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曾遇過這樣的矛盾?
📈 想衝刺業績,但被內部流程綁手綁腳;
📋 想當個乖乖員工,但發現這樣根本賣不動東西。
究竟什麼才是對的?要當一個「好業務」,還是當個「好員工」?

🎭 試想以下兩種員工,如果你是主管,你會選哪一個?
員工A:
資歷豐富、人脈廣,能搞定大客戶、關係經營一把罩,
但常常搞不懂公司制度,報價、合約總是出包要人善後。
員工B:
流程王、準時交件,內部SOP倒背如流,
但缺乏靈活度,無法與客戶打好關係,只能賣些「規格內」的產品。
你可能會說:「傻瓜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但現實是,A和B若真的同時出現在你團隊中,能合作無間嗎?
當A為了搶案子希望趕快給出漂亮的報價,而B堅持公司制度要拿一堆批准而無法配合時—— 誰說了算?是以「業績至上」為先,還是「流程為本」優先?
🌀 成功之後該升誰?
假設以上問題不存在,而A+B的組合真的成功,幫公司開拓了新市場,當接下來要升主管時,又該選誰?
- 升A,他可能會帶來更多客戶,但搞不清楚制度、帶不動內部。
- 升B,他可能能整合流程,但少了市場嗅覺與攻堅勇氣。
這不是能力的問題,而是公司文化的選擇:
是要一位守城的管理者,還是一位衝鋒的開拓者?
🧨 一段真實的插曲:業績好的主管,不一定是好領導
我曾遇過一位A類型的業務主管。
他在市場上「喊水會結凍」,客戶熟隨時叫出來吃飯喝咖啡都沒問題,簽下好幾個公司傳奇大單。但問題是——他完全不會帶人。
底下的業務一個個來又一個個走,幾個月換一輪早已不是新聞。
他仗著業績好,講話最大聲,喜歡用「我是為你好」為名,把工作、雜事全丟給底下人來做。
突然靈光一閃想到一個行銷活動就立刻叫你去辦、臨時有新的想法就叫你做簡報、做好又要隨著他的想法東改西改、標案標書全叫底下的人來寫、最後簽完單子業績全是掛他的名字。
有個哈佛教授Amy Edmondson提出「心理安全感(Psychological Safety)」理論。
她指出,一個人能否在組織中安心說出真話、承認錯誤,而不擔心被懲罰,會直接影響團隊的創新與表現。如果你的團隊裡,沒有人敢發問、提出異議,那麼這個團隊即使業績好,也只是靠著個人的「英雄主義」硬撐,而非集體的成長。
而「沒人敢說真話」的地方,很快就會變成「沒人願意留下來」的地方。
當然花無百日紅,等到某一天,這個主管開始業績下滑,先前所有欠下的債都成了反噬,關於他的惡言惡語在公司不踁而走,他也很快就被換了下來。
🧩 我自己的掙扎:當好業務,還是好員工?
我也曾經歷這樣的分裂期。
身為業務,我知道該衝刺:
📞 拜訪客戶、打cold call、做demo、拓展pipeline。
但身為員工,我也有無數內部任務:
🧾 寫報告、跑報價流程、開例行會議、安排行銷活動、接待大老闆來訪……
有次我向主管反映:「會議雜事真的太多,會影響到我出門跑業績的時間」。
他想想回答我:「那妳寫出妳省下的這些時間可以換來換多少業績,我幫妳把它們都擋掉。」
聽起來很合理,但我心裡只浮出一句話:
👉「說這什麼傻話?如果我寫下來,這些數字不就變成承諾要交的業績?那等於是墊高KPI拿石題砸自己的腳啊!」
想想,我不僅沒有獲得自由,還換了另一副枷鎖。
最後還是乖乖的繼續在流程和制度中掙扎。
🧠 為什麼公司總是偏愛「好員工」?
這其實能用管理學者Douglas McGregor提出的X理論與Y理論來解釋:
- X 理論的主管:認為員工本質上懶惰,必須嚴格管理、監控、規範。
- Y 理論的主管:相信人會自我激勵、追求成就,只要給予空間與信任,就能發揮潛力。
許多公司表面上說要創新,但實際上卻用X理論的邏輯管理——要你守規矩、報流程、別出錯。
但真正能帶來營收突破的人,常常是那些具備創造力又願意承擔風險的人。
這讓我想到經濟學家Joseph Schumpeter提出的「創造性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
所有的進步,都是建立在舊秩序的瓦解上。
想要創新,就得容忍一點點「不一樣」。
如果公司願意給業務一點空間、一點信任、一點容錯機制,
也許換來的,不只是安全運行的報表,而是一條條新的業績曲線。
💡那該怎麼辦?三個我後來學到的事:
1|讓公司看見「業務時間的價值」
對業務而言,時間就是pipeline。
你不能只說你很忙,而是要試著將轉換成數字去說明——
「這4小時的會議,會讓我少打4通電話、少拜訪一個潛在大單。」
用業績語言說話,是你爭取主控權的第一步。
2|學會拆解制度,找到可協調空間
不是所有制度都不能動,有些只是沒人挑戰過。
你可以不是「硬拗」,而是提出替代性流程:
- 可不可以事後補報?
- 可不可以先簽簡單版的合約,等法務走完流程再補齊?
讓內部知道你不是破壞規則,而是為了業績負責任的創意執行者。
3|打造「制度懂、業務強」的混血能力
好啦我知道這有說跟沒說一樣。
但當你能既守規又能攻堅,你才是公司最稀缺的那種人。
不要只選邊站,你要努力成為那個A+B自體融合體:
- 懂合約細節,也懂客戶需求;
- 會寫報價單,也會談關係;
- 開會講得清楚,也能讓前線順利成交。
這才是下一階段的 Sales Leader,才是能坐上決策桌的人。
✉️ 給你,也給每個像我一樣曾經掙扎過的業務:
真正頂尖的業務,從來不只是會賣東西而已。
他們能在制度與市場之間,自創解法、找到突破口。
你要問的,不是「我要當好業務還是好員工?」
而是:「我要怎麼成為一個,能幫公司賺錢,又能讓制度為我所用的高手?」
📩 如果你也有同樣的掙扎,歡迎留言和我分享你的故事。
你是更像A?還是B?還是你正在打造屬於自己的C?
📬 也歡迎訂閱《愛咪愛工話》,我會繼續寫下更多關於業務、職涯、轉職的真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