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月,世界彷彿在翻篇。新聞每天像打鼓一樣響亮,貿易戰升高、股市大跌、新台幣匯率突然暴漲,連一向淡定的長期投資人如我也開始皺眉。打開投資帳戶,看著投資損益的變化,不只是數字縮水,連心情都縮成了一團。
人嘛,面對損失,怎麼可能不痛?大叔也不是沒感覺,只是看多了風景,心慢慢學會了別急著反應。想賣、想逃、想賭一把翻本的衝動都會有,但有時反而是市場在考驗你,是不是能在混亂中留住一點點清明。
巴菲特說:「別人恐懼時我貪婪。」說得輕巧,但當自己就是那個恐慌的人,這句話聽來像在山的另一頭。不過慢慢想,其實意思也簡單:你不需要做最聰明的那個人,只要不是最慌的那個人。在市場下跌的時候,什麼都不想做,是一種本能。這時候,不要立刻去找底部、加碼進場。有時候,反而是去走走、去吃頓熱飯,讓心先慢慢回到自己的身體裡。因為在動盪時期做的決定,多半是跟著情緒走的,未必真的聰明。
查理·蒙格說:「扛不住震盪,就只能平庸!」這句話很實在。投資本來就不是一條舒服的路,有收穫的同時,也要準備面對無數次懷疑與不安。有些痛,不是因為你做錯了什麼,而是市場本來就有它的性格,它不會為了任何人變得可愛或溫柔。你只能學會,怎麼跟它相處,不對抗,也不幻想。
理解很多人現在的心情跟我一樣,像是在霧裡開車,看不清前路,又怕錯過轉彎;手上有點資金,不敢加碼,也不敢離場。你想問:「我是不是應該做點什麼?」但有時候最好的行動,是不行動。這不是逃避,而是等待視野清晰的時刻,等霧散、等心穩。
投資,終究不是賭博,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做這些,不是為了大富大貴,是希望讓人生多點餘裕。但當市場不給你答案時,不必急著找答案。市場會跌,也會漲;人心會慌,也會靜。只要你還有節奏,就還有空間。
我們不需要跑在最前面,只要別在亂中摔倒。看不清時,就歇歇腳;覺得累時,就調整節奏。最怕的,不是損失,而是輸給了自己的情緒。
今天坐在陽台上,看著城市風景。泡一杯茶,聽著夏日雨聲。帳戶的數字雖然不好看,但心是自由的,日子還是要過的。賠了錢,賠不了生活;輸了投資,別輸掉了自己。
風會停,雲會散,市場總會回到它該有的位置。該要做的,只是好好生活著,等它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