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PM的版本更新:三年迭代後,我選擇暫時下線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三年前,因緣際會,我這位50+大叔踏入了一間工業用手持裝置的公司,成為一名軟體產品經理。


坦白說,當時心裡想的是:「我過去做過這麼多專案、有這麼多歷練,這應該難不倒我。」結果沒過幾個月,我就開始懷疑人生。


產品經理不只是一份工作,它是一場對不確定性的長期對抗。

我學著不再把每個問題當成「挑戰我能力的考驗」,而是當作一次又一次調整系統、優化流程的機會。以下就記錄幾個覺得重要的部分。


一、從「我想」到「我們需要」:共識比創意更值錢

剛進公司,我跟過去一樣:滿腔熱血,試圖證明自己的價值。

但很快我發現,在這裡PM的價值不在於想得多快,而在於「拉得動人」。

提案再棒,沒人願意做就是空談。


「專業不是你說了什麼,而是你讓別人做了什麼。」


PM的專業,是能從不同角度「翻譯需求」、化解認知差距,把「我以為」變成「我們一起相信」。


二、同理心的修煉:先聽得懂,再做得對

在這三年中,我不只在管進度,更學會了傾聽。


工程師說的「這個不好做」,其實藏著技術選型的風險;

設計師的「這樣不夠順」,背後可能是UI/UX的不確定;

業務說的「客戶很急」,往往代表的是前線根本沒弄懂。


「每一方都站在他們的現實說話,而PM的角色,是先接住他們的語言,再轉化成可以執行的路線。」


三、從混亂中找秩序:不急於完成,只專注前進

工業產品開發最大的特色是——比較慢,但要紮實。

計劃永遠趕不上現實,需求來自四面八方,資源又像浮雲般難以掌握。


我學會的第一件事,是接受混亂。第二件事,是讓大家在混亂中「有事做」且「知道為何而做」。


我把甘特圖收起來,改畫目標路線圖;不再追求漂亮的文件,而是確保大家在會議結束後知道「下一步是什麼」。


四、持續學習:知道怎麼學,比什麼都重要

50歲才轉做軟體PM,說實話是壓力山大。技術工具千百種、加上學不完的海量新知。


我學的不是「學新工具」,而是「建立學習模型」:


與其每天看PM小技巧,我更看使用者行為


與其導入一套流程,我問:「這流程背後解決的是什麼問題?」


與其靠會議救火,我建立儀表板監控產品狀態


因為真正的專業,不是工具熟練,而是能獨立思考,系統解決問題。


五、最後的感謝:產品沒有完美,夥伴才是最強資產

這三年裡,我最幸運的不是推過哪些功能,或完成怎樣的專案。

我只想說

謝謝互相配合的PM好夥伴,有你們的支持真好;

謝謝工程團隊幫我把想法化為可能;

謝謝設計團隊幫我把沒說清楚的需求,變成視覺語言;

謝謝老闆與業務,願意在關鍵時刻給我空間犯錯、成長。


產品經理不過是旅程中的導航者,真正走出路的,是整個團隊。


後記:我還沒想退休,但我懂得放手

這次離開,不是逃避、不是倦怠,而是一種「轉場」:

把我這段時間打磨出來的框架、節奏與思維,暫時收起,繼續往更好的自己前進。


因為PM的本質,是面對變化。

而佛系的本質,是能夠在變化中活得自在、有選擇權。


軟體還有很多Bug沒修、優化還在待辦清單裡,但人生不是PRD,不需要寫到完美才交稿。


畢業快樂,我軟體產品PM的人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佛系大叔的沙龍
23會員
39內容數
佛系大叔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1/06
大叔卡住了,在這個最好也是最壞的年代。 今天是結婚20週年紀念日。本來要慶祝的,唯情緒低潮的大叔想跟另一半說聲抱歉。沒有準備燭光晚餐和禮物,只能用一篇文和一首老歌講述自己的心情和感謝。 謝謝妳,一追再追原來多麼可笑,人生有了妳才是真正重要!
Thumbnail
2021/01/06
大叔卡住了,在這個最好也是最壞的年代。 今天是結婚20週年紀念日。本來要慶祝的,唯情緒低潮的大叔想跟另一半說聲抱歉。沒有準備燭光晚餐和禮物,只能用一篇文和一首老歌講述自己的心情和感謝。 謝謝妳,一追再追原來多麼可笑,人生有了妳才是真正重要!
Thumbnail
2020/12/24
大叔這個老菜鳥加入現在的公司,因為夠老所以藉著自己的經驗和實力想要推動一些可以改善公司問題的計畫。從產品企劃、公司運作、業務開發到市場行銷都倚老賣老的把畢生絕學貢獻出來! 寫了一個又一個能讓公司提升的方案。好像認真上課的老師, 巴不得學生們努力學習然後青出於藍。 真的太天真了 
Thumbnail
2020/12/24
大叔這個老菜鳥加入現在的公司,因為夠老所以藉著自己的經驗和實力想要推動一些可以改善公司問題的計畫。從產品企劃、公司運作、業務開發到市場行銷都倚老賣老的把畢生絕學貢獻出來! 寫了一個又一個能讓公司提升的方案。好像認真上課的老師, 巴不得學生們努力學習然後青出於藍。 真的太天真了 
Thumbnail
2020/12/18
老實說, 在Start Up(新創)裡面學到很多經驗是過去在成熟電子業沒有遇到的! 世界變化太多太快,面對這些無法預期的事件或許就是常態 (今年不過是多了點) 。 人生有點難,很多事情莫名其妙,可是這些困難往往是未來的養分。
Thumbnail
2020/12/18
老實說, 在Start Up(新創)裡面學到很多經驗是過去在成熟電子業沒有遇到的! 世界變化太多太快,面對這些無法預期的事件或許就是常態 (今年不過是多了點) 。 人生有點難,很多事情莫名其妙,可是這些困難往往是未來的養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近來有不少朋友提到三十歲的煩惱。告別二字頭以後,面對全新的人生階段,在職涯的路途上,似乎不是自己原本想像的那麼順風順水,反而有些迷惘,甚至有人遇到挑戰重重。
Thumbnail
近來有不少朋友提到三十歲的煩惱。告別二字頭以後,面對全新的人生階段,在職涯的路途上,似乎不是自己原本想像的那麼順風順水,反而有些迷惘,甚至有人遇到挑戰重重。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想追尋不同的道路,該面對許多取捨。從職業目標到個人價值觀,都需要細心思考。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想追尋不同的道路,該面對許多取捨。從職業目標到個人價值觀,都需要細心思考。
Thumbnail
半世紀之齡的人開始思考人生的下半場,需要面對職業生涯轉變與規劃、環境變化與不確定性、尋找生活的目的與意義等問題。
Thumbnail
半世紀之齡的人開始思考人生的下半場,需要面對職業生涯轉變與規劃、環境變化與不確定性、尋找生活的目的與意義等問題。
Thumbnail
人生追求成功,但過程中總是有些迷思。 這些迷思可能只是自己鑽入牛角尖的「想太多了」? 或者需要自己與自己誠實對話,自我開解?
Thumbnail
人生追求成功,但過程中總是有些迷思。 這些迷思可能只是自己鑽入牛角尖的「想太多了」? 或者需要自己與自己誠實對話,自我開解?
Thumbnail
很久不曾和此長篇大論的介紹自己,有點不大適應。但還是慎重的自我介紹一下。 首先,謝謝您來賞文,敬我們萍水相逢的緣份…
Thumbnail
很久不曾和此長篇大論的介紹自己,有點不大適應。但還是慎重的自我介紹一下。 首先,謝謝您來賞文,敬我們萍水相逢的緣份…
Thumbnail
有些朋友喜歡聽我講一些科技公司業界的暗黑面,其實我個人不大喜歡討論這些事,總覺得太負能量了,對年輕人來說,太早知道這當中的八卦事,也沒甚麼太大的幫助。離開了業界也一年了,真的深深感受到,當時再大的事,回頭來看都不算是件事了。   把時間回撥到2022年的年底,在我所屬的前公司,在更早之前,就持續
Thumbnail
有些朋友喜歡聽我講一些科技公司業界的暗黑面,其實我個人不大喜歡討論這些事,總覺得太負能量了,對年輕人來說,太早知道這當中的八卦事,也沒甚麼太大的幫助。離開了業界也一年了,真的深深感受到,當時再大的事,回頭來看都不算是件事了。   把時間回撥到2022年的年底,在我所屬的前公司,在更早之前,就持續
Thumbnail
身在軟體科技業的我應該早在 35 歲時就意識到自己不可能工作一輩子,也許是因為這樣的認知,我早早在心中許下心願,我希望我能在 45 歲時可以靠被動收入過日子,而這個願望,在我 46 歲實現了。
Thumbnail
身在軟體科技業的我應該早在 35 歲時就意識到自己不可能工作一輩子,也許是因為這樣的認知,我早早在心中許下心願,我希望我能在 45 歲時可以靠被動收入過日子,而這個願望,在我 46 歲實現了。
Thumbnail
每到歲末年初,回首過去展望未來,似乎成為一種習慣,去年底,我前所未有認真地思考過去與未來,想想,自己的二○二三似乎還挺不錯的。 二○二三年換了新工作,雖不是高大上為人稱頌的行業,卻是能讓我安心能永續經營的公司,50+的年齡能順利轉換職場,是開心的。平時有感而發時,就喜歡寫寫文字,曾有人說過文風很適
Thumbnail
每到歲末年初,回首過去展望未來,似乎成為一種習慣,去年底,我前所未有認真地思考過去與未來,想想,自己的二○二三似乎還挺不錯的。 二○二三年換了新工作,雖不是高大上為人稱頌的行業,卻是能讓我安心能永續經營的公司,50+的年齡能順利轉換職場,是開心的。平時有感而發時,就喜歡寫寫文字,曾有人說過文風很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