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5年國際金價屢創新高,突破每盎司3,300美元,許多投資人開始關注黃金,紛紛詢問:「現在是投資黃金的好時機嗎?」
黃金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資產,以其避險和保值特性聞名,但其投資價值因人而異。本文將探討黃金的本質、投資黃金的動機、4 大經典投資組合中的黃金配置,以及是否值得投資黃金,並結合個人反思與市場觀點,希望可以幫助想要投資黃金的投資人做出理性的投資決定。

圖片來源 : Unsplash。
|黃金是什麼?有哪些影響黃金價格的因素 ?
黃金是一種稀有貴金屬,因其物理特性(不易腐蝕、延展性強)和稀缺性,自古以來被用作貨幣、珠寶和儲值工具。在現代金融市場,黃金被視為「避險資產」,其價格通常與股票和債券呈低相關或負相關,
黃金常在經濟不穩、地緣政治緊張或通膨高漲時受到追捧,而黃金的價格主要受到 4 大因素影響,包括:
- 貨幣政策:聯準會(Fed)降息或量化寬鬆(QE)通常削弱美元,推高金價,因黃金與美元負相關。
- 通膨預期:黃金被視為對抗通脹的工具,當物價上漲、貨幣購買力下降時,黃金需求增加。
- 地緣政治風險:戰爭、貿易衝突或政局動盪提升避險需求,推升金價,如 2025 全球關稅貿易戰。
- 供需關係:黃金開採成本、央行儲備需求和珠寶市場影響供應與價格。
黃金投資方式非常多樣化,包括直接購買實體黃金(金條、金幣)、投資黃金 ETF(如GLD 和 IAU 為美國最大的兩檔黃金ETF )、黃金存摺、黃金期貨及黃金開採公司的股票(如Barrick Gold)。然而,黃金不產生利息或股息,其回報主要來自價格增值,這使其與股票等收益型資產有本質上長期投資的差異。
|黃金值得投資嗎?先問問自己兩大關鍵問題 !
任何有投資衝動時,我都建議可以先問問自己以下兩個關鍵問題 ? 黃金是否值得投資,需從個人投資目標、風險承受能力和市場環境出發。我將通過兩個關鍵問題,結合市場觀點和 4 大經典投資組合分析,探討黃金的投資價值。
問題一:我願意長期持有黃金嗎?
巴菲特曾說:「如果你不願意永久持有某資產,那麼連10分鐘都不要持有。」這提醒我們,投資應基於長期信念,而非短期投機。黃金的長期回報與股市相比如何?以下是我整理出的相關歷史數據:
- 黃金長期表現:1971 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解後,黃金價格開始自由浮動。從 1971 年每盎司 35 美元到 2025 年約 3,300 美元,年化回報率約8.5%(未扣除儲存成本)。所以,如果你在 1971 年投資 1,000 美元在黃金資產,到 2025 年資產將增值到約 94,000 美元,但需扣除交易和儲存成本。
- 股市長期表現:同期,標普 500 指數(含股息)年化回報率約 10.5%。所以,如果你在 1971 年投資 1,000 美元於美國標普 500 指數,到 2025 年資產將增值到約228,000美元,遠高於黃金的94,000美元,顯示股市長期報酬其實更強。
黃金的長期增值性不如股市,且不產生現金流,因此站在報酬觀點其實不適合長期投資者,如果看到以上歷史資料統計,黃金長期報酬表現不如股票,你還願意持有嗎 ?
然而,黃金在危機時期( 如 2008 年金融海嘯、2020 年疫情 )則常表現優於股市,顯示黃金在市場震盪時深具避險價值。若是以資產配置角度,您願意長期持有黃金作為資產配置的一部分( 而非全部 ),以利因應風險發生,對沖通膨影響或是市場動盪,則黃金確實具有投資價值。
問題二:我為何現在想買黃金?是投機還是長期配置?
