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店,不再靠感覺:用商圈立地評估表來判斷價值
許多創業者在挑選店面時,常憑經驗或房仲推薦做決策,實則風險極高。我們可以參考「商圈立地評估表」與評分標準,從以下面向定量分析:
- 車流量與人潮量:每10分鐘進出人數與車輛,直接影響曝光與營收潛力;
- 可營業面積與月租金:需衡量坪效(每坪營業額)與損益平衡點;
- 交通與停車設施:是否吸引便利型消費者或家庭客群;
- 競爭店型態:了解周邊是互補或強競爭,利於定價與差異化策略
二、從金字塔上升:DIKW模型助你掌握經營策略位階
《DIKW Pyramid》圖,提供一個管理者應用AI的全景框架:
- Data → Information:先有營運資料,再轉為報表與可視化分析;
- Information → Knowledge:建立標準流程與SOP;
- Knowledge → Wisdom:進行策略設計、目標管理與市場應變。
應用在選店上,就是從收集營運數據、觀察競品趨勢,到最終制定市場進入策略。
三、用數字說話:微型業者也能簡易做損益分析
「簡易損益表」提供一個實用的商業思維:
- 成本(初存貨+進貨-期末存)與毛利率一目瞭然;
- 房租、人事、水電、雜支全部歸類為管銷成本;
- 損益結構透明,有助於試算每月營收門檻與盈虧平衡點。
結語:
選址與營運不只是技術,更是結合「定量評估+經營判斷+AI應用」的戰略行為。
唯有用數據思維驅動決策,你的店才有機會穩定成長,成為地段中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