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月的第四個星期六,奈良的若草山都會迎來一場熊熊燃燒的祭典——燒山祭。這項擁有數百年歷史,一年只舉辦一次的祭典今年正好舉辦在農曆年假期間,因為我一直很想體驗看看日本的祭典活動,趁此良機我決定訂下機票、踏上旅程,親眼見證火焰吞噬若草山的壯觀景象。
燒山祭的全名是"若草山燒山祭"(Wakakusa Yamayaki)顧名思義就是在奈良的若草山上放火燒山。這項祭典活動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有一說是因為領地紛爭,人民衝突不斷,在1760年時政府出面燃燒若草山才得以平息。另有一說是從江戶時代開始就有農民為了肥沃土地、驅趕野豬或蟲害而點火燒山。還有一說是因若草山上有鶯塚古墳需要點火燒山才能平冤除晦,因此不時會有人上山點火,危害安全,最終決議由興福寺、東大寺、春日大社共同舉辦燒山祭,全程有消防員們隨時待命,讓大家能一同平安的驅邪除舊,迎接新春。
燒山祭的儀式約從中午開始,首先會讓民眾一同參加「丟鹿仙貝」的活動,之後會有音樂表演,與此同時祭典人員會從春日大社「春日大聖火」取來御神火,聖火隊員會在水谷橋附近用聖火點燃火把,接著於山腳處的野上神社舉行儀式,再進到山上點燃事先為祭典而準備的巨大篝火。入黑後,會先迎來在山頂施放的600發璀璨花火,接著由300多名身穿白袍的聖火隊員手持熊熊燃燒的火把走入山中,法螺貝與喇叭發出信號,一起以神火點燃若草山。
考量到旅途時間限制與體力,我們在抵達奈良的深夜決定當天不跟著隊伍上山,而是上午先去其他景點參觀,下午再前往山下觀賞祭典的花火秀與燒山。
奈良隨處可見的燒山祭海報與燈旗令我更加期待晚上的祭典活動了。
我們打算上午先前往距離市區較遠的唐招提寺參觀,這座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寺院隱身在奈良的西郊外,避開市區壅擠的人潮與交通管制。
我們到JR奈良站前的公車站牌下等待公車,不過室外氣溫低於十度,寒風凜冽,候車的旅人無不將圍巾拉高、雙手插進口袋,試圖抵禦那滲透骨髓的冷意。公車遲遲不來,讓我發現原來奈良和台南一樣,公車時刻表只是參考,想搭到公車需要有運氣和耐心。
終於,公車抵達,車廂內的暖氣讓我們鬆了一口氣。一路上,窗外的風景漸漸從市區的繁華轉為郊外的靜謐,樹影婆娑,除了建築物變少,還有大片田地鋪陳其中。抵達唐招提寺時,我腦中閃過的第一個詞是——靜謐。
走進寺內,一股悠遠寧靜的氛圍迎面而來。這裡沒有喧囂的觀光人潮,沒有此起彼落的吆喝聲,只有歷經千年風霜的木造建築靜靜矗立,彷彿在歲月長河中默默守候著來訪的人們。寺內的大樹高聳入雲,枝椏隨風搖曳,彷彿在低聲吟誦古老的經文,每往前一步,心裡就沉靜一分。
站在金堂前,我抬頭望向千手觀音立像、藥師如來立像和盧舍那佛坐像,佛像因歲月洗禮而色彩斑駁,可那精細的工藝與佛像本身肅穆莊重的氣勢,讓我們安靜地站在那裡久久挪不開步伐。(佛像禁止攝影,因此沒有照片可與各位分享)
金堂內部沒有燈光等現代設施,但每根保留著歲月痕跡的梁柱,都讓我們想起千年前遠渡重洋而來的鑑真大師。這位唐朝高僧歷經種種磨難,第六次東渡才抵達日本,並將佛教戒律傳入日本。因此朝廷賜與他建造此寺,而在經歷戰爭、雷火等多重波折後成為平城宮僅存的建築,也是唐代早期風格的重要參考建築。
之後我們又沿途參觀了鼓樓、講堂、開山堂等,最後走到了開山御廟,我們一同祈願,感謝眷顧與照拂。
下午五點,我們回到奈良市區,順著商店街往燒山祭的會場前進。沿途經過興福寺、奈良公園與奈良博物館,天色越來越暗,街道上的人潮也逐漸聚集,空氣中瀰漫著一種節慶前的期待感。四周不時可見架設相機的攝影師,他們專注地調整角度,彷彿已經掌握最佳觀賞點。然而,對我們來說,一切仍是未知數,究竟要走到哪裡才能擁有最好的視野?
