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2天時間把雛形完成,當然前提是累積了1~2年的研究開發,然後花了一個多月重新把大型的電漿拋光機重整,花了好幾天時間構思,購買零件。等零件到齊之後才能花2天時間把雛型完成。
你看起來別人很簡單完成的事情,你永遠不知道人家背後付出多少努力。
在沒有工作以後,時間是非常重要的成本。花了這麼長時間準備,實體化之後真不知道成本該算多少。如果一台很高單價的產品人家用很低很低的成本生產出來,我覺得那不是賺翻,那是一種本事。產品的價值並不是那些看的到的零件,而是這個本事。就跟寫程式一樣,不是寫越多越冗長越厲害,有本事用短短幾行字達成需求,那才是真本事。
電漿拋光機,原理就是將工件泡在電解液裡面通高壓電,用高壓電極把工件表面髒汙、毛邊、尖銳處轟擊掉,讓表面趨於光滑。表面可以到40奈米以下(之前拋過4奈米),高光亮、耐腐蝕性可以到1000小時以上、表面硬化、去除毛細孔後有抑菌抗沾黏的效果,重點是電解液環保無毒。說是環保無毒,人體可以直接碰觸都沒關係,但是畢竟是電化學,拋光後會有很多金屬粉末在電解液中,可以等金屬粉末沉澱後將電解液倒出循環使用。也可以讓電解液蒸發,剩下的金屬粉末在當作金屬廢棄物回收。比傳統的電解電鍍好處理多了。
這麼好的東西有沒有缺點。有,就是要形成電漿態需要巨大的能量。所以要進入量產階段,動輒需要30000W的電力需求,而且還是瞬間。這個需求沒有對於工廠來說,沒有申請高壓電,沒有建置變電站很難達成。但是這個前期投入資金太過龐大。所以如何節能就是我過去研究的重點。
總之以前想賣工廠,完全失敗。所以更改思路,覺得這個東西在台灣應該比較適合小型工作室。因為一般家用220V20A就可以使用,但是電量限制只能拋光小型的工件,如飾品手飾。我拋了一個鑰匙圈吊牌,大概需要5A的電力,拋光面積跟電流成正比,所以可以自己假想看看。
為什麼用液態拋光?因為沒有形狀限制。複雜造型很多地方無法拋光,放在電解液中就可以均勻拋光,這是任何拋光都無法取代的特性。所以電鍍電解一直有他的優勢存在。
這東西目前只能拋不鏽鋼,理論上任何材質可拋。我拋過不鏽鋼、銅、鋁、鐵、鈦。可是後來都放棄,只有不鏽鋼最穩定。其他的材質需要大量的金錢去研發配發,我沒有太多時間跟能力。配方原理很簡單,不用怕大家知道,簡單的說電解一定伴隨氧化。你用電將轟擊的瞬間,產生的高熱一定會伴隨氧化作用。當去除的速度等於氧化的速度,意味著凹點被填滿凸點被移除,所以趨於平坦。所以控制這個去除與氧化非常重要,如何控制?就是靠電壓、電流、時間、溫度、電解液成分來控制。原理很簡單,實務上很難。
原理很清楚,就知道這是蠻環保乾淨的製程。而且是原子等級的微觀世界。
當表面髒污被清除,做PVD的附著度會提升好幾個等級,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餐具耐用度很高。
當微孔都被填補,表面會趨於真正意義上的光滑,所以會有抗沾黏的效果
當表面達到微米級的光滑,細菌跟其維生的養分很難在物體上面停留滋長,細菌生命週期很短,無法大量繁殖的時候只會慢慢減少,他沒有殺菌的功能,他是從根本上提供一個不利於細菌繁殖的環境,所以是抑菌。
不過關於抗菌這件事情,大部分產品是"殺菌",大部分殺菌都是接觸式,除了紫外光或是臭氧等等。接觸式的殺菌有個盲點,就是說你放一塊食物在抗菌鋼板上面,接觸鋼板的地方不會滋長,但是食物本身還是會的。這件事情微觀來看,當你清潔不乾淨,你的殘渣跟抗菌產品接觸的地方不會滋長細菌,但是殘渣本身還是會發霉長菌。
所以清潔比較重要!表面真正的平整會比產品本身添加抗菌功能還重要!
餐具,清洗乾淨比甚麼都強。不一定需要買入什麼高單價的抗菌產品。當然他沒有不好,他在萬一沒清洗乾淨之下,多一道防護。我會認為這是需要的功能但不是必要,客人可以依自己的經濟能力做選擇。
電漿拋光機,適合小工作室、個人玩家。有喜歡的可以預訂,預定應該可以用很成本的價格來推廣。但是使用有一定的危險性,畢竟是高壓電,千萬務必小心。
https://www.facebook.com/DearChop.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