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出舒適圈,要勇氣非賭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過年前,離開了在法人領域的工作

法人工作相對穩定,並且在執行計畫過程中,補助計畫是對業者是有好處的事件

所以和業者建立很好的關係,因為用政府資源協助企業穩定到成長

出乎意料的發生

去年11月回到過去任職的單位,帶著能量返回

但很多事情都整個不同,原先大主管被調組把我帶過去跟他去A部門

A部門的以前同事因為做得久已成為小主管,但為人做事風格問題其實不想過去

但回來最大因素就是因為大主管,因此就答應了這件事...

但更沒想到的是,當新年公告單位調動,我被調去A部門,但大主管又被上面掉到另一個B部門,當下也無法和組織提什麼問題,就是能無奈接受調部門

反感的同操舊業

A部門的開始,小主管同操舊業做事風格,只要誰不是她的人,就分重工給她

當前同事時,也有被她弄過,會覺得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給你機會是訓練

但隨著認知和能力成長,外面工作後事情看多了,小主管的同操舊業讓我覺得這裡是值得待的地方嗎?可以讓自己成長嗎?

因此,思維開始在交叉對話,舒適圈和微創業,若微創業我有哪些資源....

是勇氣並非賭氣

最後,藉由一個晚上和大主管與外部顧問聊天和未來藍圖後

隔天,和人事室提出了辭職,讓自己決定因素

1.未來要成為顧問職,具備專業能力的人,並非還在舒適區當行政與活動人員

2.外部顧問的碳盤查資源合作,可以讓自己定位一個專業的顧問

3.碳相關議題現在是市場風口,短期三年還有獲利機會,建立個人ip定位

4.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要讓外在人的行為問題變成影響每天情緒的絆腳石

5.機會不等人,歲數不等人,那還等什麼?目前還有微創業試錯機會成本

6.跨出舒適圈的勇氣,若在原地抱怨是賭氣

raw-image





avatar-img
0會員
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2024/08/04 每日一抽/靜心書寫 試點新鮮的 ⭐️ Try Somthing New 在那一年我離開了一間頗具規模且福利制度都不錯的公司,選擇離開的原因是身體有情況,動了一個小手術差點小命不保,我只能放下工作回家養生跟修心。 我對工作有著狂熱感、使命必達的心態,每天加班就連
年初換了工作,跳了一個全新的產業。我看似是一個軟爛的躺平族,其實不甘安於現狀,喜歡挑戰,喜歡接觸新事物,從中建立成就感。   或許繞了一條遠路,不過我不介意。比起走捷徑,我更喜歡探索那條不起眼的小徑,一路有茂林鮮花,也可能會碰見令人害怕的昆蟲。不過,克服過恐懼後的感覺像是看見雨後的彩虹,伴隨著清
Thumbnail
你的工作不代表你,挑戰「夢想工作」的迷思,找回不以工作為中心的生活方式
很早之前看到職場的說法要「華麗轉身」 意謂著要在最好的狀態轉職 進日接觸到的說法 則是「要追求、不要逃」 就是要追求你想要的 而非逃離你不要的 反觀我自己⋯ 近期確定明年飯碗保住了之後 除了大鬆一口氣外 之前接觸的說法我十分認同 所以內心有離職的想法浮現時 前年及去年我全心投入
Thumbnail
再理順一下想要離開的初始動機,就是不要一味的工作,想要騰出生活的空間,為家庭、為小孩多付出一些。由於職務關係,很難主觀找到兩全其美的做法,因而只能尋求暫時離開緊湊步調的職場,陪伴家人,趁機再進修,幾年後再重出江湖。這就是那一年當下“生涯規劃”的基調。 整個計畫的執行,過程沒有絲毫的“怨念”。如果把
202404總算順利離開喘不過氣正職的工作 一堆身體奇妙的病痛都不藥而癒 連自己都覺得好神奇 真的就是離開了晦氣之地 原本應該是令人期待的新創文創服務產業 但可惜本土老闆的性格沒變,不然同事都是很好相處的年輕人 藝文產業加上甜點餐飲本該是個陶冶人心的產業 但老闆初期可能誤解文創產業是什麼本質 讓他