隨著腳步向前,夜幕低垂,四周變得愈發漆黑,唯有遠方的燈光點綴出攤販區的輪廓。當我們還在尋找立足之地時,花火突然點燃了夜空!
「綺麗!」周圍響起陣陣驚呼聲,那瞬間,我也忍不住屏息仰望。五彩斑斕的煙火在寂靜的夜色中綻放,映照著人們驚喜的表情。這一刻,無需言語,來自世界各地的旅人都沉浸在同樣的感動之中,心跳隨著煙火的節奏悸動。這趟旅程的未知與期待,在這場夜空盛宴中,找到了最美的回應。
當最後一朵煙火在夜空中綻放後,現場短暫地陷入寂靜,彷彿所有人都還沉浸在方才的絢爛之中。然而,很快地,黑暗的山坡上出現了一個又一個微弱的火光,那是傳遞火把的聖火隊伍已經站定。他們沿著若草山的坡道排成長長的一列,手中的火炬在夜幕下閃爍,像是一條即將甦醒的火龍,蓄勢待發。
隨著一聲號令,火把同時點燃,燒山祭的最高潮正式開始! 熊熊火焰沿著山坡迅速向上蔓延,一側火勢猛烈,烈焰翻騰,如同狂風助燃,瞬間吞噬大片草地,映紅了夜空;而另一側卻緩慢地燃燒,星星點點的火苗緩緩向前推進,形成一種奇妙的視覺對比。這場大火既狂野又沉穩,讓人目不轉睛。
站在人群中,我靜靜地看著火焰舔舐著山坡,即便相隔很遠,仍能聞到空氣中瀰漫著焦草的氣味,讓人意識到火焰不僅是視覺上的震撼,更是一種強大的能量,火焰逐漸爬過整座山坡,也彷彿在洗滌過往的一切,讓大地重新孕育新的生機。
當燒山儀式圓滿結束,鳴笛聲響徹夜空,象徵參與儀式的隊伍準備下山,現場的人群也隨之湧動。原本靜立觀賞的眾人瞬間轉向市區方向,形成一股洶湧的回程潮流。即使到了晚間九點街道上也到處都是人,彷彿整座城市都被這場祭典點燃,熱氣未散,情緒仍在翻騰。沿途的便利商店門口擠滿了人,想要買瓶熱飲暖手都備感困難。
燒山祭讓我感受到了與眾人共同經歷的悸動,步行在人潮之中,內心卻異常平靜,相信經過這場熊熊烈火的洗禮,來年將會迎來嶄新的光景。
燒山祭的觀賞方式因人而異,如果想要更深入地體驗祭典的氛圍,建議下午時分便隨著隊伍上山,親眼見證聖火隊伍如何點燃火焰,感受從山頂俯瞰火勢蔓延的震撼景象。然而,若只是想輕鬆感受祭典魅力,也可以選擇在山下遠觀,無論是奈良公園、奈良博物館附近,甚至是更遠的地點,皆能欣賞到壯觀的燒山儀式與煙火表演。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燒山祭吸引大量人潮,結束後的回程路上更是擁擠不堪。建議穿著舒適的鞋子,確保行走安全,並時刻留意腳下,避免在人潮推擠間發生意外。如果不急著離開,可以稍作停留,等人潮稍微散去後再行動,會更加從容。
等待人潮散去時,工作人員將地上的燈籠一個一個點亮,成為美麗的光道,讓我深刻體會到,許多時候,風景不只是抵達目的地後才看見,而是在尋找的過程中悄然展開。或許人生也是如此——當我們願意試著前進,未知的路途上,總會遇見獨特且美麗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