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回來改看頭足之外的部分, 包括漏斗、外套膜與鰭(mantle, funnel, and fins)
不過因為會涉及一些整體外觀的內容, 所以還會回去品頭論足一番!

例如在看漏斗構造時會注意到它與頭部的相連處,感覺上很像漏斗揹著頭與足
頭足很重所以手握鎖管時會在鎖管的"管"開口處晃呀晃.....
第一次拍的時候(圖2)以為是像細繩一樣的構造與頭相連
不過後來拍了側面才知道是片狀, 如圖3與4
之後還有再繼續拆....看起來應該只是著生,沒有穿到裏頭的組織
不過也只是猜的喔!
因為之後切開來根本就是模糊一團找不著也看不清

而在漏斗的相對側(背部)有一塊頸軟骨 nuchal cartilage
頸軟骨的位置剛好會卡在筆狀軟骨(pen)的凹槽裡
頸軟骨的位置如上各小圖中箭頭所指處,軟骨兩側會與頭下方的兩片肌肉相連並往前環繞與漏斗合生形成一個環(如圖6)

在漏斗的左右兩側基部有兩個軟骨
叫漏斗鎖定軟骨 funnel locking cartilage會與外套膜鎖固定軟骨 mantle locking cartilage相互對應

兩種軟骨內外相對應特寫~ 一個在漏斗,一個在外套膜, 左右各一套

前包後包左卡右卡,再加上背後頸軟骨與筆狀軟骨的合作--成一個類似三角形的形狀
若外套膜肌肉收縮的話開口處可以把漏斗緊緊包住
抱得緊也卡到位的話可以讓頸部及漏斗處進行大量的運動

不同角度看漏斗的下方
從頸軟骨向兩旁伸到前方的漏斗形成了一個環狀構造,外圈還有外套膜的環狀開口,如上右圖箭頭所指的虛線位置
配合外套膜肌肉的收縮與鬆弛外加軟骨的鎖合與分離可以用來控制水的進出
●外套膜鬆弛時水分從外套膜開口處進入外套膜腔(mantle cavity)
●收縮時再加上軟骨的鎖合會讓整個外套膜開口處的兩個環(右圖中的兩虛線位置)緊密靠攏使水只能從漏斗出去
利用水之進出時可透過鰓行於呼吸作用,還可用於運動時速度及方向的控制
噴墨時也是從這裡出來

漏斗除了與頭相連之外還會與幾條收縮肌相連,收縮肌如上圖的黃色與紅箭頭所指之處
兩條連在漏斗兩側, 兩條連在頸軟骨兩側
分別稱為Funnel Retractor Muscle(漏斗收縮肌)與Cephalic Retractor Muscle(頭部收縮肌)
用於漏斗與頭部的運動控制

一回解剖時頭一拔....收縮肌連同內臟幾乎完整地被拉出來, 算蠻幸運的!
感覺或許也有固定內臟的功能?!
前方連著頭足(1),一旁則是整個外套膜(2)與鰭(3)
後來有看到雄性生殖器官, 所以這隻是公的

還原一下,是盤中左邊那隻
解剖當天剛好在菜市場裡選到一公一母(一左一右),母的等會看到它
因為已經失去生命已久且經過冷凍,所以外套膜上有許多深紫紅褐色斑點,感覺背部會比腹部來得多!!?? 頭足的位置也有些許斑點

這陣子很用功地讀網路資料, 看到一個鎖管的解剖教學影片
是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 TAMEE 的直播影片: 2019頭足類營隊「夜釣鎖管」外觀構造解說
影片中的老師提到鎖管新鮮時會身體呈透明或半透明狀
因為沒看過也沒拍過....甚至是第一回知道有這麼一回事!!
所以請了在國立澎湖科技大學的教授學長 李明儒幫忙,看是否有照片可以分享?
後來收到學長朋友陳智明先生拍的照片,共三張(超級感謝!)
上面的照片中可以看到一隻半透明, 另一隻則轉為白底深紫紅褐色斑
據說活著或剛死不久的這些斑點還會閃爍.....

不知是何種鎖管? 所以傳給旺霖幫忙鑑別
旺霖說:因為鑑定沒有看到樣本就很難完全正確,因為這個類群是需要顯微鏡鏡檢的,就圖片初判為Uroteuthis Chinensis中國槍魷
而這個體型跟這個籃子很像會是在澎湖看到的感覺.....所以應該是中國槍魷
另外跟中國槍魷相似且常見的種有U.edulis劍尖槍魷

陳智明先生還分享了在水中游還活著的鎖管照片
可以看到半透明的身體與頭足, 另外還注意到"怎麼沒有觸腕呢?
再上網查才知道平時觸腕是收著的, 遇到獵物時才會伸出來
這種觸脘伸展拉長的照片應該很難拍到, 除非刻意安排

