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自己的群組中
與朋友私訊聊了一下退稅越退越少的事
聊的時候,他問我一個問題
「要領到多少股利所得稅才會超過8萬,沒有辦法退稅呢?」
當時我人在外面,答不出來
於是,晚上試算了一下
按照我自己的免稅與扣除狀況
算出了那個數字
也就是說,在應稅額超過那個數字
退稅額全數繳完所得稅還不夠時
就必須要自己拿錢出來繳所得稅,也沒有退稅了
但是
如果能夠讓我一年有那樣數字的應稅額
一來一往放進口袋的,其實遠超過8萬許多…
屆時,我想我應該也會甘願繳該繳的
不會去計較無法退稅的事啦
雖說
現在的應稅額,離這個無法退稅的數字還有些差距
但看起來,這並不是無法縮短的距離
就把它當成下一個努力的目標,持續前進啦~~
…回想過往
從一開始累積部位,退稅與股利都有所增加
到後來股利通過最多退稅8萬的門檻(最高8萬的退稅/8.5%扣減率=94萬左右)後
那隨著股利提升,而逐年下降的退稅(因稅額提高,但8萬沒變多…)
想了想,從那從少到多、再從多到少、最終歸於無的過程
不也是一個被稱為存股的極長期投資人
所必經的一段成長之路嗎?
在那門檻前
每年可以為那退稅的小確幸感到開心,我覺得很棒
但在過了門檻後
就別在意退稅的小確幸,甚至要繳的稅金
把目光放在實際放到口袋裡的現金流入
這可能才是長長久久的快樂吧
小小想法,做個紀錄
也祝所有的朋友們
在這個5月,能夠退稅退的開心
並一起努力
朝著那無法退稅的一天前進吧!!
----------
小小分享:如何知道自己無法退稅的目標:
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自己做一張Excel表
列一下之後,就可以知道自己離無法退稅的目標還有多遠
附圖是我自己的做法(以免稅與扣除額80萬元為例,非我自己的狀況),各欄位內容為:

應稅額:將實際想要測試的數字填在其中,我自己是將可退稅最高金額的94萬之後,依等差級數向下列出,並以100萬前每列會以1萬增加,100萬之後每列會以5萬增加的方式來埴入
所有免稅與扣除額:將實際的免稅額與扣除額合計後填入
差額:= 應稅額 - 所有免稅與扣除額
稅率:依據差額,依當年度累進稅率填入對應金額之稅率
所得稅:= 差額 * 稅率。(注意:12%之後記得要再減去累進差額的數字)
可退稅額:= 80000-所得稅。黑字為退稅,紅字為繳稅
依範例,我們可得知:
1、如果免稅與扣除額以及8萬的退稅額不變,只要應稅額大於185萬左右,8萬退稅額不夠繳所得稅時,就將準備用自己的錢繳所得稅了(每個人可以看到自己的實際狀況)
2、如果想要減少所得稅,那就要把免稅與扣除額擴大,不過,那避稅的事,又是另一個範籌,需再各自就自身狀況去規畫與安排
如果有錯漏之處,再煩請指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