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雪球—巴菲特傳(The Snowball: Warren Buffett and the Business of Life)
作者:艾莉絲.施洛德(Alice Schroeder)
譯者:楊美齡、廖建容、侯秀琴、周宜芳、楊幼蘭、林麗冠、羅耀宗、李芳齡出版社:天下文化
筆記:
看《雪球:巴菲特傳》已經一陣子了,但是因為書本很厚,可以看書的時間又不太多,所以直到現在都還沒看完。不過最近看到的篇章,讓我產生了一些想法。
從書中可以知道,巴菲特雖然在商業投資、經濟金融方面被視為天才,但在生活自理上卻是個白癡。所以當他的太太蘇珊在小孩長大後,決定順著自己的心意,追尋自己的夢想,離開和巴菲特居住的奧瑪哈,移居舊金山後,他的生活變得一團混亂,直到艾絲翠協助打理,巴菲特的生活才慢慢回歸正軌。
書中提到巴菲特希望有更多女人照顧自己,他說:「女人很會照料自己,男人卻不太會照料自己。…」他難以抗拒被女性照顧的欲望,…(P.616)。
這段話看了讓人厭惡。其實如果有人幫你把生活點滴都照料好,你只管做自己喜歡的事,不論男女,大家應該都喜歡吧?所以說穿了,巴菲特不會照料自己,是因為不想花時間處理生活瑣事(家事),也不想學,他希望別人幫他處理好,他樂得做自己最喜歡的投資理財就好。就這方面來看,巴菲特是不可取的,所以他太太在長期照料、配合他之後,想去自己喜歡的地方、做自己喜歡的事而離開他,其實很正常。她只是學習了巴菲特的方式去生活。
這也讓我想到,臺灣在家庭照顧上,即使男女雙方都有工作,大部分還是女性擔任主要照顧者的角色。很多有家庭的男性可以全心地去追求他的事業成就,提升社經地位,因為背後有女性幫他照顧小孩、處理了家務事、生活瑣事。女性則不一樣。有家庭又有工作的女性,少有可以完全放手不管家務的情況,大部分是工作家庭兩頭燒,既然無法全力衝刺工作,當然也很難有像男性那樣的社經地位。
所以女性如果不想放棄追求事業上的成就感,有些人就會選擇不婚不生,這個或許也是造成少子化的原因之一,所以單純的撒錢鼓勵生育看起來是沒用的。
扯遠了,回到正題。這本書算是忠實地呈現了巴菲特的面貌,他在投資領域當然是大師,是很多人研究學習的對象,但是其他方面可就不一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