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中我們細品了 Bjorn 充滿趣味又發人深省的寺院生活、以及對呼吸的運用及領悟,最後,讓我們聚焦在他從佛陀那裡得到的三個珍貴禮物,以及這三個禮物如何在 Bjorn 人生的困頓中,為他點亮前行的道路。
第一個禮物:不要相信你的每一個念頭
在《我可能錯了》這本書中,「不要相信自己的每個念頭」是貫穿全書的重要觀念。Björn 透過他作為森林僧侶的修行經驗,以及他後來身患漸凍人症的歷程,反覆地傳達這個訊息:我們的念頭不等於事實,我們的內心聲音不一定值得全然相信。
這句話看似簡單,卻直指現代人苦惱的核心。我們每個人每天腦海中閃過上萬個念頭:懷疑自己、批評他人、預設災難、後悔過去、焦慮未來。比約恩指出,這些念頭就像是一場場內心的小劇場,很多時候,它們並不真實,但我們卻總是毫無戒心地無條件地相信它們。
Bjorn 表示,腦海中的像馬戲團猴子一樣跳來跳去的種種念頭,並非總是理性,更遑論真實。浮現的各種念頭並不是問題,但如果我們把自己的身分認同和這些念頭綁定在一起,就麻煩大了。這些念頭有些來自於固著的過往經驗,有些來自於社會文化的植入,或者受當下情緒刺激而生,非常有可能是帶著偏見的、值得懷疑、甚至無益於現狀的。更何況念頭只是腦內對感官體驗的詮釋和反應,並不是現實本身。不帶覺察地無意識跟著念頭起舞,極可能造成對自身和周圍世界認知的扭曲。
當 Bjorn 中年還俗,遭到現實重錘的打擊而罹患憂鬱症時,「不要相信你的每個念頭」成為對抗無邊黑暗的救命咒語。Bjorn 描述,當時腦中各種惡毒的聲音讓他覺得自己徹底完蛋了,事情永遠不會變好,永遠不會被接納:「我永遠交不到女朋友、永遠不會有家庭、我永遠找不到工作,也永遠買不起房子或車子。不會有人想跟我在一起。十七年來,我一直在精神成長上努力,而這就是我的下場。」徹頭徹尾悲慘的絕望。他形容自己像手持一把木劍、頭戴報紙做的小頭盔進入森林,要迎戰一隻噴火的龍。腦海中唯一的聲音震耳欲聾:「一切只會越來越糟。」而他完全無法與之抗衡。
他自述從來沒有像這段時間這樣有動力不相信自己的每一個念頭。因為儘管那些令人生畏的黑暗念頭很有說服力,但先前所學和修行的一切,仍然提供了細小的救命索。就算內心和周圍一片黑暗,仍然可以透過冥想找到一個休息的地方、喘息的空間。雖然無法將注意力持續轉移到自己的呼吸上,可怕的念頭會在每一次呼吸後頑固地再次出現,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後,終於有時可以撐住連續兩次的呼吸。十八個月後,他才終於看見了曙光。
這段經驗也讓他在確診漸凍症(ALS)之後更快地找回自我,沒有被恐懼擔憂憤怒哀傷所吞沒,他動用在寺院生活中累積的所有內在資源,審視這些念頭的來源與真實性,不讓自己被恐懼所完全掌控。用抽離的角度將念頭視為一種現象,可以被觀察,可以被理解,但不一定需要完全相信並付諸行動。這份智慧,讓他即使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依然保持內心的清明與安寧。
第二個禮物:無常
Bjorn 在書中提到,在他出入寺院修行的前期,他每天都覺得撐不下去了想要放棄,而當時的住持塔南總是微笑地看著他,給他一袋溫豆漿,和煦地對他說:「好好睡一覺,或許明天你就會覺得很不一樣呢~」而正如塔南所言,第二天醒還後他的確覺得自己又能繼續修行生活了。這是他對無常最初的體會:血肉之軀的我們,不會永遠都在最佳狀態,但也不會永遠卡在爛泥之中,學習接納自己的高峰與低谷,認識到起起落落循環往復才是世界運行的底層邏輯,將讓我們更能平靜地看待所有的得與失並接受所有的不確定性。
關於不確定性的接納在寺院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課題,每天誰也料不准的餐食內容、無從選擇的合作夥伴和任務、來來去去的僧侶友伴、以至每個月固定舉行的火葬法會等等,在在提醒著,我們只是世上的過客,隻身而來,孑然而去。沒有什麼抓得住,留得下,不管是熱愛的、痛惡的、眷戀的、恐懼的,一切終會過去。困頓痛苦時,This too shall pass, 是對救贖的盼望,是滅頂波濤中的一線生機,而沉浸幸福時,This too shall pass 更標誌出一期一會的美好,提醒我們感謝機遇之恩、相守之幸。
將 ”This too shall pass” 刻在戒指上是全書最浪漫的章節,正因為無從得知明天和死亡誰先到來,我們更覺知地珍視當下,把握相依相持的每一刻。更為唯美的是,Bjorn 當時的伴侶也有著相當成熟的靈魂,完全懂得且真心欣賞這被戒指商評為史上最不浪漫的刻字,真是千年難遇的知己啊~
