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市長蔣萬安17日晚間現身台北地檢署,參與國民黨發起的抗議活動,公開批評民進黨政府濫用司法打壓異己,並拋出「倒閣」震撼彈,呼籲立法院推動不信任案,甚至不惜讓國會改選。相較之下,台中市長盧秀燕未現身抗議,僅以「每個人有不同表達方式」回應,語意模糊,耐人尋味。這場風波不僅凸顯國民黨內部對抗爭策略的分歧,也折射出兩位藍營明星在政治定位上的微妙差異。
.
蔣萬安的倒閣提議可謂大膽且具挑釁性。他以「個人身分」站出來,強調身為國民、台北市民及三子之父的立場,試圖將抗議訴求提升至全民層次。然而,倒閣並非易事,需民眾黨同意,且可能引發政治動盪。正如財經網美胡采蘋分析,倒閣若導致國會改選,民眾黨恐因民調低迷失去席次,難以配合;即便成功,對賴清德政府傷害有限,反可能讓民進黨獲得重選正當性。蔣萬安此舉看似義憤填膺,實則風險極高,難免令人質疑其背後動機:是真為司法不公發聲,抑或為個人政治資本加分?作為藍營新生代領袖,蔣萬安或許試圖以強硬姿態鞏固黨內支持,為未來更高政治舞台鋪路。
.
反觀盧秀燕,她的低調回應頗具政治智慧。盧秀燕未現身北檢,僅表示對群眾站出來「很感動」,並以「不同表達方式」輕巧帶過,避開直接表態支持或反對倒閣。這顯示盧在敏感議題上選擇謹慎,避免捲入高風險的政治對抗。盧秀燕近年在台中執政穩健,民調居高不下,被視為藍營2028大位熱門人選。她無需如蔣萬安般急於展現強硬姿態,而是以穩健形象累積政治能量。盧的回應雖模糊,卻也留有餘地,既不否定黨內抗爭路線,也不輕易站上火線,顯示其高超的政治平衡術。
.
這場風波反映國民黨內部的路線分歧:激進抗爭與穩健執政的抉擇。蔣萬安的倒閣提議或能激發藍營支持者熱情,但若操之過急,可能讓國民黨承擔政治動盪的罵名;盧秀燕的低調則更符合中間選民期待,卻可能被批評缺乏擔當。兩人的不同選擇,實為藍營未來方向的縮影。無論如何,司法公正的爭議若持續延燒,國民黨如何平衡抗爭與執政,將是影響其2026、2028選情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