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檢討專欄運作和規劃,「美股投資十日談」能為你帶來什麼?
- 事不宜遲,立即👉訂閱。付費讀者專屬TG群組👉申請辦法。
- 加入免費👉Discord群組/TG Channel接收市場要聞、產業動態和更新通知。

記得前陣子看過一篇網絡文章,現在有點找不回來,但大意是說,如果你是疫情前後開始投資美股的投資人,大概會覺得股市怎麼會如此可怕,每隔一兩年都來一次個股50%左右、大盤20%以上的深度調整。最近五年的股票市場(2020-2025),跟再往前五年來比較(2015-2020),真的很不一樣。在前一段,像是英國脫歐公投(2016),就已經是市場上非常了不得的大事了,川普1.0時候的中美貿易戰(2018),跟現在川普2.0正在進行中的全球關稅大戰來比,也是小巫見大巫。
回顧過去五年,會令美股投資人有痛感的市場崩盤多達三波,分別是2020年疫情、2022年通膨危機,以及2025年的川普關稅大戰,短短五年間竟然就來了三次。這三波崩盤如果說有什麼共通點的話,都是行情來得又快又猛,市場情緒在很短時間內風雲變色,而且都是極度悲觀。每一次崩盤,各種各樣的消息都會滿天飛,很多專家會告訴你這一次跟以前所有的崩盤非常不同,是近幾十年來從沒有面對過的局面。
像2020年疫情,原本以為只是類似2003年的SARS,後來才發現全球感染規模直追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大爆發。2022年的通膨危機,很多總經數據都有1970年代石油危機所引起停滯性通膨的影子。至於2025年的關稅大戰,剛開始市場崩潰時候,市場一直在傳的悲觀劇本是各國關稅壁壘高高豎起,全球貿易體系和供應鏈瓦解,經濟陷入大蕭條。無可否認一點是,從近百年歷史來看,現在確實處於一個秩序重組的階段,很多二戰後的國際結構陸續被挑戰,故每當出現危機,感覺都是歷史性、前所未見的級別,這會在很短時間內把市場情緒推到一個極端,加上越來越多人會用衍生性工具參與市場,令市場在短時間內的「暴跌力」都相當驚人。
未來的世界會長怎樣,老實說沒人知道。在2020年以前的世界,買股票彷彿並不需要什麼特別理由,畢竟長期牛市、經濟結構穩定,把錢配在股市當中,只要選股別太差,放個幾年都會有不錯回報,過程也不會太辛苦。但在2020年以後,如果你在股市的部位大到一定程度,長期持有股票彷彿變成極限運動,每隔一兩年,市場都會對投資者來一次極限施壓。在這樣的世界當中,到底該抱持怎樣的心態去投資股市?
我自己每次去想這個問題,都會反問自己一句:如果這些錢不投資股市,還有其他別的更好的地方可以放嗎?房產當然是很不錯的,不過房產回報很多時候其實是透過高槓桿換來(很少人全現金買房?),也有政策限制、資金流動性、高入場門檻、持有成本、風險集中度等問題,故比例也不宜過高。短債是不錯的資金停泊處,但成長空間有限,差不多等同現金。長債我一向不太喜歡,在長期通膨環境下,長期當債主有點吃虧。總之想來想去,還是避免不了需要把一定比例的資產放在股市,而波動性高本來就是股市的特性,只能想辦法去適應。如果覺得前景不明朗,頂多就是市值型ETF多配一些,同時確保現金足夠支應生活,也就差不多了。
在面對市場大跌時候,心中一定都很容易浮現一個聲音,就是先把股票賣一賣,等低一點再接回來就好了。我不敢說這樣做一定不好,但以我個人來說,我自己投資股市的錢因為都經歷過上述的思考過程,那就是我的「資產配置」,所以我個人在面對整體市場因恐慌而崩盤時候,最終讓我決定留在市場的,還是「買定離手」四個字。既然我選擇長期投資股市,我對未來就是偏樂觀的,如果盤點完資產,現金足夠、生活無虞,股市當中的配置也有足夠平衡,那麼在市場恐慌時候砍股票,反而是很奇怪的事情。
現在來看看我當前的資產配置:
在2025年1月初,股市還在高點時候,我的資產配置大概長這樣:
- 美股:50%
- 房產:32%
- 台指期:8%
- 現金:10%
至於目前最新的資產配置,則大概長這樣:
- 美股:45%
- 房產:39%
- 台指期:8%
- 現金:8%
美股比例從50%萎縮到45%,當然就是川普關稅戰所致,但跟2023年1月,當時我的美股比例最低一度跌到只有29%,這一波跟當時相比其實並不算跌很多,目前的水位也仍然比去年7月時候高不少,最主要原因當然就是我有吸取之前的教訓,在個股操作上執行分批獲利、同時也用大盤ETF再平衡組合,整體似乎有比較抗跌一些。
房產部分,其實我有一陣子都沒在關注,今年1月計算時候,當時是假設沒有升值。最近看看實價登錄,發現房價跟去年相比又漲了不少,這幾年台灣房市真的很可怕,除了疫情時候低迷過一陣子,後面幾年幾乎都是一路往上爬,而且沒有太大回調。在更新了最新數據後,現在房產比例已經由1月初的32%上升到39%。
台指期和現金可以合在一起看。台指期我就是用期貨開1.5倍到2倍槓桿做多台股大盤的意思,持有遠期合約,所以也很少需要換倉,保證金大概是總資產比例的8%。因為台指由1月初到現在,大概跌掉3,000點,還有一些交易的賺賺賠賠,反正總的算下來,我拿現金的2%把台指期保證金補回1月初的水平。所以台指期比例不變,而現金則由10%降到目前的8%。
總資產數字部分,因為房產升值、而股市相對低迷,兩者差不多就互相抵銷,當前總資產價值算起來跟1月初並沒有太大變化。
最後補充一點。之前行情大好時候,我留意到很多人會用槓桿型ETF來持有標的,比較常見的像是TQQQ、NVDL、TSLR等等。如果在經濟穩定的長期牛市,反覆持續破頂,這些槓桿型ETF確實有不錯值博率,長期牛市的磨損問題也不大,多賺的會超過磨損的錢。不過現在是川普2.0的猴市,政策一日三變,整個市場就跟著川普一起跳進來又跳出去,上竄下跳、暴漲暴跌,這樣的盤對槓桿型ETF的傷害其實滿大的,磨損問題會被放大,如果持續這樣震盪下去,就會一直失血,不太適合長期持有,這時拿正股會比較好。
如果真想開一點槓桿,又想避免磨損問題,期貨跟槓桿型ETF相比就沒有這個問題,所以我台指期的部位也還在,槓桿也不多,就繼續拿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