當他經歷從健康到疾病的劇烈轉變,無常的利刃刀刀見骨地剉磨他的生命,然而他明白,如同每天升起的太陽終將落下,健康的身體也終將走向衰敗,這是宇宙運行的法則,無人能夠抗拒。如他在書中所說,”The nature of the body is to become sick from time to time, to age if you’re lucky, and one day to die. ” 而漸凍症對他而言,就是個加速版的老化體驗,在身體逐漸失去功能,需要仰賴他人照料時,他依然努力保持內心的平靜。
Bjorn 在書中寫道: “Being a forest monk is to practice letting go and failing 90% of the time. ” 我覺得不只森林僧人,我們每個人又何嘗不是如此。Bjorn 在每一次的失敗中練習放下控制、鬆開拳頭,學會與接納自己的不足,誠實地與自己的脆弱共處。或許正因為深知當下的痛苦終將隨時間流逝,他將注意力集中於當下所能和所有,例如與親友的連結、對世界的感恩、以及內在的平靜,面向苦難、接受命運,珍愛活著的每一刻直到最後,用自己的生命歷程譜出足以傳世的一曲悠揚。
第三個禮物 冥想/引導自己的注意力
書中 Bjorn 對「冥想」與「注意力」的描寫,不是高僧的專利或是凡人難以企及的境界,而是以一種近乎赤裸的真誠,分享他如何在生命的每一個轉角,找到自己。
冥想對他而言,不是神秘儀式,也不是逃離現實的靈性策略。相反地,那是一種回到現實、洞見真我的方法。書中,他多次坦承,自己一開始並不擅長靜坐。腦中的思緒萬馬奔騰、盤腿的雙腳又痛又麻,他像所有初學者一樣,覺得這樣花大把時間呆呆「坐著」毫無進展。直到有一天他向住持訴苦時,住持淡淡地說了一句話:「你不需要把念頭趕走,你只需要知道:『啊,現在我又在想事情了。』」
這句話對他而言,像是一道窗縫,讓光照進來。他開始意識到,冥想的目的從來不是讓心靜止,而是讓心被看見。在那之後,每一次念頭升起,他學會溫柔地辨認:「喔,焦慮來了。」「現在是害怕。」「啊,這是批判自己。」他不再與這些念頭纏鬥,而是像個旁觀者,學習如何觀看、如何不評價地接住。
書中有段描寫極為動人,是 Bjorn 在確診漸凍人症之後的體悟。那時的他,已無法自由起身,無法穿衣、無法舉手,但他說:「當我無法控制身體時,我仍然可以選擇如何使用我的注意力。」他開始練習將注意力放在窗外飄動的葉子上,放在陽光照進房間的方式上,甚至放在自己呼吸的進與出。那樣的覺知,不是消除痛苦,而是培養與痛苦共處的能力。他寫道:「我不會說這讓一切變得容易,但它讓一切變得真實。」
在 Bjorn 筆下,冥想是你我都可以隨時使用的心靈之鑰。他將注意力比喻為我們最寶貴的資源,提醒讀者:「這個世界正不斷爭奪你的注意力,但你可以選擇,不讓它奪走你自己。」這句話,彷彿是給每個在資訊轟炸中掙扎的現代人,一帖安神的解藥。他沒有大聲宣揚什麼真理,也沒有堆砌複雜的禪學術語,只是以一個歷經豐富生命歷程的前輩的身份,輕輕說著:「我們無法控制發生什麼事,但我們可以選擇怎麼面對。」而這樣的選擇,往往就從呼吸之間開始。在每一個慌亂、恐懼與無常面前,試著慢一點,再慢一點,把注意力帶回當下。不是為了擁有什麼答案,而是因為我們不活在已是的過去,也不活在擔憂或期待中的未來,只在此時此刻,我們才真正活著。
如果說這本書是一封告別信,那它同時也是一封邀請函——邀請我們走進自己的內在森林,靜靜坐下,聆聽那永遠溫柔的聲音說:「你不需要完美,只需要回到當下。」正如那句老話 ”Where attention goes, energy flows.” 當我們能把緊握的拳頭鬆開,讓紛飛的念頭如天上的浮雲自由來去,就能逐漸意識到,「我有這些念頭,但這些念頭並不代表我」,放下這些念頭之後,才能為自己騰出一方清靜,也或許,才能更接近自由。
透過不相信每一個念頭,他學會了冷靜與智慧,透過領悟無常,他學會了放下與珍惜,透過冥想和引導自己的注意力,他得以將上述的智慧落實在現實生活之中。正是這三份珍貴的禮物,支撐著 Bjorn 度過了人生的困頓,並在生命的盡頭,依然散發出溫暖而堅韌的光芒,也為所有讀者指引了一條通往內在平靜與智慧的道路。
在 Bjorn 確診漸凍症的最後歲月裡,他展現出的自我接納尤為令人動容,曾經對身體的種種不滿和抱怨,全轉化為對一位風雨同舟的老友的誠摯感激,這段他寫給身體的謝辭真切地傳達了這樣的真感情:
Thank you, body, for doing your best, all the time, every day. You’re fighting an uphill battle now. I see you.