最近流行請AI畫圖....所以我也來玩玩, 請他畫有觸腕的鎖管
我給AI一隻活著的鎖管照片請它幫忙畫活著的鎖管幾隻在水中游
我說:沒畫到兩隻觸腕, 請它補上....結果它畫了之後隨便找個位置放!!
後來溝通好幾回...都讓我不滿意

所以只好自己來, 用Clip studio 修改AI畫的圖
搬了觸腕位置之外還在各鎖管頭上多加了幾隻腕,主要是因為AI畫的腕有點少!!
其實AI畫的圖還真不錯,蠻漂亮的(我覺得), 只是需要認真仔細地與它溝通

再回到市場買的鎖管....包括外套膜與鰭上頭可以看這到密密麻麻的紫紅褐色斑點
這些斑點來自表皮底下的"chromatophores"是一種器官
由五種不同類型的細胞構成:(1)
- 色素細胞本體(chromatophore proper)
- 放射狀肌肉纖維(radial muscle fibers)
- 神經突觸(軸突,neuronal processes/axons)
- 膠質細胞(glial cells)
- 以及色素鞘細胞(chromatophoral sheath cells)
中央和最大的色素細胞( chromatocyte)內有高度靈活的囊內包含著色材料
這個囊被稱為細胞彈性小囊(cytoelastic sacculus)
顏色的呈現由數千個黃色、紅色和棕色(在某些分類群中是黑色)分層的色素真皮染色團器官實現的,這些器官在表皮下層的真皮裡(2)
當肌肉收縮時會把這小囊拉開、攤平,色素面積變大,這時候顏色變得很明顯
當肌肉放鬆時囊就縮成一小點,顏色幾乎看不見,整體外觀變得比較淡或透明
這些動作是由神經系統直接控制,可以根據情緒、環境、交流需求或逃避天敵,快速調整不同顏色的色素細胞,創造出不同的花紋或顏色
另外還有些關於變色的資料裡還會提到虹彩細胞(iridophores)與 白色細胞(leucophores)(3)
虹彩細胞可以反射光線,產生金屬光澤(像藍色、綠色)
白色細胞會反射周圍的光線,幫助牠們融入環境
對變色這部分還沒有很深入了解....

看一下去除外層皮膚(skin)與未去除時的比較, 順道也特寫一下頭足的皮膚,上頭也有斑點

把外層皮膚剝除的樣子,內部黃白色, 這外層薄膜呢…則半透明外加斑點
兩片三角形的鰭是薄薄的肌肉片,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扁平、菱形的板,附著在外套膜的外表面,大小形狀可以供作鑑別的參考

鰭附著在尾端,有細帶狀軟骨作為支撐,稱為鰭軟骨(fin cartilage)
沒注意到鰭軟骨,下回有機會補拍...

外套膜除了外側有一層薄膜狀皮膚之外, 內側也有層透明的薄膜(4)
緊貼著外套膜的內側會越過內臟團(visceral mass)的位置,感覺上有包裹隔絕保護與固定內臟的功用,像保鮮膜那樣!
如上圖剪刀與竹籤插入的位置.....原本內皮+外套膜與內臟是緊緊靠在一起
可能在解剖時將內層薄膜剪破,因此原本相互貼合的內側薄膜與外套膜在扳開過程中產生分離,所以兩旁會出現空隙(不過這部分目前是處猜測狀態)
註:這就是上面提的雌性樣本, 因為看到雌性生殖器官

這是雌性樣本拆解時的部分過程
可以看到除了剛剛提到的外套膜內側薄膜外, 其實拆解過程中感覺還有些膜狀構造在內臟間相互包裹
來幾個薄膜特寫, 如下:

1.與鰓相連處, 心想原本薄膜應該是要覆蓋過內臟部分的,可能因冷凍儲藏處理或拆解過程中破裂
所以內臟裸露

2.另一側的模樣, 感覺比較完整, 還可以看到鰓先端處的星狀神經節,鰓還被包在裏頭

3.移除部分內臟後,裏頭還有膜狀的構造

這部分或許可以等寫內臟的時候再來仔細看

目前看過的樣本如上......還沒想好要怎麼寫!!
功課越想越多,讓自己有事可忙, 也忙得開心充實
相關日誌-鎖管專輯
相關資訊:
頭足綱 Cephalopoda
蛸亞綱 Coleoidea
閉眼目 Myopsida
槍魷科(鎖管科 Loliginidae)
關鍵字:
鎖管( squid)
解剖(anatomy)
外套膜與鰭(mantle)
外層皮膚(skin)
漏斗(funnel)
鰭(fins)
漏斗鎖定軟骨( funnel locking cartilage)
會與外套膜鎖固定軟骨( mantle locking cartilage)
漏斗收縮肌(Funnel Retractor Muscle)
頭部收縮肌(Cephalic Retractor Muscle)
參考文獻:
1.Ultrastructure of cephalopod chromatophore organs
4.The anatomy of the common squid, Loligo pealii, Lesue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