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ovo 與 Intel 深化合作推出的 Aura Edition 系列,在 Intel Core Utlra 處理器搭配下,主打 AI 和個人化體驗。這次該系列又再添新成員,我們上手開箱了全新的 ThinkPad X1 Carbon Gen 13 Aura Edition,將系列觸及到專業工作領域。

Lenovo ThinkPad X1 Carbon Gen 13 Aura Edition 筆電開箱
ThinkPad 作為 Lenovo 旗下企業、專業工作者愛用系列,全新的 ThinkPad X1 Carbon 筆電迎來系列第 13 代進化,同時也導入和 Intel 深化合作的 Aura Edition 加持,Aura Edition 我們之前也有開箱過相同系列的 Yoga Slim 7i Gen 9 Aura Edition,不過當時該筆電定位主打的是一般消費大眾。另外,先前隨著高通 Snapdragon X Elite 系列晶片登場,Lenovo 也有推出對應的 ThinkPad T16s Gen 6 筆電,同樣隸屬 ThinkPad 體系,但因處理器是 ARM 架構緣故,雖然低能耗比可帶來可觀續航,但在軟體相容性部分還有待加強。
順帶一提,我們先前也曾開箱過同樣是 ThinkPad X1 Carbon 系列的 Gen 11 版本筆電,當時該系列搭配的是代號 Raptor Lake 的處理器,確切型號是 Intel Core i7-1370P,又與後續 Intel Core Ultra 系列 1 "Meteor Lake" 和當前系列 2 的 "Lunar Lake" 不同。
這次 ThinkPad X1 Carbon 鎖定的是企業和專業工作用戶,全面加強 AI 工作和使用體驗,最高階搭載當前無論是 Core Ultra 系列 2 中,效能還是能效都頗富盛名的 Intel Core Ultra 7 258V 處理器,它也帶來 Copilot+ PC 的 AI 功能,同時也為 IT 部分帶來專業支援工具,從裡到外化身企業所需核心。接下來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來開箱吧!
外觀介紹
在外型設計上它依然是大家深愛的 ThinkPad X1 小紅點設計元素(紅點處開機時會亮起),另外也有 Lenovo 銘板點綴 ,全機採用日蝕黑配色,A 面有著特殊親膚材質打造,不太容易沾染指紋,視覺上相當低調有質感。其實際尺寸為 312.8 x 214.75 x 14.37 (最薄處 8.08) mm,重量約在 986g、1 公斤內,隨附有 USB-C 65W 氮化鎵 AC 整流器電源,整體重量上相當好攜帶。

另外在中央金屬髮絲紋區塊,有著和先前 T14s 筆電上看過的 正面視訊鏡頭模組平台 Communication bar 設計,也作為上蓋掀起時手抓位置,筆電可輕鬆一手掀開上蓋,搭配其視覺設計質感,營造專業、沉穩形象。

I/O 部分集中在筆電左右側,左側除了有一組 USB-A 5Gbps 外,另有兩組 Thunderbolt 4 40Gbps 連接埠可用於額外擴充,其中任一組皆可做為 Type-C 充電使用。右側則是有 HDMI 2.1 (4K@60Hz)、另一組 USB-A 5Gbps、3.5mm 耳麥孔和電源開機鍵,另外,2025 年四月以後的版本也支援 Nano SIM 卡選配,我們上手的仍是先前的版本,因此就沒有看到該選項了。


ThinkPad X1 Carbon Gen 13 Aura Edition 正面搭載 14 吋 2.8K OLED 螢幕,實際解析度為 2880 x 1800,螢幕更新率可來到 120Hz,對於日常使用流暢度相當足夠,具備防眩光、防反射和防指紋特性,亮度最高可來到 500 尼特,色彩表現部分支援 100% DCI-P3、DisplayHDR True Black 500 和 Dolby Vision,色彩表現部分相當不錯。

邊框厚度則是維持 ThnkPad X1 Carbon 系列一貫的特性,雖然不是超級窄邊框,但考量到它著重的是企業使用,有時須面臨嚴苛工作場域,維持一點邊框厚度所帶來的穩定和耐用性在這類環境中是相對加分的。

