國目前對鋼鐵、鋁、汽車零組件課25%。
*中國製商品不論台日企業皆課20%,最高可至125%。
*電子產品多數課20%,如筆電、智慧型手機。
*注射器課245%、鋰電173%、玩具145%、維生素C 145%。
*兒童讀物課0%,手機雖基礎稅為0%,但芬太尼加成至20%。
**中國商品受全面衝擊,目前是在產能未撤之前,暫時享有短期豁免。
*中國對美報復力道有限,政策六大方向成效不一。
*中國暫不加碼關稅,僅發出美旅遊警訊。
*未見明顯拋售美債,近期波動推測是來自對沖基金。
*稀土管制、留學限制、服務貿易報復仍在觀望。
**美國靠服務業維持全球貿易優勢,可能成中國反制目標。
*美國對中國商品順差,中國對美則多數為製造品。
*美國靠授權、顧問、串流、金融等無形服務維持貿易權力。
*美服務業出口近1兆美元,其中商業與金融服務為主。
*微軟、Visa、Meta、Netflix過半營收來自海外。
**中國限制美服務業收入或成潛在報復措施。
*反壟斷調查可能針對Alphabet、Meta等科技巨頭。
*中國也擬限制好萊塢電影上映,重創其在中票房。
**川普對科技與影視報復反應冷淡,政治立場分歧明顯。
*科技與影視巨頭多支持民主黨,川普或無感。
*川普對好萊塢早有不滿,可能樂見其受創。
**美中角力持續深化,報復工具有限但戰略意圖明確。
*中國報復有限,但可影響民主黨票倉企業。
*川普關注本國供應鏈安全,未必在意股市短期反應。
**面對市場劇烈波動,心態與現金配置更為關鍵。
*近期行情波動劇烈,投資人心情起伏大,猶如參加無終點比賽。
*部分人高歌猛進,部分人停損離場,部分人雖稱長期投資卻無法忍受波動。
*最大敵人不是消息面或經濟數據,而是比較心態。
*除了短線交易者,多數人無法完全避開外部性衝擊。
*若能在景氣高檔預留現金,在低檔執行配置,才能真正掌握機會。
**比較心態無益,應專注自身策略與初衷。
*確認面對衝擊時的應對策略,堅持原始計畫即可。
*市場波動終會平息,長期仍應回歸景氣判斷。
**外部性衝擊提供短期機會,配置需因應資金與風險。
*景氣仍擴張但外部衝擊已現,重倉仍應留待景氣反轉時期。
*若能冷靜應對衝擊,代表投資已具備成熟心態。
*重點在「how」而非「why」,應思考如何應對現況,而非追究原因。
**長期投資應建立標準作業流程,遇跌仍能淡然因應。
*市場無標準答案,若每天根據訊息調整部位,將承受極大壓力。
*歷經多次波動者會淡然接受,如股東、房東、老公的比喻。
**政策不確定性下的選擇:選市與選股策略並存。
*選市不選股:降低海外比重,增加美國大盤權重。
*選股不選市:挑選EPS穩健、具長期競爭力的領頭企業。
*如台積電遭外部性影響提供長期買點。
**七大科技巨頭估值壓力大,但EPS成長動能仍強。
*七巨頭2025年EPS預估年增16%,遠優於其他493家企業。
*即便估值下修,獲利能力仍為市場領先者。
**整體EPS仍有上修空間,關鍵在是否調降預估。
*金融股Q1成交量大,財報預期亮眼。
*標普500 EPS全年預估續創新高,需觀察關稅是否壓縮獲利。
**政策變化快,核心趨勢不變:供應鏈回流與地緣競爭。
*川普晚間再度放話,市場轉折可能瞬間發生。
*電子產品關稅不確定性高,政策仍推動供應鏈回美方向。
*稀土戰與文化戰可能接續登場,需持續觀察後續發展。
**估值回調帶來機會,長期投資應回歸基期與基本面。
*可從市場面、基期面觀察,判斷何時建立長期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