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投資相關社群看到一個關於槓桿ETF的討論,覺得很有意思,剛好可以拿來補充一下我前陣子寫的三篇系列文,就來聊一聊。
先貼三篇「槓桿」系列文的連結在下面,方便大家查找:
最近的討論,事緣周冠男的兩篇臉書貼文(貼文一、貼文二)。周冠男的投資觀念我一直覺得滿好的,他都是推薦買大盤市值型ETF,有時候我也會推薦朋友看他的東西。像半年前台灣有一波高股息ETF熱時,他在報紙上發表的一篇文章就把觀念解釋得很清楚,那陣子有朋友問我類似的東西,我都貼他這篇文章,既深入淺出又把重點都帶到了。
最近,周冠男也評論了一下槓桿型ETF,像我前面文章提到的台灣50正二。周冠男的態度是不鼓勵使用槓桿型ETF,他引用了一篇研究,那學者十多年前用蒙地卡羅模擬法,試算了大量歷史路徑(報酬和波動),在模擬出來的「平行時空」中,他們抽樣做了三萬次模擬,結果綜合這些不同的可能路徑來看,發現如果持有十年,正二的報酬只有原型指數的1.4倍,但風險卻是2倍。而且,在市場大幅下跌時,正二也會超跌。
因此,周冠男認為,與其買正二,不如買原型ETF就好,因為風險報酬划不來。
他這個觀點,我某程度上是同意的,比較直觀一點,就拿今年以來NVDA和NVDL的例子來說明一下好了(雖然不是ETF,不過也是兩倍,然後個股波幅較大,看得比較明顯)。
看左圖,都是YTD的股價表現。
NVDA漲174%,NVDL漲382%。
NVDL理論上是NVDA的兩倍,不過因為今年輝達升勢凌厲,有些複利效應,所以實際回報是超過兩倍一些。
再來看另一組,同樣的輝達,同樣也是今年,但我們只看最近三個月的表現就好。
如果只看最近三個月,NVDA是呈現很大幅度的震盪洗盤。從七月開始,股價上上下下反覆洗到現在,NVDA漲5%。
如果按照兩倍報酬的預期,那麼NVDL是不是漲大概10%左右呢?答案是錯的,實際看回報的話,過去三個月反覆洗過一輪後,倒虧4%。
這就是持有槓桿型ETF最怕的震盪磨損。因為槓桿型產品說的「兩倍」,實際指的是每日績效的兩倍,至於長期來說的話,可能比兩倍多一點、也可能比兩倍少一點,具體回報要看中間的盤到底是怎麼走。
舉個例子,假設我在年初時候擁有預知能力,知道今年NVDA會由50元漲到135元,然後我砸鍋賣鐵,把所有錢全押NVDL,就一定會賺嗎?未必。
如果NVDA每天很穩定地慢慢由50元漲到135元,每天漲一點、漲一點,線圖呈45度角斜斜往上走,那麼NVDL當然會賺翻。不過,如果NVDA的線圖是不斷重覆過去三個月這種大幅上下震盪的走勢,甚至再極端點來說,一天漲100%,第二天跌50%,第三天又漲100%,第四天又跌50%,如此一路反覆,即使NVDA最終還是由50元漲到135元,但中間經過這種程度的波動的話,NVDL多半會賠得很慘。
這就是為什麼周冠男在文章說:「歷史只有一次不能重演,過去歷史路徑也不能預測未來的路徑」。即使我們確信大盤長期上漲,但中間路徑怎麼走、如何波動,存在太多變化的可能。如果把不同變化的可能全部納入考量進行模擬演算,長期持有槓桿型ETF的風險回報跟原型ETF相比,不一定划得來。
就這個論點來說,我是認同周冠男的。
然而,上述論點雖然說得通,但交易很多時候並不是非黑即白。比方說,上述論點似乎帶有一個前設,就是把條件限定為長期投資(十年以上)、而且只能選一個標的,並沒有討論到比例和組合。在上述前提條件下,我認同周冠男的意見,給我也會選原型ETF而不是槓桿ETF。
不過,如果考慮到投資組合比例?考慮到不同類型的資產配置?甚至是中短線交易?我還是覺得槓桿型ETF在很多情況下是一個值得考慮、甚至是不錯用的工具。
關於槓桿型ETF在組合比例和資產配置的用法,本文一開始就羅列的三篇「槓桿」系列文已經談了許多,大家可以自己去看,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至於中短線交易的部分,我覺得自己近期的交易就已經做了個不錯的示範,這在本專欄的「投資紀錄」裡面就有,那些交易都在交易後一天內公布,訂閱讀者都看得到,不是現在才來馬後砲。
