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成三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
同事有三個子女,平時感情也很不錯,當第一個女兒開始出社會工作,她們夫妻倆想為她買房子,離工作的地方近一點,然而老二、老三知道了,便說父母偏心,為什麼他們沒有,這幾十年下來,她們夫妻工作拉拔小孩長大,一定有可觀的經濟付出,若三個小孩都各自幫她們買一套房,那她們年老後的生活呢?孩子們會給所謂的孝親費嗎?有一次我們聊起這件事,她說她女兒很早以前就跟她說過,她的未來不包含父母,我有點訝異,如果她們夫妻倆把金錢都花費在孩子們身上,而將來孩子沒有要負擔父母的生活,等到她們年老時,要怎麼過生活雖然我從不認為養兒防老這句話是對的,但聽到子女這樣說的話,難道不會心寒,尤其最後為了金錢翻臉,甚至痛下殺手,這樣的結局,我也想問,一生辛辛苦苦養兒育女的意義是什麼?
第二個故事
有天跟診,來了一個約40歲的病人,因為醫生習慣問病人在做什麼工作,病人說他沒有工作,因為找不到他喜歡的工作,回答的語氣是一種理直氣壯,陪他來看病的是他父親,阿北應該也80幾歲了,他說他現在還在工作,為了養活一家人,如果不工作也不行,我心裡的os又出現了,40歲不去工作,還要依靠80幾歲的老父親工作養活,不會感覺到有壓力嗎?
第三個故事
那天,有個病人一開門進來,就喊著叫醫生幫他開可以生小孩的藥,我看了一下電腦,他已經66歲,他跟醫生應該是認識,因為他們聊了起來,病人說他現在沒在工作,每個月就領政府補助8000元,住在他弟弟家,吃住都由弟弟供應,我聽到了什麼?又傻眼了!他接著說,他去參加婚友社,認識一個女生,對方說如果他可以生小孩,她就嫁給他,所以他要來開藥,可以生小孩,我的驚訝越來越大,心裡浮現了無限的“蛤”
先不說年齡,很明顯他沒有穩定的經濟能力,跟一個容身之處,如果今天他真的如願生了小孩,要怎麼養活,甚至之後的就學跟醫療,雖然我知道低收入身份在醫療方面,的確受到很大的照顧,但其它方面呢?他要怎麼確保他的小孩能夠無憂的成長
一個生命的誕生,或許都存在著不同的意義,有些人求而不得,有些卻因不在預期中,而被扼殺,有些生來被當成寶貝,有些卻承擔了不應承擔的凌虐
反之,有些小孩對父母孝順至極,卻也有些人將父母丟到安養院後,便不管不顧,在醫院太久,各式各樣的情況都看過,不免想,如果知道當初小心翼翼呵護長大的孩子,最後會這樣對待自己,還會想要這樣把生小孩當成人生志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