黃金近期上漲可能讓投資人產生「FOMO」的恐懼,但長期投資人需要冷靜反思一下投資的動機:
- 短期投機心態:如果僅因金價上漲( 如 2025 年突破 3,300 美元)而想投資,卻未考慮下跌風險,這屬於投機行為。歷史顯示,追高黃金常導致虧損,例如 2011 年高點買入的投資者,需等待將近 10 年才回本。
- 長期投資心態:若您已規劃資產配置,將黃金作為避險工具,即使金價下跌也願意持有,則投資黃金更具合理性。黃金的低相關性也有助於降低投資組合的整體波動。
|4 大經典投資組合中的黃金配置
為評估黃金在投資組合中的角色,我們調查了幾個經典投資組合的黃金持有情況,以及知名投資者對黃金的態度:
1.全天候投資組合(All-Weather Portfolio):
- 創建者:橋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創辦人雷·達里奧(Ray Dalio)。
- 黃金持有比例:約7.5%-8%。該組合旨在應對各種經濟環境(成長、通膨、衰退),投組配置比例包含 30% 股票、40% 長期債券、15% 中期債券、7.5% 黃金和 7.5% 大宗商品。黃金被納入以便對沖通膨和貨幣貶值,因其與股票和債券低相關。
- 理由:達里奧認為,黃金在高通膨或貨幣危機(如QE時期)表現出色,是分散風險的關鍵資產。
2.永久資產配置投資組合(Permanent Portfolio):
- 創建者:哈里·布朗(Harry Browne)。
- 黃金持有比例:約 25%。該組合平均分配 25% 於股票、25% 於長期債券、25% 於現金和 25% 於黃金,旨在穩定回報並抵禦任何經濟情景。
- 理由:布朗強調黃金的避險特性,認為其在通膨或危機中保值,因此納入投資組合做為長期資產配置的一環。
3.伯格頭投資組合(Boglehead Portfolio):
- 創建者:先鋒集團(Vanguard)創辦人約翰·伯格(John Bogle),
- 黃金持有比例:0%。伯格提倡簡單的指數基金投資組合,通常建議 60% 股票(如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ETF, VTI)和 40% 債券( Vanguard Total Bond Market ETF, BND),不包含黃金或商品。
- 理由:伯格認為,股票和債券的長期回報已經足以實現財富增長,黃金不產生收益,只會增加組合複雜性,且歷史回報不如股市。
4.巴菲特的投資組合:
- 創建者: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
- 黃金持有比例:0%。巴菲特(Warren Buffett)長期批評黃金投資,認為其不具生產力。他甚至在 2011 年股東信中寫道:「黃金不會產生利息或股息,持有它就像賭博價格上漲。」他偏好投資具現金流的企業(例如可口可樂、蘋果)。
- 理由:巴菲特強調,長期投資應專注於能創造價值的資產,黃金的保值功能無法與企業的盈利能力相比。
|個人觀點:2025 年您是否需要投資黃金?
作為投資者我個人不投資黃金,原因在於其長期增值性不如股市。標普 500 的年化報酬約10.5% 超越黃金的念化報酬 8.5% ( 1971 年統計 2025 年 ),且股票代表企業的成長潛力,而黃金僅依賴價格波動。
然而,我認同黃金在特定情境下的價值 : 避險需求與長期資產配置。比方說若您擔心經濟衰退、通膨或地緣政治風險,黃金可作為保險,穩定投資組合的資產。若您已規劃好長期個人投資組合,並願意配置固定比例,比方說 5% 於黃金作為長期避險資產,並接受其波動,這是投資黃金的合理解釋。5%的比例(如全天候投資組合的7.5%)已經足以分散風險,又不至於拖累整體回報。
所以投資黃金的關鍵在於動機:若您僅因金價上漲( 如 2025 年第一季的熱潮 )而想投資,卻未準備好長期持有或承受下跌,這可能並不適合。反之,若您視黃金為配置的一部分,投資黃金可增強安心感,並在黃金下跌時( 如 2011 年至 2015 年金價從 1900 美元下跌至 1,060 美元 )依然會持續買入,這樣就是值得投資的。
|結論 : 理性評估,避免追高殺低 !
1. 黃金作為避險資產,在通膨、地緣政治緊張或經濟不穩時具吸引力,但其長期回報不如股市,且不產生現金流。從 1971 年到 2025 年,黃金年化回報約8.5%( 1,000 美元增值至 94,000 美元),而標普500年化回報約10.5%( 1,000 美元增值至 228,000 美元)。
2. 經典投資組合中,全天候投資組合( 7.5% )和永久投資組合納入黃金( 25% )以分散風險,而伯格頭投資組合和巴菲特投資組合則避免黃金,專注股票和債券。
3. 投資黃金是否值得,需問自己:是否願意長期持有?動機是投機還是配置?若您追求高回報,股市可能更合適;若需避險則規劃 5% 比例配置已經足夠,黃金可為投資組合的避險穩定器。
理性評估您的目標與風險承受力,才能避免追高或錯失機會。
📌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幫我按個讚、留言分享給身邊的朋友,讓更多人一起學習穩健的投資方式!也別忘了追蹤我的社群,獲得更多理財知識與市場觀察 💡
📥 想更了解你的投資方式是否正確?歡迎預約我一對一的投資諮詢,讓我幫你一同規劃未來財務目標!
🔗 跟Shawn一起投資:
👉 https://roboadvisor.com.tw/ChooseLogin.html?advisor=A200010&aid=Aee0012&openExternalBrowser=1
📘 Facebook 粉專|投資理財 × 生活觀點分享
👉 https://www.facebook.com/AdvisorShawn
📷 Instagram|生活化投資觀念 × 投資筆記
👉 https://www.instagram.com/invest.with.shawn?igsh=MTIyajFtbjh3cHdyMQ%3D%3D&utm_source=qr
🧵 Threads|投資靈感 × 簡短思考 × 投資日常
👉 https://www.threads.net/@invest.with.shawn?igshid=NTc4MTIwNjQ2YQ==
💬 Line@ 官方帳號|免費試算 × 諮詢預約 × 一對一互動
📩 文章轉載 & 商業合作來信:
📧 advisorshawn1217@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