比方說,我在8月5號低點買了些TQQQ和NVDL(連結),月底陸續出清(連結一、連結二),以中短線來說獲利都相當不錯,如果用圖標出大概進出位置,同樣拿最近三個月的圖,大概是長這樣:
左邊黃色圈起來是買進位置。
右邊黃色圈起來是出清位置。
一樣。
左邊黃色圈起來是買進位置。
右邊黃色圈起來是出清位置。
這筆交易自問做得很漂亮,重點不是獲利率,而是在正確的時機、用了正確的工具、而達到預期的獲利。
時機部分,我自己雖然以長線投資為主,但因為長期在市場打滾,對盤感還是有相當的敏感度。在美股部分,我其實很少運用槓桿型ETF做中短線交易,但8月5號那天真的是因為各方面感覺都對了,才來博一把。具體理由那時候就寫得很清楚了,引用如下:
我今天繼續想了一整天,覺得不管是NVDA延遲出貨、經濟衰退隱憂、還是巴菲特賣蘋果,都很難說服我說足以造成這種程度的下殺。看來看去,比較合理一點的解釋是日本央行開始緊縮貨幣政策,令市場上的資金減少,有點類似2022年聯準會開始升息之後的情況。不過,這次的情況跟2022年的最大不同,是聯準會滿有可能會在9月降息,因此美元的貨幣政策應該會逐漸寬鬆一點,估計能夠把狀況穩住。如果股災持續下去,那麼9月的降息力度可能會更強一些(相信環球大殺盤,也是華爾街想傳達給聯準會的訊息),等於有一層保險在,故買點TQQQ和NVDL來博一博。
現在事後來看,我在8月5號的看法,完全沒有錯吧?
如果有類似這樣的時機,盤不管因為什麼理由被市場不分青紅皂白殺到很低,已經創造出足夠的安全邊際了(槓桿ETF會超跌),而預期未來也會很快回穩、或有保險,在低位撈一點被爆殺的槓桿ETF,吃一段反彈我覺得沒有什麼不好。
至於你說如果不賣,拿到現在TQQQ和NVDL都漲回去了,當時賣掉的部位不可惜嗎?我覺得不會,因為出清之後都有馬上買回正股(都有公告),其實只是去槓桿而已。
當達到預期收益、值博率下降就收手,我覺得是很重要的交易紀律。
回到最一開始的討論,如果真的很擔心震盪磨損風險,又想多少開些槓桿,可以怎麼做呢?周冠男的回答是:「如果你真的要槓桿的話,我相信只要自己去借錢把槓桿倍數做上去,長期一定會比買槓桿型ETF更有效率。」
這確實是一個方法,但我覺得成本還是偏高,因為借錢有利率成本。如果借得多,借貸利率算下來也是相當可觀的一筆費用。
如果想要低成本、不要有震盪磨損風險、槓桿自行調配可大可小、甚至還可以節稅,我想來想去,台指期真是一個滿不錯的選擇(詳參這篇介紹)。
以前很少有人想到這一塊,可能是因為大家比較習慣用台指期去做極高槓桿倍數的短線交易(10倍到20倍)。槓桿倍數這麼高,長期持有的風險同樣是划不來,像以前台指期長期只有「大台」和「小台」兩種選擇,假設台指在23,000點,1口大台的市值就會高達460萬元。即使是「小台」,合約規格是大台的四分之一,1口市值也達115萬元。
也就是說,如果現在開2倍槓桿做多1口小台,門檻也要一口氣投58萬元,資金要求其實算是滿高的。所以很多人其實也沒在管大台或小台的市值,反正只要滿足原始保證金的要求,進場跑跑短線交易就可以了。但做短線交易的技術門檻其實滿高的,能夠長期賺錢的人不多,做長線的人又少,當然知道的人就不會很多。
近期因為台指節節攀升,在期貨界其實有一件大事,就是期交所終於在「大台」和「小台」之外,再推出一個合約規格更小的「微台」。「微台」的合約規格只有「小台」的五分之一,現在台指23,000點,市值也就是23萬元而已。
對於很多習慣做短線交易的人來說,「微台」是個很雞肋的產品,因為換算下來台指1點的損益就只有10元台幣。假設我做多台指,很厲害抓到一波1,000點的大漲,但如果只買1口微台,也就只賺1萬元台幣而已。
不過,如果只是拿「微台」來代替槓桿ETF的話,跟「大台」和「小台」比起來,就變得相當友善了。按現在台指點數,目前1口微台的市值只有23萬元,門檻低很多,如果想開兩倍槓桿,只要在帳戶裡面放11.5萬元就可以了,另外一半不用付利息去跟銀行借。
槓桿想再小一點也是可以的,資金放15萬、20萬,都可以自行調配。
接下來就是我提供給訂閱讀者的回饋方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