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讀《深度工作力》,有好多共鳴。如果你跟我一樣,是每天用雙手創作的工作者,這本書其實有很多值得實踐的地方。
不是要我們一口氣變超有效率,而是提醒我們:「真正重要的創作,需要專心才能出現。」我想記下幾個對我特別有感的點,也分享給你們。如果你也在走手作這條路,或許會有些共鳴。
Deep Work 深度工作力
1|專心做一件事,才有機會做得好
做手作其實不能心不在焉。無論是鉤針、皮雕、刺繡、陶藝,細節會說話。但我們也常常被打斷,打開手機、切去回訊息、逛社群…。 書裡說「深度工作」就是在沒有人打擾的狀態下,專心做高難度的事。你會發現,當你真的全心投入,產出的品質和速度都完全不同。
我開始練習:排出一段只做創作的時段,手機遠離我、關掉所有通知、桌面整潔、音樂輕輕地播放。這段時間,就是留給作品的。
2|不是做很多事,而是做對的事
我們每天都有很多雜事:回私訊、拍商品照、寄貨、記帳、發文…...,但那些都不等於「創作」。
《深度工作力》提醒我,要把最精華的時間,留給「真正能讓你技術成長、產生價值」的工作。所以我現在會先安排早上做需要腦力的創作(像是設計新圖樣、準備課程、寫教案),下午再處理淺層工作(例如回留言、剪片、拍攝側拍等等)。這樣做下來,雖然事情一樣多,但感覺更踏實、有進展。
3|規律,不是限制,而是讓創作更順的節奏
以前我不喜歡被規定「什麼時候要創作」,但後來發現,設定一個固定創作的節奏,反而幫助我更快進入狀態。
像我會在每天早上固定泡咖啡後坐下來練習15分鐘小作品,有時是練線條、有時是試針法。這段時間像是「熱身」,也像是在跟自己說:「我們開始了。」你也可以找一個屬於自己的啟動儀式:點個香氛、放喜歡的音樂、整理一下工作台,都是好方法。久了,大腦會記得這個習慣,很自然地就進入創作狀態。
4|手機,不是不能用,是要會用
這點我超有感。手機真的很容易讓我們「只滑一下」,就一小時過去。
所以我開始在創作時間把手機放遠一點、或是關閉所有通知及聲音。真的有事情,就安排一個下午的時段集中回訊息和上架、經營社群等事。我也不再逼自己「隨時都要回訊息」,反而更有餘裕地好好回應、整理自己的節奏。

最後想說:創作需要的不是更快,而是更深。
做手作,很多時候不是比速度,而是比誰更能在作品裡注入心思。
我們不像機器可以24小時不間斷,我們需要專注、需要呼吸,也需要時間來讓技藝成熟。如果你也有一段時間覺得自己在忙,可是沒產出什麼;或者常常被打斷、難以進入狀態,也許可以試著留一小段時間,關掉通知、收拾一下桌面, 讓創作重新變成一件有節奏、被重視的事。
這本書提醒我:真正能讓人長出價值的,不是做得快,而是做得深。
希望這篇小小心得,也能陪你在創作路上,找到屬於你的深度時光。
當你讀完這篇心得,如果對 《Deep Work 深度工作力》這本書產生興趣,想要親自翻閱感受作者的文字,不妨透過以下連結購買:
這是我的蝦皮分潤連結,如果你透過這個連結購買,蝦皮會回饋給我一小部分分潤,不會影響你的購買價格,但能幫助我持續創作更多內容,分享更多實用的閱讀心得。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其他購買方式,最重要的是在專注中找到自己持續前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