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不久前親友聯絡我,邀請我幫忙改造居住的主臥空間,老實說,我的心情既緊張又期待。這是我第一次幫別人做居家軟裝規劃,之前都是布置自己的空間,好壞我說了算。但接下這個任務內心的忐忑不亞於要去跑馬拉松,因為是一場真正的實作考驗。幸運的是,親友很支持我記錄這次改造計畫,並願意讓我分享過程。希望透過這系列記錄與分享,能和大家一起見證空間轉變的過程,感受軟裝布置所帶來的美好魔法!
風格探索:從喜好出發,找到設計的切入點
開始改造空間的第一步,就是了解使用空間的人喜歡什麼樣的風格。與其直接問他們「你們想要北歐風還是無印風呢?」我更喜歡讓對方「用圖片說故事」。於是我請他們各自挑選 3~5 張喜歡的房間照片,傳給我當參考。收到照片後,我開始仔細觀察這些照片裡的元素:使用了哪些材質?光線偏暖還是偏冷?整體色調是活潑還是安靜?這些線索就像拼圖一樣,慢慢拼出他們心中理想空間的輪廓。過程中也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兩人的風格喜好有點不一樣!
風格碰撞:現代簡約 vs 自然風
其中一位偏愛現代簡約風,喜歡乾淨俐落的線條、中性色調和帶點都會感的質感設計;另一位則被自然風深深吸引,喜歡木質、植物和溫潤的光線,讓人有放鬆、喘口氣的感覺。這樣的差異,乍看之下好像會造成設計困難,但是這個差異也讓整個案子更有趣,能成為獨一無二的空間。
現代簡約風
自然風
風格平衡: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一起生活
我開始思考,能不能讓這兩種風格在同一個空間裡和諧並存?於是我著手製作 moodboard,嘗試用不同比例去混搭兩人的喜好。有些風格畫面偏向自然、再點綴一些金屬的元素;有些則是以簡約為基底,用自然感的材質柔化氣氛。
目的不是要說服他們接受某一方的風格,而是創造出一個讓兩人都能安心生活的空間。
對我來說,這樣的風格探索過程就像一場對話,不只是設計與美感的對話,更是兩個人如何一起打造共享生活的起點。
風格拼圖:從 moodboard 找到最貼近生活的樣子
因為他們各自喜好的風格是現代簡約與自然風,因此我收集了一些元素,嘗做出三組moodboard提案,將抽象的風格概念具象化,讓討論更具體,也更有想像空間。
第一版:繽紛度假風
這個版本融合自然風的藤編、木材與一點現代風的金屬元素,並加入明亮的藍、綠、金等點綴色彩,讓整體氛圍輕鬆、活潑,像旅途中那令人難忘的海邊民宿,讓這個空間成為療癒身心的小天地。

第二版:溫馨沉靜風
這版強調風格的平衡與融合,主色為大地色系,材質選擇自然紋理與簡潔線條的家具,既有自然的溫度,也保有現代感的俐落與整潔,對雙方來說都是舒服且中性的選擇。

第三版:舒適有機風
這一版走的是溫柔放鬆的日常路線,主色調選擇帶有灰感的莫蘭迪色系,低彩度但不冰冷,營造出一種沉靜而不沉重的氛圍。搭配柔軟舒適的織品,以及溫潤的木質家具,讓空間散發出自然又安定的感覺,很適合日常生活與工作,讓人能夠在其中慢慢呼吸、慢慢沉澱。

為了幫助他們更清楚理解,我將每張 moodboard 都搭配文字說明,描述它帶來的感受與風格定位,也引導他們思考哪一種風格最能貼近自己的日常。這不只是風格選擇的過程,更是一場關於「我們想要怎樣一起生活」的討論,而這正是我最喜歡軟裝設計的地方
幫助人們從空間開始,慢慢描繪出理想的生活樣子。
小結:這只是開始,精彩還在後頭
這次幫親友改造主臥的旅程,從風格探索到 moodboard 溝通,其實才剛揭開序幕。主臥空間裡已經有些無法更動的大型設施,像是浴室、高衣櫃和沿牆的矮櫃,讓我一度覺得設計的彈性好像被限制住了。不過換個角度想,這些限制反而幫助我更聚焦,去思考哪些部分還有改善空間。
屋主希望這個房間既能讓人好好放鬆,又能安心工作,是很真實、也很常見的需求。我完全能理解那種希望一個空間同時承載身心需求的心情,但怎麼在有限的坪數裡做到平衡,真的需要好好思考每一寸空間的用途和布置。
過程中我更加體認到一點,就是設計不只是美感表達,更是一次次貼近使用者的生活習慣、傾聽需求、解決問題的過程。接下來還有更多挑戰,也會持續和你們分享。如果你也對居家改造有興趣,歡迎追蹤我,加入創作者基地,一起來看看這個空間會變成什麼模樣吧!
你喜歡這篇內容嗎?歡迎點個 ❤️ 或留言和我分享你的想法。
你的回應,是我繼續寫下去的養分。
想持續收到最新文章通知?歡迎追蹤「自在生」,加入沙龍「創作者基地」,一起打造更自在的生活與創作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