休息一個月了 開始回去上班嘍 我覺得離開職場後這一個月 職場的厭惡、內心紛擾的狀況都已撤除 重新開拓一個乾淨的心田 種下一個希望的小樹苗 期待體驗的一個新生活 狀態跟車禍前還蠻不一樣的 我記得去年談考績的時候 我跟主管說我職業倦怠期到了 好像能做的都已經做了 不知道怎麼樣才可以
Thumbnail
人生或工作遭遇亂流時要穩定心情,切勿胡亂抓取浮木,需盡早準備轉換的備案。 轉換領域可以由斜槓開始,考量與自身其他技能的關聯性,尋找MVP避免窮忙。
Thumbnail
每到歲末年初,回首過去展望未來,似乎成為一種習慣,去年底,我前所未有認真地思考過去與未來,想想,自己的二○二三似乎還挺不錯的。 二○二三年換了新工作,雖不是高大上為人稱頌的行業,卻是能讓我安心能永續經營的公司,50+的年齡能順利轉換職場,是開心的。平時有感而發時,就喜歡寫寫文字,曾有人說過文風很適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2024/08/04 每日一抽/靜心書寫 試點新鮮的 ⭐️ Try Somthing New 在那一年我離開了一間頗具規模且福利制度都不錯的公司,選擇離開的原因是身體有情況,動了一個小手術差點小命不保,我只能放下工作回家養生跟修心。 我對工作有著狂熱感、使命必達的心態,每天加班就連
年初換了工作,跳了一個全新的產業。我看似是一個軟爛的躺平族,其實不甘安於現狀,喜歡挑戰,喜歡接觸新事物,從中建立成就感。   或許繞了一條遠路,不過我不介意。比起走捷徑,我更喜歡探索那條不起眼的小徑,一路有茂林鮮花,也可能會碰見令人害怕的昆蟲。不過,克服過恐懼後的感覺像是看見雨後的彩虹,伴隨著清
Thumbnail
你的工作不代表你,挑戰「夢想工作」的迷思,找回不以工作為中心的生活方式
很早之前看到職場的說法要「華麗轉身」 意謂著要在最好的狀態轉職 進日接觸到的說法 則是「要追求、不要逃」 就是要追求你想要的 而非逃離你不要的 反觀我自己⋯ 近期確定明年飯碗保住了之後 除了大鬆一口氣外 之前接觸的說法我十分認同 所以內心有離職的想法浮現時 前年及去年我全心投入
Thumbnail
再理順一下想要離開的初始動機,就是不要一味的工作,想要騰出生活的空間,為家庭、為小孩多付出一些。由於職務關係,很難主觀找到兩全其美的做法,因而只能尋求暫時離開緊湊步調的職場,陪伴家人,趁機再進修,幾年後再重出江湖。這就是那一年當下“生涯規劃”的基調。 整個計畫的執行,過程沒有絲毫的“怨念”。如果把
202404總算順利離開喘不過氣正職的工作 一堆身體奇妙的病痛都不藥而癒 連自己都覺得好神奇 真的就是離開了晦氣之地 原本應該是令人期待的新創文創服務產業 但可惜本土老闆的性格沒變,不然同事都是很好相處的年輕人 藝文產業加上甜點餐飲本該是個陶冶人心的產業 但老闆初期可能誤解文創產業是什麼本質 讓他
休息一個月了 開始回去上班嘍 我覺得離開職場後這一個月 職場的厭惡、內心紛擾的狀況都已撤除 重新開拓一個乾淨的心田 種下一個希望的小樹苗 期待體驗的一個新生活 狀態跟車禍前還蠻不一樣的 我記得去年談考績的時候 我跟主管說我職業倦怠期到了 好像能做的都已經做了 不知道怎麼樣才可以
Thumbnail
人生或工作遭遇亂流時要穩定心情,切勿胡亂抓取浮木,需盡早準備轉換的備案。 轉換領域可以由斜槓開始,考量與自身其他技能的關聯性,尋找MVP避免窮忙。
Thumbnail
每到歲末年初,回首過去展望未來,似乎成為一種習慣,去年底,我前所未有認真地思考過去與未來,想想,自己的二○二三似乎還挺不錯的。 二○二三年換了新工作,雖不是高大上為人稱頌的行業,卻是能讓我安心能永續經營的公司,50+的年齡能順利轉換職場,是開心的。平時有感而發時,就喜歡寫寫文字,曾有人說過文風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