I promise never to be angry with you again when yet another movement becomes impossible for you. I promise to listen more and better to you than I ever have before.
I solemnly swear that when you can’t go on any longer, we’ll do what you want. When that time comes, I’m going to do everything I can just to surrender and be grateful. To rest in trust and acceptance. To take joy from the amazing life we’ve had, and to whisper to you with a steady and undaunted voice, “Thy will be done, not mine.”
這段文字真的讓我非常感動。從出生以來多少個日子,我們的每個細胞勤勤懇懇地支持著我們的作息,處理著排山倒海的工作量且毫無怨言。許多人將這一切視為理所當然,鮮少意識到身體沉默的陪伴和支持,予取予求地無情榨取這唾手可得的方便,任性地暴食、熬夜、飲酒抽煙或是忽視身體的警訊繼續維持不良的各種生活習慣,直到身體出問題了才怨天怨地鳴不平,覺得怎麼這麼倒楣為什麼是我。好好珍惜我們擁有的這一副靈魂載具,每天撥一點時間照顧身體、感謝身體,或許才是愛自己最具體的第一步吧。
這本書筆觸生動,沒有任何生澀的詞彙,乍讀甚或有些平淡與雜亂,然而書中的句子像是一顆顆著智慧與祝福的種籽,在心底悄悄生根。我初讀的時候並不覺得這本書有什麼了不起,但幾個月後的一次事件中, “This too shall pass” 突然浮出腦海成了我當時的救命索。以我一直對這本書抱有深深的感激,直到隔年與書友討論重新拜讀,感受到如醍醐灌頂一般截然不同的閱讀體驗,此後又讀了許多次,每次都有新的觸動和啟發。誠摯推薦所有的朋友將此書列為人生必讀書單之一,初讀或許不會馬上有感,然而人生長路上,他將會是你很好的友伴。
下面是一些想和大家分享的 quotes,歡迎大家花點時間細品:
1. Responsibility is the ability to respond.
2. Anxiety was the least forgiving and best spiritual teacher I’ve ever known.
3. Directing our attention, choosing what we aim it at, is the best and possibly the only thing we can do when things get really hard.
4. You are prepared for this. No need to worry.
5. You’ll know what you need to know when you need to know it.
6. You won't always have what you want. You’ll always have what you need when you need it.
7. The universe makes no mistakes.
8. We learn in stillness, so we remember when the storm comes.
9. Don’t give away things you wouldn’t want yourself. Advice, for instance.
10. We are not the bodies. We have bodies.(You don’t have a soul. You are a soul, you have a body.)
11. The nature of the body is to become sick from time to time, to age if you’re lucky, and one day to die.
12. This too shall pass.
13. Nothing lasts. Not even difficult times.
14. Anger arises, but nothing does it occupy.
15. Don’t make your bitterness “online” 24/7.
16. What’s the biggest obstacle on the road to enlightenment for western disciples? “Opinions.”
17. Happiness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absence of things, rather than the presence of things. (Ajahn Brahm)
18. Knowledge is proud of all it knows. Wisdom is humble before all it doesn’t know.
19. Being a forest monk is to practice letting go and failing 90% of the time.
20. Maybe you'll feel differently tomorrow morning.
21. The rational mind is a servant, the intuitive mind is a sacred gift. We have created a society that honors the servant and has forgotten the gift.
22. Earning happiness from external factors is like living off nothing but sweets. Sweets are colorful, fun and delicious at the time. But they don't provide lasting suste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