邊框中央搭載的是 FHD 和 IR 前置攝影機,支援 Lenovo View 功能,它也具備 ThinkPad 系列都會提供的攝影機隱私蓋設計。

開關向左扳以後就會用實際的鏡頭遮罩將其遮蔽,確保隱私得以獲得保障。

來到小紅點粉絲們最熱愛的環節,ThinkPad X1 Carbon 系列的鍵盤一向有著相當好的口碑,這代鍵盤在整體設計上都是維持了與此前系列幾乎相同的設計,搭載 ThinkPad TrackPoint Copilot 鍵盤,按鍵鍵程為 1.5mm,具備防潑水和白色 LED 背光功能,按鍵布局對於 Lenovo 用戶們來說應不陌生。


系列經典的小紅點配置,習慣使用的人真的一試成主顧,再也回不去~

方向鍵左側有著獨立的 Copilot 按鍵和可用於指紋解鎖辨識的獨立按鈕。

同樣是系列經典的還有具備三顆獨立按鈕的玻璃 TrackPad 觸控板,也可選配具備觸覺回饋的 TouchPad。

觸控板左右兩側則是 Intel Core Ultra 7 EVO EDITTION 處理器認證貼紙,貼紙上方也可見標明 Lenovo AURA EDITION,以及 ThinkPad 系列字樣。


另外,ThinkPad X1 Carbon Gen 13 Aura Edition 也支援 180° 攤平使用,雖然螢幕不具備觸控支援,但在必要時刻這項功能還是滿彈性的。

這邊轉軸處旁邊也可見 X1 Carbon 系列的點綴。

最後則是筆電底部,除了尾端兩側和上排防滑墊外,從兩側的進氣口也可大致看出內部有兩顆獨立風扇強化散熱。

軟體搭配
Lenovo 一向會為旗下筆電預先搭載 Vantage 軟體,ThinkPad X1 Carbon Gen 13 Aura Edition 自然也不例外,隨附的 Commercial Vantage 一如往常的提供裝置一站式管理,包含保固資訊、軟體更新、硬體掃描、清潔模式、Dolby Access 音訊調整、電源設定、色溫、OLED 設定、Wi-Fi 安全性等都可以在其中找到。
這邊比較特別的是 Lenovo 近期才正式推出的 Lenovo AI Now 功能,主打的是本地化的 AI 助理,雖然我們上手期間時它仍是處於 Beta 測試版,但已經可以從中看到本地端筆電在 AI 功能部份能為使用者帶來的便利。
Lenovo AI Now 提供 Local Chat 本地聊天功能,可以直接把它想像成根植在筆電本身的 AI 個人助理,可以在離線情況下使用,對於企業用戶來說,能在提供 AI 功能輔助的同時也確保機密資料安全。

不過,測試期間小編發現它還只能先使用英文與之對談,如果詢問使用繁體中文的話會出錯。但隨著未來在地化做好以後,勢必就能做到基本功能處理。

假如詢問目前 AI Now 可提供的功能的話,AI 助理會告它目前主要提供兩大功能,分別是「Knowledge Assistant」和「PC Assistant」,兩者都是基於安裝在筆電內部的本地大語言模型運行,可離線運作。另外,它也可依照使用需求調用雲端的 AI 環境和膜性,提供進一步的服務。

這其中功能比較好理解的是 PC Assistant,它主要提供關於 Windows 筆電本身的功能處理和教學,甚至部分功能可以在使用者要求或允許後,直接完成功能。比如預設可提供的功能包含打開夜間模式、開啟電源效率模式 / 效能模式、設定背景圖片等等。

好比說小編請它將省電模式打開(這邊說請不會多花好幾百萬美金,沒關係!OpenAI:____),AI 助理會先確認使用者需求,並要求使用者做最後確認。

確認後就會發現筆電會自動切換到「最佳電源效率」的省電模式囉!

另外,你也可以請 AI 助理提供當前筆電的硬體規格環境,它就會用表格這樣的易讀格式列出型號、序號、BIOS、系統、處理器、記憶體等規格。

就功能層面來說滿方便的,尤其如果是第一次使用 Windows 系統的使用者,也可以把它當作是一個新手教學的導覽功能使用。而進階一點的話,一方面未來應該勢必會陸續增加更多可導入的功能(可能須注意隱私就是了),二方面則是假設可導入語音控制比如只要在說出條件句觸發聆聽後,對其說「關機」或「螢幕截圖」之類的功能,對於使用者來說可能會帶來更方便的操作體驗。
Knowledge Base 的功能就比較特別一點,但一言以蔽之的話就是在提供 Lenovo AI Now 可瀏覽的檔案權限後,就能詢問 AI 助理總結檔案內容或是與之討論,功能上會很類似上傳檔案到像是 ChatGPT、Claude 這類平台後請它們總結 PDF 檔這樣的功能,惟 Lenovo AI Now 此處是用本地瀏覽的方式,檔案不會外流,必要時你甚至可以離線使用,多了層隱私保障。

