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了一部電影,是關於養老機構虐待老人的題材,由真實事件改編而成,心中升起一種難以言喻的感觸,到執筆的當下,久久不能釋懷,實在無法理解,在二十一世紀,教育普及的今天,怎麼還有這種試圖把人間變成煉獄的行為存在。回顧自己出社會至今的經驗,不敢妄言見過什麼大風大浪,更多的時候,只是靜靜地,看著人世浮沉,看著種種故事在眼前上演。想起這類電影那些幕後的編劇、導演、演員,所有為了呈現這些故事而投入心血的人們,一定都希望能夠喚醒一些什麼,替這個社會遺留下一點什麼,他們以作品為劍,刺破表面的平靜,讓人們看見,那些本不該被遺忘的痛苦與黑暗。
每當我走進戲院,坐在黑暗中,看著一幕幕那些不應該發生,卻真實存在於世上各角落的事情,我便不得不直面一個沉重的事實,在這個文明高度發展的時代,在這個講求效率與成功的世界裡,真正的殘缺,並不是肉體的殘缺,而是良心的殘缺。
良心,是一個人最根本的完整,倘若一個人失去了手腳,他依然可以用堅毅的靈魂走出屬於自己的路;但如果失去了良心,即便他擁有崇高的地位,富足的資源,仍舊只是一個空洞的軀殼,這個社會為了生存而奔忙,為了利益而角力,太多人在一次次小小的妥協中,慢慢磨損了自己的心。最初,也許只是不忍看見的轉過頭去,又或許是為了保護自己而對不義默不作聲,到最後,甚至可能學會了冷漠、學會了合理化,學會了以「這是現實」來安慰自己。
可是,真正讓一個人逐漸破碎的,並非環境的殘酷,而是自己選擇對殘酷視而不見的那一刻,真正讓一個時代墮落至此的,不是物質的匱乏,而是良心的荒蕪,我們常常以為,只要不做壞事,就是好人,只要不親手傷害他人,就是清白。但其實,有時候沉默本身就是一種共犯,對於弱者的苦難視若無睹,對於權力的濫用裝作聽不見,對於欺凌與不公選擇視而不見,這些無聲的縱容,累積起來,比一時的惡更可怕。
良心,是這個世界最脆弱也最堅強的東西,它需要一個人不斷地自省,不斷地在權衡之間,選擇那條更難走、但更正直的路,它需要在無數看似無害的小決定中,堅持守住那一點點的清明與溫柔,良心,是在黑暗中仍願意相信光的勇氣,是在冷酷中仍願意伸出手的溫度。
真正的殘缺,不是貧窮,不是身體的缺陷,不是資源的不足。真正的殘缺,是當一個人再也無法為他人的苦痛感到悲憫,無法在不義面前感到羞恥、在冷漠中感到不安,那樣的空洞,比任何外在的損傷都更加可怕。
每一部試圖揭開黑暗的電影,每一篇記錄人間疾苦的報導,每一個願意在平凡生活中守護良知的人,都是在提醒我們,不要讓自己變成那個真正殘缺的人,即使這個世界紛紛擾擾,即使有時堅持一點善意會顯得格外吃力,我們依然要守護內心那道微光,唯有如此,我們才沒有辜負這個世界,也沒有辜負自己。
良心,從來不是別人給我們的,它是一場與自己漫長而孤獨的對話,當我們能夠在夜深人靜時,坦然的面對自己的心,不感到羞愧與恐懼,那麼,不管外在的世界多麼破碎,內心依然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