整體來說我們對於 Lenovo AI Now 的未來還是非常樂觀的,雖然測試期間礙於 Beta 版本和在地化因素只能先使用英文溝同,但隨著兩個瓶頸解除後,這類的「地端 AI 功能」將可進一步推升 AI 在使用者族群之間的觸及度,同時也有機會帶來更多功能提升或反饋,某程度上也相當於部分高階 Android 智慧手機也陸續在做的本地端 AI 處理功能一樣,都是為了最大化使用者的日常體驗。
效能測試
回過頭來看看 ThinkPad X1 Carbon Gen 13 Aura Edition 的效能表現,我們上手的版本搭載的是其中的最高階的 Intel Core Ultra 7 258V 處理器,採用 TSMC N3B 製程打造,具備 4P + 4LP 總計 8 核心、搭配 8 執行緒配置,記憶體部分則是有 32GB LPDDR5x 8533MT/s,並搭配 2TB Gen 5 SSD。


至於顯示方面則是由處理器搭載的 Intel Arc 140V 獨挑大樑。

以下就針對常用的跑分軟體進行效能測試,使用情境為將 Windows 電源管理調整為「最佳效能」並接上電源後測得的結果。





在實際的 AI 工作方面,我們也按照過往流程使用 ComfyUI 搭配 Stable Diffusion 3 Medium 的模型進行測試,內容是簡單的文生圖工作流,而由於 Comfy UI 工具本身無法支援 NPU 單元,因此仍是使用 CPU 作為主要生圖工具,每次產生一張解析度為 1280 x 720 的圖片。測試結果中,第一張圖片初始化來到 122 秒左右,後續生成三張圖片每張圖片約需 108 秒,假如臨時有需要產圖的話,每張圖約兩分鐘的時間應該是足夠應急使用。

壓力測試部分,藉由 AIDA64 Extreme 以 CPU + FPU + Cache 三者、加上 FurMark 2.0,兩者結合是針對整顆處理器進行 30 分鐘燒機,前後有 5 分鐘待機時間,室溫控制在約 26℃。
待機期間的 CPU 核心溫度平均約在 36℃,此時的 CPU 封裝溫度為 38℃。

燒機期間,CPU 核心溫度平均約在 64℃,此時的 CPU 封裝溫度為 66℃,這時整體的系統總功率平均落在 34.9W。

最後我們也藉由 PCMark 10 電力測試來看電池續航力表現,官方標式其搭載 57Whr 容量電池,在 Mordern Office 測試項目中,將筆電亮度和音量都維持在 30%、Windows 電源改為平衡模式,於 PCMark 10 電池續航測試中獲得 16 小時 40 分鐘表現,要應付一整天的使用是綽綽有餘的。

心得總結
ThinkPad X1 Carbon Gen 13 Aura Edition 在邁入 13 代之際,外型上沿用了歷代廣受好評的風格套用,帶來沉穩且頗富專業質感的設計,螢幕有著 2.8k OLED 120Hz 的高階組合,色域表現也有 100% DCI-P3 和 HDR 支援,平常工作之餘也享有優秀畫質和流暢度 ,整體最大變化或在內部軟硬體方面。

硬體方面有著 Intel Core Ultra 系列 2 筆電的加持,在效能和能效比對比先前版本都有明顯提升,此外,AI TOPS 效能也來到 40 TOPS 水準,達到微軟的 Copilot+ PC 標準,軟體方面本身也有 Lenovo AI Now 的深度強化,未來隨著在地化調整和功能更新,Lenovo AI Now 勢必能為使用者帶來更便利的操作體驗。
隨著各廠商逐步將 AI 功能導入到裝置的本地化設計中,再搭配更多的 AI 相關功能下,能讓未來有需要搭配 AI 使用的人,不必完全依靠雲端的 AI 服務,甚至能直接在穩定安全的離線環境下使用,讓 AI 能協助無論是企業人士、IT 人員更有效率的處理工作。
順帶一提,其實 Lenovo 為期下筆電準備的 AI 功能還有另一個叫做 Creator Zone,主攻 AI 影像處理或生徒功能,但測試期間 ThinkPad X1 Carbon Gen 13 Aura Edition 本身並未搭載,未來若有機會試用的話再來補充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